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方之行气散与大行气散
家传方之行气散与大行气散
作者/田耿
关于家传方这部分我以前一直不怎么敢写,我们不是世家,只是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那些方子也未见得有何独到之处。去年给中医书友会投稿写了八味治多梦方,平台发布当天就有朋友用上了,后来也陆续有朋友跟我交流过,看来我分享的这些东西并非一无是处。疫情期间在家收拾屋子,翻阅先人随笔,整理出两个方子,再和大家分享一下,请大家不吝赐教。
清·王清任重活血祛瘀,拟五逐瘀汤,对后世方剂学的建立做出了贡献。直到今天,血府逐瘀汤的应用仍然十分广泛,且开发了中成药。除了血府逐瘀汤以外,《伤寒论》中的抵当汤也是涤荡血瘀的好方子。但在理气剂方面医家常用诸方似乎各有不足。如越鞠丸解六郁,博而不专;金铃子散中的金铃子有小毒,需要慎用;半夏厚朴汤偏于温燥……
一、行气散
因此我们常用的理气剂是个自拟方,称之为行气散,由柴胡、升麻、陈皮三味药组成,比例是1:1:2,常作散剂煎服或冲服。
若作汤剂,为柴胡钱半、升麻钱半、陈皮三钱,现代剂量为:柴胡5克、升麻5克、陈皮10克。
其中柴胡、升麻一组,张锡纯谓柴胡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陈皮一组,《神农本草经》谓其主胸中热郁气逆,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且柴胡、升麻微寒,陈皮性温,故陈皮量为柴胡、升麻量之和,两组药一升一降、一寒一温。
柴胡、升麻、陈皮均为《神农本草经》之上品。张锡纯升陷汤用桔梗,而不用陈皮,是升阳举陷,纯升举之剂,故不用下气之陈皮,用桔梗以为诸药之舟楫。本方名为行气,需得有升有降。苏子降气汤中苏子也有降气之效,但苏子润肠通便,脾虚便溏者不宜,适用范围不如陈皮。但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市场上大多数陈皮仅为橘皮,并非橘皮之陈旧者。大部分中药愈新愈佳,尤其是挥发性、生发性强的,但陈皮等少部分中药则是愈陈愈佳。我们以前自己做药时所用的陈皮都是够年份的新会陈皮,效果远比一般市售陈皮为好。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有云:“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其中阴阳相得固然重要,如《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但大气一转同样重要。
我近几年参加学术论坛听讲座,有老师讲风药,其实行气散就是风剂。有的文章形容风药的作用是推动地球的自转或公转,我突然想到在武侠小说里看到的“用意不用力,太极圆转,无使断绝”,太极圆转可以指阴阳相得,而用意不用力可以比喻理气药和理血药的关系,圆转而无使断绝不就是大气一转后的推上轨道吗?
二、大行气散
再说大行气散,是在行气散的基础上加苍术、炙黄芪、北沙参。
苍术是芳香化湿药,我们说它芳香行气。苍术气烈,颇具走窜之力,燥湿逐秽,协同柴胡、升麻、陈皮无所不至。黄芪一来可助柴胡、升麻升举阳气,外达可至皮腠肌表,二来补气以充生化之资,三来固表不致精气耗散。大行气散辛散之力较强,恐有伤阴之弊,故加沙参保存津液。
我观大行气散与补中益气汤颇有相似之处,不知是暗合古人之意还是拟方时有所参考演化而来,但需区分的是补中益气汤以补中为主,兼以升提,大行气散以行气为主,兼以补气。
我开补中益气汤一般是炙黄芪15克、炙甘草15克、党参18克、酒当归6克、陈皮4克、橘络2克、升麻6克、柴胡6克、土炒白术9克,虚甚者黄芪、党参之量。行气散一般作角药使用(两味药的组合叫对药,三味药的组合叫角药),尤其是膏方之前的开路药中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