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忠|清华简的收藏及其学术价值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中国的先民曾长期使用竹、木简和帛书作为书写材料,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成语“书于竹帛”即形象地反映了这一个历史事实。一直到南北朝时期,简帛书籍才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因此,在中国古代,以简帛作为书写材料,曾沿续了大约两千多年的时间,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重要现象。

由于简帛的使用时间长,使用量又大,在古代即已有不少简帛资料的发现,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孔壁中经和汲冢竹书。20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简帛资料更是大量出土,迄今已经发现的竹、木简已有30多万枚,帛书也有数十件之多,从而产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简帛学。

清华简是学术界对于清华大学所藏一批战国竹简的通称。2008年,清华大学的李学勤教授听说有一批战国竹简流散到了香港,他随即向学校领导做了汇报,受到校方的高度重视。清华校友赵伟国听说这批竹简具有重要价值后,当即出资将其买下,并无偿捐给了母校清华大学。7月15日,清华大学正式抢救入藏了这批珍贵的竹简资料,并成立了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来协调校内外的学术力量从事清华简的保护、整理与研究工作。

清华简—筮法

局部

清华简—保训

同已经发现的其他简帛资料相比,清华简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一是时代很早。清华简的抄写时代在公元前305年左右,属于战国中期,相当于孟子、庄子、屈原等思想家、文学家们生活的时代,因而没有遭遇秦始皇焚书之厄,保存了先秦古籍的原貌,属于国宝级的奇珍。

二是数量众多。清华简总数达2500枚,这是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数量最大的一批,内容异常丰富。

三是意义重大。清华简经过编排,总共约有70篇文献,全部都是古书,而且大多是经、史一类的文献,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许多书籍的价值可谓空前,它们所产生的影响也将至为深远。

清华简—楚居

2008年10月14日,清华大学邀请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11位学者专家,对清华简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批竹简内涵丰富,初步观察以书籍为主,其中有对探索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经、史’类书,大多在已经发现的先秦竹简中是从未见过的,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在简牍形制与古文字研究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从竹简形制和文字看,这批竹简应是楚地出土的战国时代简册,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项罕见的重大发现,必将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等许多学科将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这一鉴定意见后来已经完全得以证实。

12年来,清华简一直是学术界的关注焦点。目前清华简已经公布了9辑整理报告,第10辑整理报告正在印制之中,预计今年11月可以正式出版。已经整理公布的各篇清华简文献,都已经全部被认定为国家珍贵古籍。

清华简现状

由于清华简本身是一批以经、史类典籍为主的文献,与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关系极为密切,对于学术研究的推动将是十分重大的,具体来说,清华简的学术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现了先秦时期的《尚书》等经学文献及类似典籍

经学本身就是传统学术的核心内容,而清华简中有许多经学的文献,其中仅《尚书》一类的经学文献就已有20篇左右,这当然是极为重要的发现。

清华简—金滕 局部

《尚书》的《金縢》篇见于伏生所传的《今文尚书》,记载周武王灭商后不久即卧病不起,武王之弟周公为武王祈祷,愿代之生病,表现了他对武王的忠诚。清华简也有《金縢》,简上标题为“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简文与传世本比较,有许多重要的异文,对于研究周初史事至为重要。例如简文记载周武王是在克商后的第三年生病,这与传世本所说的“二年”相比,有一年的差别,对于研究周初的年代学关系重大;又比如说清华简说周武王去世后周公曾“适东三年”,与今本作“周公居东二年”不同,这一异文也非常重要。周公居东的问题,前人已经反复讨论,有的说是待罪于东,有的说是去东征,等等,观点很不一致。简文作“周公适东三年”,证实了“周公居东”是去东征平叛,从而使两千多年来的疑问得到了解决。

局部

在有关《尚书》的研究历史上,《古文尚书》的话题始终困扰着学术界,可以说是两千多年中国学术史最大的疑案之一。现存《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里收有东晋时梅赜献给朝廷的《古文尚书》,宋代以来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不少人认为它们出自后人伪造,但直到现在还有学者为之翻案。清华简中真古文《尚书》的出现,有助于解决这方面的纠纷。

