【人物】吴龙飞||朱元璋与阜阳

朱元璋与阜阳
 文/吴龙飞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家贫,时元末阶级矛盾加剧,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元璋一家人颠沛流离,一直为生计奔波。为了活命朱元璋当过和尚,讨过饭。25岁(1352年)参加农民起义后,行踪才为时人所瞩目。也许是以前的贫困生活实在难以启齿,因此朱元璋25岁之前的生活史,史书语焉不详,朱元璋本人也讳莫如深。
史载朱元璋自出生起便与佛结缘。相传朱元璋出生3天不吃奶,腹胀如鼓,多处求医,无果,后经和尚点化,转危为安。随后他经常闹病,朱家人不但经常到庙里烧香许愿,最后还把孩子舍给了庙里。(《明太祖实录》卷1;【明】佚名:《天潢玉牒》;(【明】高岱:《鸿猷录·龙飞淮甸》)
朱元璋17岁那年(1345年),黄淮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旱灾、蝗灾接踵而至,加上严重的瘟疫,当地农民在死亡线上徘徊。这场灾难也给朱元璋家带来了巨大变故,父亲、母亲、大哥等相继死于瘟疫,一家十余口人死亡大半,父母无葬身之地,最后还是田主刘继祖赠予一块地做安葬父母之用。(【明】朱元璋:《高皇帝御制文集·皇陵碑》卷14;【明】朱元璋:《高皇帝御制文集·追赠义惠侯刘继祖诰》卷3;(【清】光绪:《凤阳县志·刘继祖》卷9)
朱元璋家庭遭此劫难,已经无法生活下去,便进了离家不远的皇觉寺(今安徽省凤阳县皇觉寺)。遁入空门大约50天,皇觉寺也难以为继,老方丈便遣散众僧人,朱元璋从此开始了四处“化缘”生涯。朱元璋出了皇觉寺一径南行,到了合肥地区,折向西行,到了河南固始、信阳,再北上河南临汝(当时叫汝州)和淮阳(当时叫陈州),然后向东,到了河南鹿邑、安徽亳州、阜阳(当时阜阳叫颍州),后折回皇觉寺。(【明】佚名:《天潢玉牒》;【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类·朱氏世德碑》)卷7)
直到25岁参军,朱元璋的化缘经历了8年。从地理上看,朱元璋活动的区域主要是淮西地区。与阜阳结缘应该就在这一时期,甚至可能不止一次行经阜阳。据阜阳县志记载,阜阳在行政区划上只有明朝一时期属凤阳府辖,足见朱元璋对阜阳挺有感情。传说朱元璋在山东省化缘时遇到过刁难,后来兵犯山东时杀了很多人。可见阜阳老百姓喜欢朱元璋,民间的许多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朱元璋出身“草根”,在历史上算是一位比较爱民的皇帝,民间传说比较多,可能于此有关。朱元璋与阜阳颇有历史渊源,现撷取一二,以飨读者。
南照寺—朱元璋出生地
南照寺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南照镇南照集。南照集有2500多年的建镇史,古称“漕口镇”。处在淮河的中段。曾经是古老中国的粮草航运集散地,解放初仍为全国三大米市之一。
清代《颍州府志》:“太祖(朱元璋)游食汝颍,北照寺、南照寺游历处也..... 宿缘寺即漕口镇南照寺,漕口镇今呼为南照集,因寺更焉。” 历史上  李闯王两洗南照,二战时日军多次侵犯南照,再加上淮河经常泛滥,南照寺已毁。
传说元朝末年,泰定帝身边有一位能预测未来的军师。一日军师掐指一算:将会有真龙天子下凡,朝代将要更替,帝追问此人是谁。军师对曰:“此人投胎凡间,尚未出世”,皇帝心里稍微安定下来。
