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金色小提琴手---安徽黄蛉蟋
每年夏末秋初,在上海的花鸟市场的会冒出一些卖鸣虫的人,在他们的柜台上出售各种小虫,这些小虫品种不一,但无一例外会发挥出天生的歌喉让人爱不释手。于是,在很多带有沧桑脸庞的成年人脸上出现了孩童般的欢乐。
安徽黄蛉蟋(学名:Anqaxipha sp)又名大黄蛉、黄针蟋蟀、黄蛉蟋、黄蛉,属直翅目蟋蟀科。因其全身纯黄色,仅颈部有一段颜色较浅,故被称作“黄蛉”。
黄蛉身体较小,体长只有8毫米左右,体宽约2.5毫米,触须长30~35毫米,全身金黄色,雄性翅膀油光发亮,透明,发音区域较大。由于它身体华丽,通体金黄,加上它鸣叫时体态纤美,鸣声清脆悠长,因此也有人称它为:金色的小提琴手。
黄蛉头部及前胸背板各具2条宽带,后足股节外侧亦各具2条深色条纹,内侧靠近端部各具有1个暗色圆斑。其头上的复眼为灰绿色,前翅发达,覆盖整个腹部。前胸略呈方形,其触须很长,比身长要长4~5倍。
挑选:野生大黄蛉在挑选上,应挑选体格较大,反应敏捷(但不在盒中乱蹦乱跳),同时翅膀包扎紧实,六足俱全的个体;而人工大黄蛉最好选择包扎紧、能够在盒中快速游走、同时双腿夹紧不松垮的嫩虫。
饲养:饲养上就喂泡饭、南瓜、胡萝卜、鸣虫饲料这些就可以了,要注意保湿,以免把虫干死。而在温度上一般气温低于15摄氏度以后开始考虑保温。另外在给予荤食这一点上要特别慎重,原则上11月底以前是不开荤的,荤食取少量放在泡饭里,一般一周最多喂一次。
过冬:黄蛉大多生活在郊野或山区低矮的灌木和蒿草、杂草丛中,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但在严冬季节,仍须注意为其采取保温措施,以确保其安全越冬,若措施得当,可饲养到翌年3~4月。所以,你会发现有的人身上会有低低的吟唱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