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读论语 6 | 余力学医

余力学医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弟子规》一文的第一部分就是来源于此,所以有人把《弟子规》看成是《论语》的浓缩本。在孔子的年代,要研究“文”,的确要有“馀力”,但在今天何尝不是这样呢?俗话说:“休闲出智慧”,天天为生计而奔波的人哪有时间研究“文”?当然“饱暖”之后尽管有“余力”也不一定“学文”,因为“饱暖思淫欲”也是常有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大众功利心愈来愈强,如何能做到“饱暖思学文”呢?应该说这是教育界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医学教育和现代保健的重点内容,因为今天确实有不少病都是因为“饱暖”而来。

无论是“学文”还是“学医”,前提是“行有余力”,何为“行”?孔子已经讲得很清楚,“入则孝”是“行”的根本内容。古人认为要“行孝”,就是要懂得用医学知识去维护好家人尤其是父母的健康。金元四大名医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一书中说:“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历史上很多名医的之所以走上医学之路,常见的原因就是面对生病的父母,自己无能无力,所以才立志学医。同样是金元四大家的李东垣,正是因为他母亲王氏患病期间,家里先后请了很多医生,由于诊断治法众说不一,王氏几乎吃遍各种方药,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日益加剧,最终还是死去。李东垣因为自己不懂医学,只能眼睁睁看着母亲被疾病折磨而丧生,他内心感到十分悲痛。他发誓说如果遇到良医,一定拜其为师,以补这个终身的缺憾。李东垣的家庭条件好,一直是当地的富豪之家,所以李东垣自小没有生计的压力,也有机会接受良好的国学教育。他曾从师于当时的名儒翰林学士王若虚和冯叔献学习《论语》、《孟子》和《春秋》。李东垣走上医学之路,一是受到母亲因病过世的刺激,二是家里有丰厚的条件。王氏过世后,李东垣遍访名医,得知当时的名医张元素医术高超。于是他带上一大包的黄金以及足够的诚意前往拜师,最后“尽得其法”,基本掌握了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技术才返回故里。

“出则悌,谨而信”是“行”的延伸。李东垣少年时期与一般的小孩子不一样,他忠诚守信,待人有礼,交友谨慎,表情严肃,甚至很少与人开玩笑。李东垣很小就专注儒家经典,他从来不会到娱乐场所玩耍。有一次,他的朋友想试探李东垣是否真的如此洁身自爱。同学们办了一个酒席,安排一些妓女给李东垣敬酒,其中一个妓女试图对他动手动脚,还动手拉李东垣的衣服。结果李东垣非常生气,当场脱下衣服并且把它烧掉。还有一次,李东垣参加乡里豪绅接待南宋使臣的酒会,一些陪酒妓女劝他喝酒,他不便推辞,在稍稍饮了一口之后,就立即大口吐出,并且扬长而去,留下口瞪目呆的众人。李东垣自重自爱到如此地步,是因为在他看来,“行”之外无他“行”,假如有便是“学文”。

“泛爱众,而亲仁”是“行”的扩大。李东垣年轻的时候,在自家住宅空地修建了一座书院,接待居无定所的读书人。如果遇到生活困难的人,他总是尽力的去周济。泰和年间,遇到饥荒,老百姓大多流落逃亡它乡,李东垣散财救济,得到他保全活命的人很多。李东垣学成归来并没有以行医为业,而是作为一名税务官员,他真正开始行医是因为一次以头面红肿、咽喉不利为主症的传染病。当时的医生查遍医书也找不到古人对此病的论述,多用泻剂治疗但均不获效,而一泻再泻使病人接二连三地死去。尽管这样,医生并不认为是误治之过,病人家属对此也无异议。唯有李东垣觉得病人死得冤枉,于是他废寝忘食地研究这个传染病,从症状到病因反复探讨病变的现象与根源。制定方剂后,李东垣给病人服食中药马上见效。于是他特意把药方刻在木板上,悬挂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当时百姓以为此方为仙人所传,还把它刻于石碑之上。

把生活与工作处理好,能够有“余力”便是一件幸福事,还能够“学医”更是难得,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希望自己以及身边人能够保持健康,但需要行动。

我现在算是“余力学医”,诸位朋友呢?

(0)

相关推荐

  • 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1-6)

    大家应该还记得<学而>第二章有子讲的"其为人也孝弟".有子的看法与孔子的看法有什么差异?孔子的观点和有子的观点相比,又在哪些方面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呢? 子曰:&quo ...

  • 【第6期】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6章》孔子对少年弟子提出哪些要求?

    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6章>孔子对少年弟子提出哪些要求?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quo ...

  • 论语使用手册1.6

    论语使用手册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孝悌的顺序与结构 2.谨而信,泛爱众与兼爱的不同 3.怎么理解行有余力? 1."弟子" ...

  • 学习的力量-“一日一经典”之“余力学文”

    9."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解: 孝悌,人伦之本;,不能孝悌,则不能爱人;  谨信,处世之分, 不能谨信,则不能获得朋友上司信任 ...

  •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浅说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外出要恭敬兄长.谨小慎微,言而有信,同时,博爱他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好以 ...

  • 中医解酒祛湿名方,源自八百年前名医李东垣!

    中医解酒祛湿名方,源自八百年前名医李东垣!

  • 再读《论语》:学而第一.6

    再读<论语> 学而第一 六 子曰:"弟子入则孝(1),出则弟(2),谨而信(3),泛爱众,而亲仁(4).行有余力,则以学文(5)." [注释] (1)弟子入则孝:弟子, ...

  • 中医人读论语 20 | 学医规划

    学医规划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人认为这段话是孔子的人生规划,其实不是,准确地说这是孔子的人生总结 ...

  • 中医人读论语-引子 | 专栏开篇词

    引 子 --<中医人读论语>专栏开篇词 我们先讲<五灯会元>书中的一则故事. 黄山谷居士往依晦堂,乞指径捷处. 堂曰:"只如仲尼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者,太 ...

  • 中医人读论语 1 | 不修不明

    不修不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古圣贤说,"道"与文字没有关系,但我们在传承"道&quo ...

  • 中医人读论语 2 | 孝是好药

    孝是好药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我们先讲一个故事,香港歌手王杰在一个电视采访的 ...

  • 中医人读论语 3 | 重剑无锋

    重剑无锋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大凡研究<论语>的人,多数认为儒家是入世的学问,或者把儒家理解为实用理性,把道家看做是出世的.任自然的学问.对于儒家和道家,如果 ...

  • 中医人读论语 4 | 健康密码

    健康密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小孔子四十六岁,是孔子晚年最得意弟子之一."三省吾身" ...

  • 中医人读论语 5 | 使民以时

    使民以时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这段话曾经被人误解,尤其是"使民以时"这句,一些研究者认为,孔子的学问是站在官方的立场说话,或 ...

  • 中医人读论语 7 | 何为学问

    何为学问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是孔子得意的弟子之一,他的风格和曾子不一样,也区别颜渊.子路以 ...

  • 中医人读论语 8 | 德能生威

    德能生威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历史对于"轻浮"之人之作风,基本上都是贬义的评价,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讲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