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足球的历史就是一部荆楚大地的历史
关于足球起源的中国这一学说已经在国际上得到公认,其实历史上足球起源中国古代的蹴鞠。
蹴就是踢,鞠就是球,蹴鞠就是踢球。中国的蹴鞠起源很早,西汉刘向《别录》记载,蹴鞠最早应该是起源原始社会的一种打仗胜利的仪式,比战胜者将失败者头颅割下来踢来踢去,到了黄帝时期,黄帝部落发现这种踢头颅的方法可以提升耐力和反应力,于是经过改良成了专门训练士兵的办法,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上也说,黄帝战胜蚩尤以后,把蚩尤的胃里填上毛做成皮球,让大家踢着玩,踢得好的有赏。
上面这些说法都是传说,有明确记载蹴鞠的出现时间是在战国时期,当时称为蹋鞠。《史记》记载,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临淄特别富足,人们从事各种文娱活动,除了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外,还有蹋鞠和六博,六博类似于现在的棋类或桌游,至于当时的蹋鞠具体是怎么玩的,现在还不清楚。
不过,在战国时期蹴鞠这种游戏仅限于赵国和楚国之间流行,尤其以楚国尤为流行,因为楚国擅长步兵作战,蹴鞠可以用来训练士兵的战场应变能力。
到了汉代,蹴鞠被得了天下楚国人广为传播,这时间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就喜欢斗鸡、蹴鞠,为此刘邦在长安边上,仿照老家丰邑的样子修建了一座新丰城,把老乡们都搬过去陪着刘太公玩。整个汉代从皇帝、贵族到平民百姓,都有喜欢蹴鞠的。
刘煓,(前282年—前197年8月8日),字执嘉,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徐州丰县)人,汉朝宗室先祖,西汉开国皇帝汉高帝刘邦之父,历史上人们更喜欢称之为刘太公。
太上皇指的刘邦的父亲刘邦家在沛县,属楚国他的父亲刘太公在少年时喜欢踢足球,看斗鸡说明战国时期蹴鞠活动在楚国非常流行。
汉代蹴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被用来练兵:一是可以增加士兵的体能二是可以丰富士兵的业余生活。骠骑将军霍去病重视用蹴鞠练兵据《汉书·霍去病传》载:去病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踏鞠也。
关于这件事,晋代隐居在鄂州的道教宗师葛洪还专门用长篇大论记录了下来。葛洪(公元284~364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医药学家、道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曾著作《西京杂记》。
他记录了一次西汉初年一场较大规模的拆迁事件,这篇总共不到两百字的小文,让人读起来兴趣盎然,同时产生对人性的无限感慨,特别是对现在的拆迁行为有一些很特别的理解,先看看原文(不喜古文可以飘过这一段):
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凄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祜酒卖饼,斗鸡蹴鞠,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间,太上皇乃悦,故新丰多无赖,无衣冠子弟故也口。高祖少时,常祭枌榆之社,及移新丰,亦还立焉。高帝既作新丰,并移旧社,衢巷栋宇,物色惟旧,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鸭于通途四,亦竞识其家。其匠人胡宽所营也。移者皆说其似而德之,故竞加赏赠,月余致累百金。
意思就是说,刘邦老爹刘太公被儿子接到皇宫享乐,歌舞升平里刘太公终日闷闷不乐,没想到这由俭入奢也难啊,刘邦就问他爹,您到底想要什么呢?刘太公垂着眼睛丧丧的看着窗外,蹦出了一句:想斗鸡,想蹴鞠。
业余的玩不出花了,皇帝又喜欢,咋办啊,得搞点专业的上来。于是这时候,就出现了竞赛性蹴鞠。这种蹴鞠一般设有鞠场,鞠场呈长方形,一般为东西向,设有坐南面北供观赏的大殿,四周有围墙,称为“鞠城”。
具体的蹴鞠方法在东汉李尤的《鞠城铭》安排的明明白白:分队比赛,每边有六个球门,上场队员是十二个,比赛时有正副裁判执法,有明确的球规可循。
瞅瞅,这可不是现代足球比赛的比赛规模嘛?还强调了阴阳、冲对之术和比赛的公平,简直是古代版的“赛场上没有恩仇,只有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