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练习】主旨及写作意图习题含答案

古文专题:主旨及写作意图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4-28题。(11分)

遗黄琼书

[东汉] 李固

闻已渡伊、洛,近在万岁亭,岂即事有渐,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

尝闻语曰:“蛲蛲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近鲁阳樊君,被征初至,朝廷设坛席,犹待神明。虽无大异,而言行所守,亦无所缺,而毁谤布流,应时折减者,岂非观听望深、声名太盛乎?自顷征聘之士,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宏此远谋,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

――《后汉书·黄琼传》

[注]①黄琼,东汉名士,受朝廷征召入仕,官至太尉。②峣峣:性格刚直。

24.作者认为圣贤所珍视的是一种                                   的处世态度。(用自己的概括)(2分)

25.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句话,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李固这句话的意思是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德才常常很难与名声相符。

B.李固用这句话讽刺世间的隐士都是徒有虚名,没有真才实学和高尚德行。

C.李固认为一个人想要做到名实相符,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D.李固认为有些名士被世人夸大了名声,但实际上他们的德才并不能达到那样的高度。

26.下列各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头“岂即事有渐,将顺王命乎?”一句表现出李固对黄琼应召的期待和欣慰。

B.李固认为“辅政济民,今其时也”,因为当朝皇帝乃是像尧舜那样的贤明君主。

C.李固用“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这句话告诫黄琼为官后要保守自己高尚的节操。

D.朝廷给予鲁阳樊君非常隆重的礼遇,是因为他的言行操守完美无缺,堪为楷模。

27.文末“一雪此言”中的“此言”具体是指                                        。(引用原文回答)(2分)

28.作者举樊君、胡元安、薛孟尝等人的例子,用意是                                                         

                                                                     。(3分)

1. 既不过于狭隘、也不过于随便(介于夷、惠之间的中庸)

2. B

3. A

4. 处士纯盗虚声

5. 表明征聘之士虽有盛名,却往往无所建树,以此激励黄琼辅政济民、建立功业。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1分)

借竹楼记   

徐渭

①龙山子既结楼于宅东北,稍并其邻之竹,以著书乐道,而自题曰“借竹楼”。方蝉子往问之,龙山子曰:“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则买邻之地而宅之;今吾不能也,则借邻之竹而楼之。如是而已。”

②方蝉子起而四顾,指以问曰:“如吾子之所为借者,特是邻之竹乎?非欤?”曰:“然。”“然则是邻之竹之外何物乎?”曰:“他邻之竹也。”“他邻之竹之外又何物乎?”曰:“会稽之山,远出于南,而迤于东也。”“山之外又何物乎?”曰:“云天之所覆也。”方蝉子默然良久。龙山子固启之,方蝉子曰:“子见是邻之竹,而乐欲有之而不得也,故以借乎?非欤?”曰:“然。”

③“然则见他邻之竹而乐,亦借也;见莫非邻之竹而乐,亦借也;又远见会稽之山与云天之所覆而乐,亦莫非借也,而独于是邻之竹。使吾子见云天而乐,弗借也;山而乐,弗借也;则近而见莫非邻之竹而乐,宜亦弗借也,而又胡独于是邻之竹?”

④龙山子矍然曰:“吾知之矣。吾能忘情于远,而不能忘情于近,非真忘情也,物远近也。请子易吾之题,以广吾之志,何如?”方蝉子曰:“胡以易为?乃所谓借者,固亦有之也。其心虚以直,其行清以逸,其文章铿然而有节,则子之所借于竹也,而子固不知也!其本错以固,其势昂以耸,其流风潇然而不冗,则竹之所借于子也,而竹固不知也!而何不可之有?”龙山子仰而思,俯而释,使方蝉子书其题,而记是语焉。

(选自《徐渭集》,有删减)

【注】①徐渭: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有青藤老人等别号。

22.第①段“方蝉子往问之”的“之”是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

2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的表达效果。(3分)

