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最强神话,始于刘裕
看三国,常常会心疼刘备。
这个颠沛流离了大半辈子的奋斗者,在自己步入中年大叔的年纪,因为双腿多了二两肥肉而蹲在厕所里痛哭不止。
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我以前一直南征北战,长期身子不离马鞍,大腿上肥肉消散,精壮结实;到这里来后,很久没有骑马作战,闲居安逸,髀肉复生。一想起时光如水,日月蹉跎,人转眼就老了,而功名大业尚未建成,因此悲从中来。)——《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先主备
传〉。
每次看到这个画面,总会忍不住热泪盈眶。
人世间最怕的不是伤离别,而是那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这东西就是一把杀人剑,人人都想要,却未必人人都能握得住。
幸运的是刘备握住了这把宝剑,于赤壁之战一战,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完成了人生的转变。
每次看到这儿,我常想,为何独独刘备总会让人忍不住心疼呢?
是他的不容易?
很显然,有这个因素在,但更大的原因恐怕还是他内心的那份对梦想锲而不舍的执着给打动了。
有人说,梦想这东西和经典是一样的,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会更显珍贵。
细看刘备的人生轨迹,这句话似乎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但这么说,似乎有一个人不服。
他也姓刘,单名一个裕字。
刘裕前半段的人生轨迹和刘备相差无几,祖上很辉煌(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后代都没落了,长在一个极度贫穷的家里,母亲因分娩后疾病去世,父亲刘翘无力请乳母给刘裕哺乳,一度打算抛弃他,只因刘怀敬之母伸出援手,养育刘裕,才得以活下来。
长大后,尽管小伙长得帅呆了,(身高七尺六寸,风神奇伟,不拘生活小节)奈何无钱无背景的他,只能从事着几乎没有未来的工作;卖草鞋、砍柴、耕作、捕鱼等。
无论从各方面看没文化、没人脉、没钱的刘裕注定是普通的一生,这样的人站在人堆里,不会有惊鸿一瞥的效果。
常态是被人嘲笑。
喝不起牛奶,吃不起奶油蛋糕,尝不到葡萄美酒……
苦大仇深!
甚至竖起中指对苍天破口大骂,感慨命运的不公。
然而, 我们的主人公一样都没有。
他低调、努力、胸怀大志而寻求上进的个性给他披上了一层淡淡的光辉,在人潮之中,竟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第一个发现这股淡淡光辉的人是一个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谧,对着平平无奇的刘裕说了一句:“卿当为一代英雄。”(你小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代英雄的)。成语一世英雄就是这么来的。
第二发现这股光辉的是一个叫桓玄的人,此人与人潮之中惊鸿一瞥,竟对司徒王谧说了一句:"昨见刘裕,风骨不恒(一般),盖(看来是)人杰也。"(昨天看了刘裕那小子,风骨还真不一般,一看就是个英雄人物!)
英雄的门槛都这么低么?
英雄不问出处,流氓不看岁数,从后来的结果看,英雄的门槛并不高。
生逢乱世,最快,最好的建功立业的路子就是上战场,只要你胆子够大,武功够好,脑子够灵活,抛头颅,洒热血,属于你的那一份成功总会有。
前提是你不能盲目。
任何时候,拥有一个方向,拥有梦想的军队总会走到远一点。
这个道理,刘裕很早就从生活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与众多的军队当中,他一眼就看上了北府军。
这支军队的主帅是谢玄,其时广陵和京口聚居着大量逃避北方战乱而来的流民,谢玄将这些人招募起来,在这些人中选拔骁勇士卒组成了这支军队。
