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黄帝内经》相通,有3点精华智慧,领悟的人受益一生

《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在历史上对于很多学科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里面,对《易经》的评价是“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比如天文、地理、兵法、算数、乐理、武学、医学等方面均是如此。今天主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易经》与《黄帝内经》之间的内在联系。

唐代“药王”孙思邈曾经说过: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张介宾也曾留下“易医相通,理无二致”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讲,通“易”者通“医”很容易,就像一句老话说的“秀才学医,笼中捉鸡”。

在我看来,《易经》与《黄帝内经》之间的深刻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古代先哲的“天人合一”思想,时至今日仍然是现代科学的研究方向,在易、黄两书中相通

现在人们提到“天人合一”,一般将其归结为哲学思想,是我们文化的重要基础内涵。而现代科学所讲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天人合一的思想,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就古人的“天人合一”思想而言,其实按照朴素的观点,也很容易理解,我们人生在天地间,当然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与这个世界分而为二,又合二为一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关于到底什么是天人合一,《易经》和《黄帝内经》都做了非常明确的论述,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读。

在《周易》的乾卦文言中有下述一段话,可以称得上是重要的生存智慧。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仔细品读简短的7句话,可以看出古人对于天地的那份热爱,以及对于自然规律的研究程度之深入。整段话的意思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人的行为要符合自然规律。这些规律包括,要有天地的德行,要像日月那般光明磊落,要与春夏秋冬四季时序相契合,

而《黄帝内经·素问》从第一章上古天真论就开始重点讲述:

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

到第二章的四气调神大论,更是全章内容都是在讲人的生活状态如何与春夏秋冬相契合。

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既然春夏秋冬能够通过历法计算出来,那么万事万物都应该也有一定的逻辑可以推断。在我看来,这应该就是古人卜筮逻辑的源头之一。

从《序卦转》的内容来看,64卦其实表达的就是天地万物由混沌初开,成长、变化的一系列过程。对此内容的具体论述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

理解了64卦顺序,学《易经》也就不难了

在《黄帝内经》一书中,除春夏秋冬之外,还有天干地支、昼夜、日月星辰、五运六气的自然规律具体论述,书中认为人的生活规律与这些自然规律都是相关的。这些感应的理论在现代前沿科学中,也有很多持支持观点的理论比如天文学和磁力学理论,在现代理论中,通常把它们归于能量的概念。换个角度甚至可以说,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理论,仍然是现代科学的研究方向。因此,“天人合一”虽然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的重要内容。

2. 阴、阳理论,无论在《易经》还是《黄帝内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阴、阳可以称得上是人世间最大的学问,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智慧。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古代人们一直在做“减法”,崇尚极简。在整个世界的运行规律方面,古人将世界的运行规律简化为“阴阳”论。

读《易经》必然要谈到的就是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在《黄帝内经》里,对于阴阳更是有如下的描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由此可见阴、阳的概念无论在《易经》还是《黄帝内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易经》的开头两卦,是乾坤,即阴阳,乾为阳,坤为阴。我们都知道天地一起构成了我们所见到的宇宙,因此阴阳虽然一分为二,又是实则一体的。从最大的天地来看是如此,从日月来看也是这样,从一年的春夏秋冬、一天的白天黑夜看也是同样的规律。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不能独立存在,彼此之间又阴消阳长,此消彼长动态平衡。

古人由此推理到人体,推及人类社会,都应该符合阴阳的规律。像天一样具有运动、刚强性质的都属“阳”,而像地一样具有相对静止、柔和性质的都属“阴”。

3.观象取物,我们文化的根脉,在易、黄两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传·系辞》

就天人合一、阴阳理论而言,其本质其实是观象取物,古代先贤智者一直所做的工作,就是对整个世界进行简化总结,最终又以“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八卦里面的卦象就是这么来的,因此,我们取一个简单的八卦单卦给小孩看,都能说出个一二三,一般来说还特别形象到位。

因此,卦象本是源自古代先贤观象取物,是针对世间瞬息万变的现象,进行抽提与总结,又再以“象”的形式进行表达。众所周知,我们的汉字是象形字,与《易经》中的这种观象取物思想也是密不可分的。在《黄帝内经》里所应用的取象逻辑,与《易经》几乎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以天地为大象推衍人体的功能、发展规律等等。比如《生气通天论》、《金匮真言论》、《阴阳应象大论》、《六节藏象论》中都有观象取物的具体应用内容,其中《六节藏象论》的藏象学说,更是把观象取物在人体应用到极致。

综上所述,《易经》与《黄帝内经》现在看来虽然归属不同的领域,但其中的基础指导理论是一致的,《黄帝内经》的思维逻辑模式其实是《易经》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并且将这些哲学理论阐述应用得更加细致和深入。《黄帝内经》讲述的是人体的大智慧,就学习《黄帝内经》来说易学是基础。我们现代人来说,领悟了上述的三点内容,再学《黄帝内经》也就不难了,对我们的人生将大有裨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