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修身】04到底要不要用四象限

04到底要不要用四象限

一种工具使用的好坏,更多的要看使用者,特别是这种用在自我成长上的外在辅助工具,工具是不是高大上肯定不会重要过是否有助于自我成长。

假如你是个木匠,有一个工具箱,里头刀子、斧子、锤子、凿子、锛子、刨子样样都有。但单纯的这个工具箱和一应俱全的工具,东西堆在那里,是没办法让你一下子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高级木匠的。那些工具的用法你还是要一样样的去摸索,在使用这些工具的过程中让它们跟你发生关系,甚至成为你的一部分,要是用一个高大上的哲学术语,就是“上手”。

“日常12项”就是工具箱里面的工具之一。起初我带着几个后辈坚持这个深度修身计划的时候,就有深谙工具之道的参与者提出,应该使用比从一到十二这种笨笨的列清单的方式更为科学的四象限工具,建议用每天列四象限代替“日常12项”。

虽然多数人都知道,我们还是先简单的说一下四象限,为了方便说明,我画了下面这幅图:

四象限实际上就是用横纵坐标轴将一页纸划分成四个部分: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使用者将自己要做的事情进行分类,分别放在四个象限中,根据重要和紧急的程度来选择优先做哪些事情,这样就能把那些需要优先做的项目清晰的反映在纸面上,以便能获得重视,进而被优先完成。

这听起来比“日常12项”里头笨拙的清单要科学很多。但我还是依然坚持了首先要做一个月的“日常12项”。当时我给出的反对直接用四象限的理由现在想来很粗鲁:“既然你知道四象限,如果四象限有用,你也就不会在这里跟我们一起重新深度修身了”,话有些难听,但事实却是如此。

工具如果摆在那里,哪怕放在你的工具箱里,那也不是你的工具,只有“上手”了以后,工具才会为你服务,成为你的工具。我之所以坚持先从“日常12项”开始,原因有下面两个方面:

1是并没有那么多人清楚的知道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哪些又算是紧急的。关于重要和紧急的内容,绝大多数人都是大家都这么觉得。别人跟我说那个是紧急重要,那就是紧急重要。

我曾听经历过下岗的老前辈说,当年他们厂子里流行这样一句口头禅,不管是什么事情,都一律说是“特别重要”并且“非常着急”。假如你没有认真的用清单的方式来面对你自己的生活,那么你就不可能靠着自己的体会和领悟去寻找到你理解的,属于你自己的重要和紧急。

如果重要和紧急的前面没有这个“你自己”作为限定。那么这个重要和紧急的划分就不是你的自我成长的内容,而是你的环境和你的群体加在你身上的,你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能够为环境提供的,环境所需要的以环境为中心而不是以你为中心的重要和紧急。

你努力用四象限高效率的做了这些重要和紧急的内容,那么你就给你的环境和群体在单位时间内创造了更多的贡献,而不是给你自身创造了更多的自我成长空间。因此,那不是我们在做深度修身这件事情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我们自身的成长去分配注意力和时间。所以,你需要一段时间来初步的认识你自己。我们需要“日常12项”来找到那个真实的起点。

2“日常12项”跟四象限比,它的另一个优势就在于它更模糊和含混。未必写在前面的就一定要完成,写在后面的就不去完成。在开始养成习惯的时候,强行区分出重要不重要和紧急不紧急,功利性带来的焦虑会影响成就感。

不重要不紧急的那些事情做完了也不会有成就感,而那些重要的事情又总是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也未必能做到自己满意,那是对耐心和毅力的巨大考验。而一般那些希望把事情做到完美的人,同时也是最懒得行动或者说怯于行动的人,这对于自我成长之路来说,是个巨大的风险。

因此,我们总要有一个相对的过程来给自己缓冲。作为一种相对折中的适用策略:假如“日常12项”可以做的很好了,可以每隔几天用一下四象限,觉得焦虑了,就再回到“日常12项”,工具这东西没有好坏,电锯如果用不惯,回头用手锯也没什么丢人的。总比电锯用不惯,木匠也不做了的人,好很多。更何况,谁能说手锯就一定比电锯坏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