军队的人员组成早早就告诉了刘裕,这是一支经得起考验的军队。
没有比流民、狱卒更明白军队对自己的重要。
每个人都知道,想要在这个乱世活着就得拿出性命来捍卫这支军队,让她成为自己最大的依靠。
尽管这支军队没有后世电视剧描绘的那么神秘,但这支军队的战绩的确辉煌。
淝水之战,数万北府军对阵数十万前秦精锐,在一比十的情况下,北府军一举击败前秦大军,杀得苻坚草木皆兵,数十万大军土崩瓦解,如此精锐,不进那是傻子。
刘裕顺利走入了这支前途光明的军队,他被安排到了北府军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
人生在这里开始转变。
毫无疑问,对于一个军事家而言战场才是最好的考场,每一场厮杀,每一次冲锋,每一次挂彩都是新的开始。
能活着,就是胜利。
一次又一次的残酷战斗中,他学会了适应战场。
于是,他变了。
料敌制胜,出奇用诈,避实击虚几乎成了他的代名词。
从战场厮杀中磨炼出来的军事素养,很快就让他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让人满意的成绩单。
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孙恩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起兵反晋,强大的号召力吸引了大批的跟随者,一时之间朝野震惊 ,晋廷忙派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前往镇压,因孙无终的荐举,刘裕转入刘牢之的麾下,担任参军。
这一场重要的决战。
与晋朝而言,这是消灭敌人,与刘裕而言,这是换取前途的机会。
他亲自领数十人侦察敌人的动向,在遇到了数倍于己的敌人时,他充分发扬了敢冲、敢杀的精神,手舞长刀,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
这一战,他杀敌数千人,一举平定山阴(今浙江绍兴)。
敌人孙恩闻风而逃。
此后的战况,几乎成了他一人的专场,他率水军继续追讨孙恩,迫使其投海而死。
辉煌的战果,提升了他的地位和名望,也给留下了人生第一个重量级的对手——桓玄。
看到这个名字,让人很容易想到另一个人。
桓温!
错!
曹操!
曹操与他有什么可比性。
比是没法比,但两人都做了一件让世人都十分好奇的事情。
曹操的好奇在于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一手指着刘备,再指自己,说:天下英雄,使君与操耳。一言而石破天惊,枭雄如刘备者也变了颜色,借用惊雷掩饰自己内心的惊慌后,迅速逃跑。
曹操为什么没有杀掉刘备,自古以来答案很多,其一便是认为曹操还没想好是不是该自立为王,所以在当时形势下曹操不想引起天下人同愤,先把自己消灭。
第二个原因是曹操过于自信,认为自己才是天下真正英雄,无人能及,小小刘备不值一击,迟早有一天自己会消灭他的。
无论怎么看,这些答案似乎都对,但谁敢说这就是标准答案呢?
这种相似的画面,历史却给我们重新演绎了一遍。
和曹操一样,桓玄是欣赏刘裕的,要不然说不出那句经典的话,但他和曹操一样放过了刘裕。
有人曾劝桓玄早早除掉刘裕,桓玄却没有当一回事,桓玄的妻子刘氏颇能识人。她多次对其夫说:"刘裕行止有龙势虎志,看问题不同凡响,不会久居人下,宜尽早除之。"
恒玄只是摆了摆手,然后找了一个说得过去的借口:“我还需要刘裕帮我荡平中原,这样的人怎么能杀呢?”
谁也不知道这个乱世枭雄是否和曹操一样,认为出生低微的刘裕不堪一击,迟早会被自己所灭。
所有的答案,历史没有告诉我们,只留下了一个看似是答案的结果。
元兴三年(404年)二月,刘裕以打猎为名,聚集北府兵残余兵将一千七百余人,在京口举兵起义,反的就是称帝的桓玄。
这两位注定要对决的乱世枭雄,却因为恒玄的退缩,注定成了历史上的遗憾。
桓玄自从获悉刘裕率众起义后,成天忧心忡忡,想不出对策。有人说:"刘裕等力量弱小,哪里具备成气候的力量,陛下何必担忧呢?"
桓玄回答说:"刘裕堪称当代雄才;刘毅家无多少储蓄,却像掷骰子一样捐出百万;何无忌,刘牢之的外甥,很像他舅舅。他们联合起来,共举大事,怎能说他们不会成功呢?"