在凤阳有一位能识破天机的老员外,知道这一日将有真龙天子投胎转世,就叫其三个儿子拿着笊篱到村外的一块茅草地里逮鱼,三个儿子同声说道:“茅草地没有一滴水,哪里有鱼”。员外却一本正经地说:“你们只管去逮,保证能逮到。”三个儿子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茅草地,行至地中间,水已经没膝,于是三兄弟逮起鱼来。直至中午,精疲力竭的三兄弟终于在最后一个角落逮到一条金鲤鱼。大喜过望的三兄弟立即走出茅草地。回头看时,茅草丛中的水已全部退去。三人回到家中,员外吩咐将鱼刨洗干净,并吩咐不要损毁鱼翅,儿子们照办。鲤鱼被红烧后端上桌来,员外喝退下人,爷儿四个将鱼肉吃个精光,只剩下一副完整的鱼骨头,员外依次让三个儿子把鱼骨头端给儿媳妇吃。哪知她们吃惯了大鱼大肉,怎么肯吃鱼骨头,最后把鱼骨头送给仆人朱干妈,这位女仆打算先喝汤再吃鱼骨头,谁料她刚把盘子端起来,鱼骨头就钻到她的腹中。员外获知此事,甚是恼怒,怎奈天机不可泄露,只好把朱干妈赶出家门。
朱干妈一路乞讨来到南照寺,这时发觉自己已经怀孕了,再嫌羞也没办法,于是在南照寺中生下了一个男婴,取名兴宗,字国端,他就是后来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的出生地版本很多,为中国历代帝王所罕见。公认的争议地区有沛县、句容、盱眙、凤阳。阜阳南照寺也是传说之一,还有四川皇觉寺。
据史料载,朱元璋远祖“世居沛国相县,其后有徙居句容者,世为大族人,号其里为朱家巷。高祖德祖,曾祖懿祖,祖熙祖,累世积善,隐约田里。宋季时,熙祖始徙家,渡淮居泗州。”(《明太祖实录》卷1)由此可见朱元璋祖上家庭贫困,为了生计,不得不反复迁徙,待朱元璋出生时已经居家迁徙到钟离,即今凤阳(【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类·朱氏世德碑》)卷7;(【明】危素:《皇陵碑》)。再加上后来朱元璋与凤阳的皇觉寺渊源极深,朱元璋的出生地应该是凤阳。这也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沛县、句容、盱眙均为朱元璋祖上曾经的居住地,不是朱元璋的出生地。四川皇觉寺距离凤阳地区太远,也没有史料记载朱元璋成为皇帝前或其祖辈有进川的史实,四川皇觉寺应该不是朱元璋的出生地。
至于传说南照寺是朱元璋的出生地,分析可能是,南照寺与钟离(今凤阳)同处淮水之滨,相去不甚远,朱元璋很有可能在南照寺当过行僧或乞讨,甚至不止一次,当地老百姓杜撰一下农民皇帝生平,沾点灵气很顺理成章。
南照集附近的洪园村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该村一位洪姓人家和一位武姓人家喜结良缘,却在一个大家都认为最不吉利、最晦气的日子里为孩子办喜事。这天一位老僧人带着一年少僧人化缘到此。在得到主人热情款待后,善良的老僧人不解地问:“今天不宜婚嫁,施主为何偏偏选择这么一个日子?”主人大笑道:“出家人您有所不知,今天虽是婚嫁忌日,但吉人自有天相,今天皆因有真龙天子驾到,乃逢忌化良、逢晦化喜、逢凶化吉…….”一老一少僧人哈哈大笑、啧啧称赞。
原来此年少僧人即为后来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据说他艰苦创业时,苦于没有好谋士,遂想起南照集化缘的事情,特派人打听那位洪姓主人是怎么知道有真龙天子驾到的。洪姓人家也道出实情:为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占卜人间吉凶的民间刘姓高人所赐。果然朱元璋寻得此民间高人后,受此一路辅佐谋划,终成帝业。此人就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刘基刘佰温。据说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为“洪武”就源于此。
朱元璋与北照寺
