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磨蹭会遗传吗?从心理学解读其中奥妙……
编者按:提起孩子的拖延,相信大多数父母都会感到非常头疼,毕竟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非常快,很多父母都忙于生活和工作,总是风风火火的,尤其是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父母很少有时间等待孩子。 然而,生活哪怕再忙碌,父母也要尊重孩子内心的节奏,不要随意扰乱孩子的规律哟。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的拖拉磨蹭呢,
我们又该如何帮助孩子作出调整呢?
今天这篇文章希望或多或少给到各位一些启示!
在我们的观察中发现,事实上有些孩子并非真的拖延,而是孩子的内心节奏决定了他们的“慢生活”。即使对于真的有些拖延的孩子,我们作为父母也要学会尊重他们的节奏,给予他们时间,引导他们渐渐加快速度。
可能家长们要说了,ivy老师,你说的容易啊,但有时候孩子拖拖拉拉的性格真的让人很抓狂受不了啊。
特别是每天早上,相信很多家庭都是以紧张忙碌来开始一天的生活。尤其是工作日的早上,悠闲从容的家庭少,紧张忙碌的家庭多,甚至有的家庭因为缺乏秩序,导致手忙脚乱。特别是二胎放开后,多子女家庭的养育更是让人头疼。其实啊,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你在经历的别人家也正在经历着。即便再忙碌,家庭生活也要遵从一定的秩序,才能从容向前推进。
很多父母对于帮助孩子戒除拖延这个问题存在一定的误区,总觉得只要催促孩子,孩子就能快起来。其实啊,有的时候催促会起到完全相反的效果,甚至父母越是着急,孩子越是拖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啊,我们作为父母着急了,那肯定会不断催促孩子,而且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孩子的过程中肯定会带着情绪,导致孩子变得很紧张,甚至无法听清楚父母的话,也就不能理解父母的意思,由此引起延误。其次,很多孩子都有叛逆心理,在家庭生活中,假如妈妈比较啰唆,孩子很可能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故意与妈妈对着干,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更有主见,也不愿意接受父母的安排。比如叫孩子起床这事,有的父母一直唠叨,叫了一遍又一遍,以致孩子潜意识中认为妈妈还会不断叫我起床,还会提醒,反而变得不着急,形成依赖,形成父母唠叨后的拖延错觉。
关于孩子磨蹭的问题,我曾经在社群里发起过投票,大家普遍反应孩子比较磨蹭,不珍惜时间,不是起床慢就是写作业拖拉。虽然也曾经采取过措施,但是效果不明显,甚至因为这件事情打孩子的也不少,可是就不见孩子改变。今天呢,我就从心理学的角度跟大家聊聊孩子磨蹭,拖拉,慢性子这件事情!
气质类型决定了慢性子
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医生,他把人的气质根据体液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我相信有些父母应该听说过这种气质学说,这个气质不是我们通常说的形象气质哈,这里说的气质更像是我们说的性格。那胆汁质、多血质这两种是外向型的气质类型,遇到事情容易冲动、话多动作快,做作业速度快,但正确率不高;后两种气质类型粘液质和抑郁质是内向的气质类型,他们做事情比较仔细,认真,做事追求完美,没有把握的事情绝对不主动去做,其中抑郁质的孩子做事情优柔寡断,相对而言动作会更慢一些。
有些孩子磨蹭是因为本身属于内向气质型,他们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任凭人怎么着急催促,依然会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来!
那孩子的气质类型呢是取决于父母的,如果父母中有人是慢性子,孩子有可能会慢,如果父母做事追求完美,而且妈妈要求比较严格,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形成做事追求完美的行为,由于追求完美需要反复确认,所以用的时间就会比较长。
对于这一类孩子的磨蹭,我们要想着提高孩子的完成速度的能力,可以尝试改变周围环境,给孩子制造一定的紧迫感,比如正常情况下我们希望孩子9点半前能写完作业上床睡觉,为了让孩子准时休息,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提前到9点,因为越靠近时间节点,我们大脑会分泌一种物质让我们紧张起来,从而会让孩子行动变得快速。刚开始可能孩子还是要磨蹭到9点半才能完成,但只要每天时间比之前提前了一点点,我们就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我们可以告诉他,“宝贝,妈妈看到你今天作业比昨天更快做完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呢?”每天不断的鼓励也会强化孩子这种改变的行为。同时让孩子清楚完成比完美重要,情况慢慢会有所好转。
负向强化型的磨蹭
负向强化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最早是斯金纳在进行试验的时候提出来的,这个实验是把小猫关在笼子里,持续的播放噪音,小猫按下杠杆噪音停止。主要是为了通过噪音督促小猫按下杠杆,这就是负面的强化。
负面强化型的磨蹭,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低落、胡乱应付,拖沓无奈,能拖就拖,缺乏自信,不负责任。
面对孩子这样行为的时候,父母往往是不停的说:“你快点,你怎么这么慢?”其实当我们不停的提醒“你慢,你真慢”的时候恰恰就起到了负向强化的作用。我想很多上过家长课程的朋友们都做过这样的一个小游戏,就是讲师在台上让大家闭上眼睛,描述一幅场景,然后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看那个粉红色的大象,结果都到最后,大家张开眼睛啥场景都不记得了,只记得那只不要去看的粉红色大象。那这种负面强化呢时间长了,孩子会自然而然的条件反射就是“反正我就是没办法做好的,因为我是个磨蹭的慢孩子!”