我们不能不说,恒玄打仗不出色,看人的眼光却是一流的。
刘裕一举击溃桓玄,迎接安帝复了位。刘裕以平乱之功,入朝辅政。从此东晋大权都归刘裕执掌。
碰上了刘裕,他的霸业注定是失败的。
回归那段历史,我们发现,在那个混乱的时代,最出色,最耀眼的,最有英雄气概的竟然是卖草鞋的刘裕。
几乎所有的人在他的面前都变得黯然失色。
他宛如一道闪电,迅速消灭了孙恩、桓玄、刘毅、卢循、谯纵、司马休之等势力,又灭南燕、后秦。不仅统一了中国南方,同时也夺取了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最终代晋建宋,定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和所有豪门大户当家做主不同,出生低微的刘裕更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
因为知道,所以慈悲。
因为慈悲,他走上了一条与豪门大户截然不同的道路。
历史称为2.0时代。
刘裕对东晋以来的一系列弊政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权利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官员必须是没有豪门背景的,爱护百姓的。对待百姓,不能再是高高在上,要认真去体恤他们,爱护他们,给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给他们的孩子读书,参加考试,共同建设这个新的国家。
作为皇帝,他不喜欢铺张浪费,中断了魏晋以来皇室与官员之间形成的奢侈风格,凡是州、郡、县的官吏利用官府之名,占据屯田、园地的,一律废除。凡宫府需要的物资,"与民和市",照价给钱,不得征调。
这些措施,他已经在心中过了很多遍,做起来得心应手。
所以成果也是喜人的。
他打造的刘宋王朝,成为东晋南朝时期疆域最大,实力最强,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一个王朝。自潼关以东、黄河以南直至青州已为南朝版图,江淮流域得到保障,这是祖逖、桓温、谢安经营百年所未能达到的。
明朝的王夫之说,刘裕是汉以后,唐以前的历史中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 。
李贽则直接以"定乱代兴之君"赞誉他。
鲁迅说他是南朝唯一值得肯定君主。
田余庆则将刘裕视为门阀政治的掘墓人,认为门阀政治终结于刘裕之手。刘裕代晋之后,门阀士族虽然仍然存在,但已无法成为决定性的力量,东晋以来门阀与皇帝"共天下"的局面就此永久的画上了句号。
这些评价其实他并不喜欢听,他更在乎的是实际。
这样看也许有些小家子气,但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一个人若连活下去都不能保障,还有什么脸面充大气呢?
公元(422年),完成了一些列改革的刘裕计划出征北魏,那个无数次梦回的理想,终于被他提上了日程。
这是他人生最后挥洒理想的时刻。
这个决定做出不久,他在西殿崩逝,享年六十岁。
英雄了一生的刘裕死去了,他并没有如同史书所写的那样浑身上下全是优点,那些藏在历史阴暗的角落,他也做过。
由于出生的自卑,他做了一件很不地道的狠事。
杀皇帝。
在刘裕代晋建宋前,禅位君主的待遇都还不错,比如禅让皇位给曹丕的汉献帝,被曹丕降为山阳郡公,容许他保留天子礼仪,还说了句客气的话:“天下的好东西,我跟你一起享受。”在山阳城里汉献帝从皇帝到医生,日子过得一直不错。
公元234年,汉献帝寿终正寝,魏明帝亲自率领群臣痛哭。
差一点的蜀国的刘禅,吴国的孙浩基本上都过得很滋润。
而至刘裕称帝后,晋恭帝司马德文被降为零陵王。
~~~一年后,刘裕便派亲兵将其用棉被闷死。这个坏的榜样彻底被后来的皇帝继承。
自此以后,相沿成习,禅位的君主基本上都活不了。
刘宋末年,齐王萧道成要求宋顺帝刘准禅位,并且派部将王敬则率军进宫。目的很明显———杀人。
刘准对王敬则说:"准备杀死我吗?"
王敬则说:"只是让您到另外的宫殿中居住罢了。您家先前取代司马氏一家(指刘裕代晋建宋事)也是这样做的。"
刘准明白已无存活的可能,流着眼泪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说:"但愿我今后生生世世,永远不再生在帝王家中!"
萧道成称帝不久后,刘准便被杀害。
除了这个遭后人诟病的坏事,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为了活命,他走上了人生的逆袭之路,最终一步一步走向了他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
他用自己最出彩的个人魅力,活成了那个时代最强的神话。
笔者常想,如果那个时代没有刘裕,那段让我们着迷的历史会不会失去很多的精彩呢?
答案是一定的。
没有了他,历史还是那个历史,魏晋南北朝的故事一定不会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