北照寺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袁寨镇,与阜阳市中心直线距离12公里,南濒颍河,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寺院,历代香火兴旺。北照寺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晋朝时期就已存在,寺址即梁朝的许昌侨移流亡政府所在地。据清乾隆《阜阳县志》载:“中大通初,得淮北帝,侨置许昌县,为北陈留颍州郡治。”隋炀帝大业年间,这里建置清丘城。至于清丘城的兴废,明武宗正德年间的《颍州州志》有这样的记载:“州东三十六里,颍河北岸,隋大业年间置县,属汝阴郡,唐武德(贞观)年间废县,即今北照寺,俗呼清丘村。”根据这种说法,北照寺的始建年代应在置清丘县之前。
阜阳市颍东区北照寺
传说朱元璋出生于南照寺,朱干妈将朱元璋抚养到七八岁,身体每况愈下。一日,她把朱元璋叫到面前说:孩子,娘快不行了,此地向北不远有个北照寺,那里庙大和尚多,好歹有碗饭吃,你就到那里去吧!于是朱元璋洒泪而别,一路讨饭来到北照寺,被方丈收留,当了和尚。这年的四月初七,老方丈要到集市购供品,以筹备四月初八的庙会,临行前,方丈吩咐朱元璋带领几个师兄弟打扫寺内殿堂,以便次日做佛事。方丈走后,他们只顾玩耍,竟忘了打扫大殿。天将中午,朱元璋才忽然想起师傅的吩咐,赶忙带着师兄弟打扫殿堂,但殿堂太大,况且方丈又快回来了,朱元璋自言自语地说:“若是各位神灵能到殿外屈居一时,我们打扫的也利索一些,免得师傅回来受罚。”朱元璋话刚落音,殿内诸神竟自移动到殿外,朱元璋欣喜若狂。正在此时,方丈从集市上回来发现殿外的神像,惊问缘由,小和尚们据实禀告。从此方丈对朱元璋更是疼爱有加,朱元璋走到哪里,老方丈都跟随照顾。
老方丈与朱元璋形影不离,使本性好玩的朱元璋觉得很不自在,便产生了另到别寺的念头。一日,朱元璋跟老方丈走到寺庙附近的一个秫秸垜旁,朱元璋灵机一动,指着垜对方丈说:“师傅,你不是想成佛吗?只要你往秫秸垜前盘腿一坐,就可立地成佛”。老方丈依言照办,后来老方丈果真坐地圆寂。北照寺的和尚们把老方丈塑成金身,供奉在罗汉堂内,于是北照寺的罗汉堂也就多了一尊神像。
后来刘福通的红巾军路经此地,朱元璋就参加了红巾军,并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据说朱元璋打下天下以后,曾打算建京都于此,他向军师刘伯温讨教,刘伯温四下里一望,连忙摇头:“否”!朱元璋不以为然“何故”,刘伯温指了指,道:“陛下,你看这地方四面高,中间洼,是为圈地,不宜定都。”朱元璋听罢,颔首称是,但笃信佛教的朱元璋还是舍不得离开,又问:“你说如何是好呢”,刘伯温略一思考,“若向南移一箭之地便可”,朱元璋便从随从人员的手中接过一把硬弓,两臂用力向正南射出一箭,说来也巧,恰在此时一只凤凰自天而降,一张嘴咬住飞箭,在空中盘旋一圈后,便直飞向东南,刘伯温大喊一声快追,武士们纵身上马,抖缰挥鞭,见水涉水,遇山越山,说来也怪,那凤凰似有灵气,马慢跑它慢飞,马疾驶它急飞,一直追到长江浦口北岸,由于长江挡住人马,武士们只有驻足观望,只见那只凤凰越过长江后,在金陵一棵高大的古树上落下来,把箭放下,连叫三声,腾空而起,不知去向。朱元璋认为是天命所归,于是便定都金陵,后人在凤凰落处,建了一座凤凰台。
大明洪武25年,当了皇帝的朱元璋出于对北照寺的感激之情,遂拨出银两重修北照寺。考虑到皇上要行善天下,光照四方,遂更名为善观寺,取“行善喜色,善观天下风色”之意。洪武三十五年善观寺被乱军焚毁,平定乱军后,于永乐初年再度重修,改名宿缘寺。此名的来历是:燕王曾随父朱元璋在北京起兵宿营,当上皇帝后不忘宿(旧)缘,因而得名,清朝及民国时又改名重称北照寺,一直沿用至今。据明正德年间《颍州州志》记载:“明太祖高皇帝曾起兵驻跸于此”,可见朱元璋与北照寺的因缘殊胜。明末颍州州志记载,“县东三十五里,今明北照寺旧传明太祖曾驻跸于洪武初奉建”。此外,乾隆时《阜阳县志》也载:“明太祖驻跸于此,洪武初奉敕建”。