要改变这类型孩子的磨蹭,我们需要多一些正面强化,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出发,看到他行动迅速,做的快的时候,就赶快鼓励!当孩子做的慢的时候,少说慢,可以不评价,但是尽量不要说负面的词汇。
缺乏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的磨蹭
这一类孩子基本没有时间和效率观念,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有时间感知的能力,所以需要让孩子知道时间点和时间段的概念。
比如,孩子要在10点之前睡觉,这是一个时间点;但是刷牙需要5分钟,洗澡需要20分钟,这是时间段。
我们也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从1数到60,来让他更加直观的认识1分钟时间有多长。让孩子对时间点和时间段有清楚明确的概念,并且知道做每一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有助于他更好地计划时间。
比如专门拿出一天的时间来观察孩子,不要干扰他,看他刷牙需要多久、吃饭需要多久、做作业需要多久……然后和孩子一起感受,自己花了多长时间,干了什么事。这样,他就能大概感知,自己刷一次牙需要多久、吃一顿饭需要多久……
要解决这类孩子的磨蹭问题,首先要帮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这不能靠家长的大嗓门,更不能靠打骂。我推荐使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帮助孩子认识时间,树立时间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记得跟我女儿读书的时候我们讲过一本赖马的《慌张先生》,大概内容是这样:慌张先生是一位演员,当其他人都起床收拾准备去看戏的时候,他这位主角还在睡觉,当他醒来发现时间不够了,就匆忙的穿衣服,跑到剧场,结果发现自己弄错了,今天根本不是他的演出!后来有人给他送了一个闹钟帮助慌张先生改变自己的习惯。
之前我女儿也比较拖拉,没有时间观念,我们都吃饭的时候,她还想看动画片呢。我们要出门了,她的鞋子还没有换,自从看了这本书之后,当她磨蹭的时候,我就说“慌张先生来了!”,她就加快速度了!
对于孩子,讲故事比吼叫更管用,也因为《慌张先生》我们家多了沙漏和闹钟。
下面我来说说沙漏是干嘛用的,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的时候,很容易一边写作业一边玩,结果本来10分钟完成的事情,拖到了30分钟。
所以这个沙漏也类似番茄钟的作用,10岁之前的孩子我们用沙漏计时趣味性会更强,而且能更直观看到时间的流逝,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直接用计时器。
每当我家女儿写作业的时候,我会根据作业量选择15分钟还是30分钟的沙漏,然后告诉她:“现在是写作业时间了,我们挑战看看能不能在沙漏漏完之前把作业又快又准确的完成,开始之前我们先上好洗手间,削好铅笔,在写的过程中,我们就专注思考和写,不说话,不做和作业无关的事。挑战成功后,我们就有10分钟的游戏时间!玩什么游戏你可以决定哟,宝贝加油!”
利用定时器来约定写作业和玩游戏的时间,可以让孩子认识到时间的价值,让孩子明白磨蹭会白白浪费许多时间。
在纠正孩子磨蹭的过程中,绝不是我放了一次沙漏她就不磨蹭了,也不是讲了一个绘本故事她就开始珍惜时间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温和而坚定。很多时候孩子不配合,往往是父母的坏脾气,引发孩子的不良行为,导致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时间耽误的更长。
能力不足导致的磨蹭
这是我们非常需要注意的一点,因为孩子爱磨蹭是他能力不足造成的。比如1-2年级的孩子手部肌肉发育没完整,写字很难写的特别标准漂亮,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家长要求过高,会导致孩子对写字学习丧失信心。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专注力时间也大概只有20分钟左右,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想办法锻炼他们的专注力以及动手能力,帮助孩子提高动作的熟练和敏捷程度。
向大家推荐一个家长在家就可以训练孩子专注力的方法,舒尔特方格。
“舒尔特方格”不但可以简单测量注意力水平,而且是很好的训练方法。通过动态的练习锻炼视神经末梢。我们在心理学上会用这个表来研究和发展心理感知的速度,其中包括视觉定向搜索运动的速度。
经常和孩子一起玩这个小练习可以培养注意力集中、分配、控制能力;拓展视幅;加快视频;提高视觉的稳定性、辨别力、定向搜索能力。
练习的时间越长,完成的时间会越短。随着练习的深入,眼球的末梢视觉能力提高,可以很好的提高阅读效率。
榜样不良型磨蹭
我们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当孩子磨蹭的时候,排除了以上一些因素,我们就要从自身考虑原因了!
总是爱迟到的父母,孩子大多不是守时的,做起事总是三心二意的父母,孩子的专注力也不见得很高。因为这些行为每天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非常容易使孩子养成注意力不集中,办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等不良习惯。
事实上,孩子内心的节奏原本就比成年人慢,越是年纪小的孩子,越是喜欢慢节奏,这也是如今主张还给孩子“慢生活”的原因。所以,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应该学会合理安排好家庭生活的节奏,尽量不要扰乱孩子内心的节奏,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语不是叫做“静待花开”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帮助孩子长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一切就会往好的方面发展了。
期待大家用耐心去陪伴我们孩子的成长,你会惊喜的发现每一天都有一点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