24.第④段龙山子“请子易吾之题”的原因是什么?(2分)

2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龙山子建书楼渐渐兼并了一些邻居的竹林。B.龙山子执意请求方蝉子说说对借竹的看法。

C.方蝉子认为竹与人是互赏互鉴,互相学习。D.本文借事说理,通过对话的形式揭示主题。

26.根据文意,概括龙山子最终“使方蝉子书其题,而记是语”的意图。(3分)

22.(1分)龙山子将书楼命名为“借竹楼”的原因。

23.(3分)用反复及反问的修辞,多次重复“亦借”及“弗借”,以“而又胡独于是邻之竹”的反问,(1分)强调龙山子对待外物缺少统一的标准,受到自身位置、眼界的束缚。(2分)

24.(2分)认识到自己“借竹”源于不能忘情外物,(1分)易名以期开阔心胸。(1分)

25.(2分)A

26.(3分)记录下自己的检讨、反省;(1分)表达了对“借竹”的深刻理解: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必得到、占有,而应体其意,用其神,来提升自己的修养与品格。(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1分)

《昌黎先生集》序

唐·李汉

① 文者,贯道之器也;不深于斯道,有至焉者,不也。《易》繇爻象,《春秋》书事,《诗》咏歌,《书》《礼》剔其伪,皆深矣乎!秦汉已前,其气浑然;迨乎司马迁、相如、董生、扬雄、刘向之徒,尤所谓杰然者也。至后汉、曹魏,气象萎靡;司马氏已来,规范荡悉;谓《易》已下为古文,剽掠僭窃为工耳!文与道蓁塞,固然莫知也。

② 先生生于大历戊申,幼孤,随兄播迁韶岭。兄卒,鞠于嫂氏,辛勤来归。自知读书为文,日记数千言;比壮,经书通念晓析,酷排释氏,诸史百子,皆搜抉无隐。汗澜卓踔,渊泫澄深,诡然而蛟龙翔,蔚然而虎凤跃,铿然而韶钧鸣。日光玉洁,周情孔思,千态万貌,卒泽于道德仁义,炳如也。洞视万古,悯恻当世,遂大拯颓风,教人自为。时人始而惊,中而笑且排,先生志益坚,终而翕然随以定。呜呼!先生于文,摧陷廓清之功,比于武事,可谓雄伟不常者矣!

③ 长庆四年冬,先生殁。门人陇西李汉,辱知最厚且亲,遂收拾遗文无所失坠,得赋四,古诗二百一十,联句十一,律诗一百六十,杂著六十五,书、启、序九十六,哀辞、祭文三十九,碑志七十六,笔、砚、鳄鱼文三,表状五十二,总七百,并目录合为四十一卷,目为《昌黎先生集》。

注释:①僭:越分  ②卓踔:高远  ③翕然:和顺  ④常:一般、普通、平常

22.文中“昌黎”是指韩愈的           。(1分)

23.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司马迁认为文坛上先秦典范的古文已经逐渐消失。

B.李汉认为《易》以后的古文是把抄袭掠夺越分窃取当作精巧。

C.曹氏父子认为文坛上先秦典范的古文已经逐渐消失。

D.韩愈认为《易》以后的古文是把抄袭掠夺越分窃取当作精巧。

24.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写“时人”种种神态的作用。(3分)

25.作者写第③段的意图是                           。(2分)

26.简述作者对韩愈文章特点和文学成就的评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22.(1分)郡望、出生地  23.(2分)B   24.(3分)生动描绘了“时人”由吃惊继而讥笑甚至排挤最后到听从跟随的过程,赞誉了韩愈改变文风的决心。25.(2分)赞赏韩愈生前著述颇丰。  26.(3分)文辞华美,行文奇诡,生气蓬勃,音韵和美;倡导儒学,意境高远,意蕴深沉;文风雄浑,对萎靡的文坛有拯救之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