据说朱元璋下令重修北照寺,并决定故地重游,于是带着文武重臣从南京来到颍河,由于当时正赶上颍河发大水,河水湍急,不利行船,归心似箭的朱元璋不由地自言自语地说:“如果河水能回流,我们的船就好过去了。”河水真的往回流去,于是朱元璋顺利过河来到北照寺,但颍河回流的水浪使颍河在这里拐了一道湾,回流(现阜阳市颍东区回流镇)地名即由此而来。
关于北照寺的故事传说还有很多,在这里只摘取了一小部分。由于北照寺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文故事,北照寺现存遗址的历史文化也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有识之士的肯定,多年来不少文人墨客、专家学者纷纷前来寻幽探古。
朱元璋与大田集藏龙阁古园
阜阳市西湖镇大田集,原名槐树店,明末清初,因田姓居多而更名为“大田集”。解放前大田镇为阜阳县重镇,大田集位于阜阳市西15公里,北靠泉河(古名小汝河),东接三十里河(现颍州西湖)。藏龙阁古园位于西湖镇大田行政村思园新村西北角,占地约2亩,船形,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有土堆,土堆解放初较大,后经长期取土,现已明显缩小,堆高不足2米。堆上原有古阁,现已不存。土堆周围散落着耕地时翻出的老砖瓦、碎瓷片、陶片。园周植树,外有深沟。园内种植萝卜。园主人讲,此园为恋思萝卜原产地,祖辈留下的,多少次土地重新分配,此园均未变更主人。据说朱元璋曾在此园阁内避难,故称藏龙阁古园。朱元璋避难时曾经食用恋思萝卜。
恋思萝卜又名“鸭蛋酥”。肉根卵圆形,外皮翠绿,光滑色润,指弹即碎,食之如梨,无丝无渣,营养丰富,为阜阳市西湖镇古大田集著名农特产,素以 “皮薄肉细、指弹即碎”饮誉江淮,为明清宫廷贡品。1958年恋思萝卜曾被阜阳人作为礼品送到北京,受到国家领导人的称赞。据说1958年中央领导人品尝该园恋思萝卜后曾嘱托要保护好此园。
传说朱元璋避难处(藏龙阁古园)
相传公元1352年,元朝统治腐败,民不聊生。朱元璋发动反元斗争,遭到统治者的追捕,由于长期风餐露宿,深受风寒之苦的朱元璋于农历9月9日潜藏于槐树店西园(今藏龙阁古园)。时值秋高气爽,西园里种植了许多萝卜,已到丰收时节,园周围长满了芦苇和野菊花。园主人刘老头、刘老婆很怜爱朱元璋,照顾悉心备至。朱元璋在此一日三餐,主要以萝卜为食,身体顿觉好转,不几日就康复了,芦苇梢头的鸟鸣和阵阵菊香,使朱元璋神清气爽,精神倍增,似百鸟朝凤、百凤朝凰,心中大喜,从此坚定了反元决心。朱元璋为感谢二位老人,还认了他们做干爹、干娘。1368年朱元璋年建立了大明王朝,闲暇之余,朱元璋时常怀念当年西园的情景,心中更思恋当年园中萝卜的甘甜酥脆,随派员取之,仍味美如初。感恩于此,朱元璋把该园萝卜命名为恋思萝卜,并定为贡品。西园当年有一阁,为纪念朱元璋,后人称之为藏龙阁,该园称为藏龙阁古园。
阜阳版“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传说
传说1352年朱元璋曾避难于西湖镇大田集藏龙阁古园。朱元璋离开古园时认园主人刘老头、刘老婆干爹娘。朱元璋走后,不时传来他打胜仗的喜讯,1368年,朱元璋改金陵为应天府并称帝。老两口闻讯,激动不已。想想当年与朱元璋的缘分以及干儿子的平易近人,老两口计划着去看看当了皇帝的干儿子。1368年秋收毕,老两口决定动身。去看皇帝干儿子,总不能空着手吧。古大田集北靠泉河(古称小汝河),泉河是颍河的大支流之一,古时候,泉河颍河上游无水库调节,茨淮新河尚未开挖,田林患多多,当地老百姓生活艰难。刘老头、刘老婆守着二亩园子,也很难拿出一件像样的礼物送给干儿子,想来想去,唯有家里一只看院护宅的大白鹅还能拿得出手。主意已定,老两口让儿子推着家里的独轮车,带上干粮和盘缠往应天府出发。