清华简—皇门

清华简的《尹至》和《尹诰》两篇是有关伊尹和商汤的重要文献,涉及商汤灭夏的史实,极为重要。其中的《尹诰》又称为《咸有一德》,曾在孔壁发现,后来失传,是《古文尚书》中的重要篇章。把清华简《尹诰》与传世的伪《古文尚书·咸有一德》相比较,可以判断现存的伪古文确系后人伪作,而清华简《尹诰》则是真正的古文《尚书》,这对于学术研究的影响非常深远。另外清华简已经公布的《傅说之命》3篇,就是古人所说的《说命》3篇,而清华简的《傅说之命》3篇也与传世的《说命》3篇完全不同,也证明了传世《古文尚书》的不可靠;再比如清华简第8辑整理报告公布的《摄命》篇,经学者们研究很可能就是《古文尚书》的《囧命》,但与现在的《囧命》篇也全然不同。种种证据表明,东晋时期流传下来的《古文尚书》确实是出自后人的伪造。

清华简还证实了传世《逸周书》中一些篇是可与《尚书》比肩的重要文献。如《皇门》《祭公》《命训》3篇,保存良好,《皇门》记载了周公训诫群臣献言荐贤、助己治国的相关内容,《祭公》是周穆王时大臣祭公谋父临终的嘱托,《命训》则反映了周人对于“命”的认识和理解。这3篇简文均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字古奥,很多地方可以与金文相对照,将其与传世本对读,可以纠正传世本中的许多问题。

清华简的《程寤》一篇,汉代也曾收进《逸周书》,但唐宋以后就失传了,现在仅有部分佚文存世。清华简《程寤》非常完整,详细记述周文王“受命”(称王代商)的传说,对于了解“文王受命”有重大帮助,弥补了千年来的遗憾。

清华简—祭公

局部

二、揭示了众多闻所未闻的历史真相

清华简《系年》记事始于西周初年,终于战国前期,可以说是一部周朝的断代史。其中的不少记载为传世文献所未有,或与传统看法不同,使我们了解到了许多历史真相。

比如《系年》中关于秦人始源的记载,其内容就极其珍贵。大家知道,西周灭亡,周室东迁以后,秦人雄起西方,先是称霸西戎,随之逐步东进,终于兼并列国,建立秦朝,成就统一大业。秦朝存在的时间虽然短促,对后世的影响却相当深远。然而,秦人是从哪里来的,其文化有怎样的历史背景,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了秦人出自西方说与秦人出自东方说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而根据清华简《系年》第三章记载,周武王死后,出现三监之乱,周成王伐商邑平叛,原为商朝重臣的飞廉(秦人先祖)东逃到商奄(在今山东曲阜一带),于是成王东征,杀死飞廉,并将一部分“商奄之民”强迫西迁,其做法类似于后代的谪戍。这些西迁的“商奄之民”被发配到朱圉山(在今甘肃省甘谷县)一带,抵御戎人,而这些西迁的商奄之民正是秦的先人。这一记载足以补充传世典籍的阙文,也很好地解释了文献中有关秦人起源的各种歧异之处,是有关秦人始源问题的重要进展;另外,清华简《系年》中关于息妫、夏姬的记载,足以纠正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她们的误解;又比如关于齐长城的修建时间和背景、越国灭吴以后的政治与外交策略等问题,都足以解开千年之谜。

三、发现了前所未知的周代诗篇

清华简《耆夜》一篇,记载周武王八年征伐耆国(即黎国)得胜回到周都后,在文王宗庙举行“饮至”典礼,参加者有武王、周公、毕公、召公、辛甲、作册逸、师尚父等人。典礼中饮酒赋诗,诗的内容均见于简文。该篇与《尚书·商书》的《西伯戡黎》相关,并纠正了《尚书大传》《史记》以为伐黎为文王时事的说法。这篇竹简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文学意义。其中周公的一首诗竟然与现在《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诗有密切关系,更是出人意料;另外,《芮良夫毖》《周公之琴舞》二篇则类似于《诗经》中的“雅”和“颂”的篇章,其中《周公之琴舞》中有一首诗即是《诗经》中的《敬之》,但可以纠正《敬之》诗中的文字讹误。这些诗篇给中国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原典文献。

