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将士,背后有何缘由?他或只是秦王的棋子
首先秦赵两国多年没有征战,互不知底,在人数相当正面交锋下赵军不敌,也证明此时的秦军战力比赵军强,互有伤亡。之后,廉颇开始避免正面交锋,施行竖壁清野,只守不攻,后期僵持三年后,守城赵军达45万,攻城秦军逾60万,就人数来看,明显赵国不利。此时两国都到了强弩之末,赵国先撑不住,换将赵括,出城应战,中诱敌之计,被秦军围困。
孙子兵法有云: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白起用60万围赵括45万已经是冒险,不可能急着去杀笼子里的狮子,唯一要做的,断绝粮道,巩固包围圈,等到赵军濒临绝境再一举劝降。没觉得赵括撑40多天,有啥了不起,完全是白起不愿耗费兵力去主动攻打,没必要,只要防御住赵军突围等他们饿死就好了。战后赵军战死25万,秦军战死20万,可见赵军战力也是相当强悍,可赵括坐拥这样强悍的军队45万,被60万围居然连一个人都突不出来,也是相当让人匪夷所思。
赵括输得方式恰恰是廉颇最担心的那一步。当时廉颇刚和秦军交战,虽然输了但是秦军也没占到便宜,也让廉颇知道秦军的实力。自己布的三道防线的前两道都有问题,容易被别人抄后路,所以主动放弃,死守第三道防线。恰恰赵括就是被别人抄了后路才被围,恰恰是廉颇担心的事发生。
秦国的军功制度迫使白起不得不杀,对白起而言他的军功又不是上场杀了多少人,那是对普通士兵而言的,白起要的是战役胜利,胜了就是他的军功,秦王会在乎白起一场下来亲自杀了几个人吗?杀俘主要是下面普通将士要杀,他们要军功他们要人头,白起若是不同意,你信不信士兵会哗变要求秦王把白起换掉。那个年代,还没有优待俘虏这一概念,那时候只有战利品的概念。加上那时候,7国征战死人已经是常态了,加上投降的人和自己人一样,万一造反长平之战就白打了。
第一,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所以留着这批俘虏比杀了他们更危险。第二,赵军是没粮食才投降的,秦军也基本上快扛不住了没那么多粮食来养这么多俘虏。第三,赵军是没粮才投降的,一边是多少有口吃的秦军,一边是已经饿的开始吃人的赵军,赵军就是想造反也基本上跑不动了。第四,政治因素秦昭襄王自己的打算,一是要更新内政体系,连自己舅舅都敢动手,白起一样不会放过,暗示他杀降,之后在利用这个机会做掉白起。最后一点,这是古中国战场,不是欧洲战场。中国人打仗是真的敢玩命玩到那种不死不归的,不是欧洲那边打不过就加入。
秦王要的是统一,四十万赵军放了,这是统一阻碍,不符合秦国和自生利益,要加快统一,要么杀要么同化,收编是一比一收编容易出事哗变,所以杀是根除。范雎为啥要杀这四十万,他作为秦相国,更早帮秦统一也能名垂青史。有道是天下熙攘,皆为利往,庙堂蝇营,皆为名来,范睢为名。但秦王和范睢都不想当这事的出面人。秦王不想统一后,百姓因为这事记恨的是他或者后来的秦国君,也或许有点私心想嫁祸范睢和白起为以后平天下百姓悠悠众口诛杀二人埋下伏笔。范睢也不傻,他是读书人,他是为名,出面这事功不是他的,也不可能是他的,啥好处捞不着,名是在以后统一了是开国丞相名垂青史,他手里没统一,站出来也抵挡不住悠悠青史的口诛笔伐,不划算。所以杀俘虏,只能白起干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