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风后遗症又一方——逍遥散

导读:

中风不仅是危及生命的危急重症,它所留下的后遗症更是会长期折磨患者的生活。虽然补阳还五汤是治疗时的经典方,但是经方名家高建忠教授在临床上发现了另一张非常好用的方子,那就是鼎鼎大名的逍遥散。为什么疏肝解郁的经典方会成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首选方?

//////////

逍遥散
作者/高建忠

一位进修医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治疗中风后遗症,书中多说用补阳还五汤方,可经常会碰到临床疗效不好的情况,该怎么办?

我说:“告诉你一个秘诀,用逍遥散方作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第一方,你会发现疗效可以明显提高。”

“逍遥散方?逍遥散方可以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

“是的,这是一诀,古书中叫‘秘诀’‘密旨’。”明代医家陶华会说:“秘之,不与俗人言之耳”。细究用逍遥散作为开手第一方,道理很简单,就是中风后遗症患者多郁,逍遥散方治郁,方证相合,疗效颇佳。

患者在得病之前肢体灵活,生活自如,意外的病变使得部分肢体活动障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患者自然会郁闷,会不高兴。我们很少会见到整天乐呵呵的中风后遗症患者。何况,患者在得病前可能就有长期气郁不舒或剧烈情绪波动,得病后经较长时间的治疗,劳人耗财,忍受治疗痛苦,加之疗效不尽如人意,患者气郁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首选治法当然是治郁,治郁得效后再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治法,或活血,或补气,或养阴,或填精等。当然,在较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郁证也随时都有可能再现,及时、有效地治郁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重新品味朱丹溪治疗中风后遗症所说的“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确为临证经验之谈。

治郁方药甚多,首推逍遥散方。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以使用逍遥散方机会最多。费伯雄在《医方考》中说:“逍遥散……最为解郁之善剂。”临证根据虚实寒热可进行适当加减。如阴虚加熟地,气虚加黄芪,郁热加栀子、牡丹皮,痰湿加半夏、薏苡仁。上肢不遂可加桑枝、片姜黄通络走上,下肢不遂可加牛膝、薏苡仁通络走下。久病顽瘀阻络可加土元、地龙等活血通络。当然,加减要有度,不可本末倒置,立方主旨仍在解郁。如遇舌苔黄白偏腻,笔者也常舍逍遥散方而改用越鞠丸方加减治疗。

图:薏苡仁

笔者治疗中风后遗症首重治郁,是受已故山西名老中医李翰卿的一则医案所启发。李老曾治疗一女,半身不遂3月余,针灸和补阳还五汤方加减治疗无效。李老审其面呈忧郁之色,不愿多语,脉沉弦。一改治虚、治瘀为治郁,处方:柴胡9g,当归9g,白芍9g,丝瓜络9g,桑枝9g,香附7.5g,郁金6g。7剂诸症大减,继服1月而愈。

后读《儒门事亲》,受张子和先去邪、后养正及调理气血在补益气血之先等思想的影响,逐步形成了治疗中风后遗症治郁为先的思路,验之临床,疗效颇佳。有郁证治郁,有郁脉治郁,即使没有典型郁证、郁脉,而诸脉证并不反对以逍遥散方加减治疗时,笔者也经常径直使用逍遥散方加减治疗。如治疗一男性患者,68岁,右侧肢体不遂9月余,生活尚能自理。病变日久,与医生言谈间似很超脱,无丝毫郁闷之状,脉象偏沉偏细,并无明显弦象。从家属口中得知,患者很少走出家门,也很少与人聊天交流。笔者仍从治郁入手,以逍遥散方加减。处方:柴胡12g,当归12g,生白芍12g,茯苓12g,生白术12g,薄荷(后下)6g,土元12g,地龙12g,炙甘草3g。7剂见效,接服7剂后改用补阳还五汤方加味,治疗2月余,肢体活动基本恢复正常。

登场书籍  

《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从张仲景到李东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