清华简—金滕 局部

局部

四、复原了楚国历史及历史地理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所收的《楚居》篇,体例类似传世古书《世本》中的《居篇》,详细叙述了历代楚君的世系及居处建都之地,从传说中楚的始祖季连开始,一直讲到战国中期的楚悼王(前401—前381)。该篇列举列代楚君建都的地点以及迁徙的原因。其中许多地名可与已发现的楚简联系对照,为楚国的历史地理研究及文物考古工作提供了大量线索,推动了楚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篇中记述楚人的世系,可以证明《史记·楚世家》所记大部分正确无误,但也有多处不合,结合其他文献记载,可据以勘正。篇首所叙楚国先祖传说也非常重要,特别是提到楚先祖与商王盘庚的后人有关,以及楚与鄀的关系等,发人深思。另外,从清华简、郭店简、上博简等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自西周以来被贬斥为蛮夷的楚国,这时也已深受中原华夏文化的影响,而且对这一文化传统做出自己的贡献。应该说,这是当时中国各个民族互相融合、文化彼此交流的大趋势所造成的,这也进一步证明,中国自古是多民族、多地区的统一国家,灿烂辉煌的文明传统为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缔造。

竹简初到清华

科研人员清理保护清华简

五、推动了古文字特别是楚文字的研究

清华简所用文字系战国时期的楚文字,由于数量庞大,将会为楚文字的深入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清华简的内容皆为古书,有些有传世本或在传世本内有类似材料,学者们可以通过与传世本对照和对相关文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识读出许多过去不认识或者误识的楚文字。另外,在清华简中,有许多新出现的楚文字字形,一旦学者们对它们识读成功,将可以有效推动古文字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与甲骨文、金文等材料进行对比研究,还可以进一步解决甲骨文、金文中的许多疑难问题,从而在古文字研究方面大放异彩。过去人们研究古文字,最主要的依据是《说文解字》,但《说文解字》所载的主要是秦代的小篆,与商、周文字之间相距较远,现在有了清华简、郭店简、上博简等众多战国简帛资料的出土,再加上其他的铜器、陶器、玺印、货币等器物上的铭文,战国文字尤其是楚文字的这一环节已经可以建立起来。如果我们能以战国文字为基点,往上追朔商、西周时期的文字发展历程,向下考查秦、汉文字的演变脉络,就可以对古文字的研究有更深入的把握。因此,以清华简的整理为契机,可以把古文字学的研究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李学勤先生观摩新清理出来的清华简

鉴定专家观摩清华简

清华简拍照工作

清华简鉴定会现场

六、找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数学文献

清华简《算表》一共由21支竹简组成,全篇简文皆写有数字并画成表格,上面原有丝带穿系其中,是一篇记载关于计算的竹简书籍,其核心内容为九九乘法表的扩大,在实际操作中具备乘、除以至乘方、开方等功能,堪称中国数学史方面的惊人发现。《算表》为我国留存最早的数学文献实物,是研究中国古代数学的珍贵史料。它的发现,填补了先秦数学文献实物的空白,在数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前国际数学史学会主席道本周(J.W.Dauben)教授指出:“这一发现意义非凡,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十进制乘法表实物。” 2017年4月23日,“清华简《算表》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算表》被确定是世界上最早的十进制乘法表。作为世界数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现,它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

七、提供了解决《周易》疑谜的重要钥匙

清华简第4辑整理报告公布的《筮法》和《别卦》两篇,是两篇与《易》学密切相关的文献,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数字卦问题和《周易》64卦的卦序问题有重大的推动。《筮法》共有简63支,保存良好,在入藏时仍然成卷,不曾散乱。经过小心分解和整理,全篇完好无缺,证明是楚国专论《周易》占筮的书。简中附有图解,详细记载各种“数字卦”的含义和吉凶,对于有关研究极有价值,特别是对于解决中国古代的“数字卦”问题可能有重要的帮助。而《别卦》篇的发现则证明马王堆帛书《周易》的卦序可以上溯到战国中期,这对于研究《周易》的卦序问题无疑有重要的帮助。