阜阳离应天府可是有千里之遥,走着走着,天气越来越冷了,一开始一家人还能住一下店,到了明光,盘缠渐渐用完了,天又下起了大雪,他们几乎是一路乞讨前行,遇庙住庙,实在没有庙,就在有钱人家的门口、屋檐下将就一宿。2月后到达滁州,到处打听离应天府还有多远,人家说,一直往东南走,走到长江边就到应天府了。老两口悉心照料着他们给干儿子带的礼物,昼行夜宿,不辞劳苦。半月后,他们终于到了长江边上。轮渡上,他们畅想着见到干儿皇帝的尊荣与喜悦,想着干儿子说不定会赏给他们一些金银元宝,从此就能够过上享福的日子,老两口真是心里乐开了花。被他们小心翼翼抱了一路子的大白鹅,看见哗啦啦的长江水,也是心花怒放,趁他们一不留神往江水中飞去,刘老头回过神来,赶紧去抓,可是已经晚了,除了抓一根鹅毛,只能看着大白鹅幸灾乐祸地抖着翅膀,沿着江水欢快而去。老两口一下傻眼了,这可是千里迢迢带来送给干儿子的礼物,一路上自己舍不得吃也要把它喂好,想不到快要立功了,它却跑了,真恨不得跳到长江里去追。同船的人好劝呆劝,终于稳住了两位可怜的老人。
下了船,经人们指点,老两口忐忐忑忑地赶往应天府。一路上看见官兵正忙着清理街道、张贴安民告示,老百姓喜气洋洋,和旧朝的气象完全不一样,老两口心里踏实了许多,心里暗暗自喜:真没有看错这个干儿子。他们来到应天府门前,威武的值岗官兵一看来了两个衣衫褴褛的叫花子,正想轰走他们,刘老婆说:“俺从颍州来,朱元璋是俺干儿子,你叫他出来见俺。”官兵们一听大眼瞪小眼,傻了,不敢怠慢,赶紧上殿通报。朱元璋接报,楞了一下神,赶紧来到殿外,大臣们尾随而至。朱元璋看见刘老头、刘老婆,端详了一会儿,突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下跪行大礼。文武百官一看这阵势,心想,这两位老人不简单,皇上都跪了,咱们也跪吧。呼啦啦跪倒一大片,吓得老两口也跟着下跪。直到朱元璋喊了干爹、干娘,刘老头、刘老婆才回过神来。还是老刘头反应快,说:“我们老两口来看你,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带来一只鹅,过长江时还给跑了,就抓住这一根毛”,朱元璋听罢,赶紧扶起二老,哈哈大笑:“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么,这可是干爹、干娘送给我的最贵重礼物。”在场官员无不感慨唏嘘。市民称颂,传为美谈。
作者简介:吴龙飞,男,1969年出生,农工党党员,阜阳市第五届政协委员,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阜阳市健康素养巡讲专家,阜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文学创作近30年,经常发表散文、诗歌。

征稿启事 

一、常设栏目:
名家:首页头条推出,不限体裁和题材,重点推出名家约稿,不接受自由投稿。
小说坊:以短篇小说为主,兼顾中篇小说、小小说,闪小说。中篇小说20000字左右,短篇小说5000字左右,小小说、闪小说1500字以内。
散文苑:各类题材的散文及散文诗佳作,3000字左右。
诗生活:组诗、短诗,不超过50行,谢绝口水诗。本栏目不接受古体诗词投稿。
新批评:主要推送文学评论、文学观点文章。2000字以内。
象牙塔:主要刊登教师作品和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习作。2000字以内。编辑部将根据来稿情况适当调整栏目。
二、投稿须知
1、本刊(纸刊)所有来稿均从《颍州文学》公众平台选稿,不愿意推送的勿投。凡投稿均视为同意平台推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