清华简入藏新闻发布会

顾秉林校长与李学勤先生为中心揭牌

清华简登记入库

科研人员编排和缀合竹简

八、加深了人们对于古书及古籍整理工作的理解

清华简中的许多古书都涉及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这些经典书籍的传世本千百年来经过了无数学者的精心整理,凝聚着无数学者的心血和汗水。现在我们看到了这些经典的原来面貌,自然可以对历代学者整理工作的艰辛有更多的体会,也能够更好地指出他们整理工作的得失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将来的古籍整理工作提供更好的借鉴。因此,清华简的整理工作也可以很好地推动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

以上是我们根据目前清华简的整理研究工作,对于清华简及其学术价值所做的初步总结。我们深信,随着清华简整理研究的不断深入,清华简的学术价值将会不断被发现,而它对于中国学术的推动作用也将不断得以显现。

欢迎进入古戈尔艺术微店购买传统古法制作笔墨紙和八十年代老笔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网络,仅代表原作者观点,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0)

相关推荐

  • 好书推荐:《出土数字卦文献辑释》(含序文)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出土数字卦文献辑释> 贾连翔  著 作者简介 贾连翔,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文字与出土文献.先秦史.汉字学.艺术史.已出 ...

  • 清华简的独特性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通称清华简.学校迅即成立了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负责组织.协调校内外的科研力量,从事这批竹简的保护.整理和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清华简的特点 ...

  • 刘国忠:清华简的收藏及其学术价值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中国的先民曾长期使用竹.木简和帛书作为书写材料,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成语"书于竹帛"即形象地反映了这一个历史事实.一直到南北朝时期,简帛书籍才逐渐退出了 ...

  • 刘国忠:清华简——竹简上的经典

    清华简·筮法.<筮法>是战国时代数术之士的作品. 书于竹帛 文字必须书写在一定的材料上才能存在,最通行的书写载体当然是纸,但是纸的出现是在秦汉时期,特别是在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之后,才在 ...

  • 刘国忠:清华简的独特性

    作者:刘国忠 来源:<学习时报>(2021年7月12日 第3版)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图源:"独立精神"微信公众号)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 ...

  • 刘国忠父子:两代人矢志跟党走 二十载坚守兴农路

    千百年来,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流传着一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繁衍生息于吕梁山区的柳林人民,更多了一分顾全大局.勇于创新的风貌.在柳林县陈家湾镇高家垣村,刘国忠父子矢志不渝跟党走,扎根山区二十载探索兴 ...

  • 刘国辉丨当代中国画学术新视点

    ■ 引 言 刘国辉 1940年8月,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组组長,中国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获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quo ...

  • 【三江文学】短诗外3首 作者‖推窗望月 林国良 刘成忠

    [三江文学现代诗刊] 总第1346期 社      长:李不白 高级顾问:衣非 特邀顾问:周渔 总     编:黄葵 副 总 编:梧丹梦 主     编:紫衣云梦 副 主 编:轻舞飞扬 编     委 ...

  • 清明诗会作品推荐// 作者:杜丽华 李俊玲 栀子花开 严寒 夜风 刘广铎 国忠伟

    人间四月天 ---清明节 作者:杜丽华 浅浅的桃粉 碎了一地 泼成思念的海 带雨的梨花 垂下眼睑 早已落寞成哀 碎碎的油菜花垄上 蝶忘了返 久久伫在蕊心发呆 沉默无语的山 敞开青色的胸襟 等亲人祭扫侍 ...

  • 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收藏投资潜力艺术家——刘彦忠

    当代山水创作,出现了受西画影响过重的问题,画里没有骨法用笔的表达,也没有随类赋彩的精湛,结果中国画失去了东方审美的真谛.反观著名画家刘彦忠的山水作品,以气韵生动为核心,执立骨之笔精湛于应物象形的塑造, ...

  • 2021最具收藏潜力画家:刘国强

    [画家简介] 刘国强,河南省周口人,199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专业.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王乘工作室画家:新华社书画院特聘画师:北京水墨研究院院士: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