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未行之事,勿言不喜
- 以前,我不读《道德经》,觉得那是隔壁家的宝藏,不是我的。
我有充足的理由。
第一,不需要。我一工科生,《道德经》里有我要的指标、参数、公式和画图技巧吗?——并没有。所以,我可以不读道德经。
第二,不想读。说实话,早先不想读的原因很可笑,是因为之前对“道德”二字有误解,毕竟从幼年开始, “讲道德”早成为心中谨记的准则之一,导致见到“道德”二字,条件反射就像是“五讲四美”。道德行为规范,现代文版读了很多了,为什么还要去读一本大把生僻字、通假字,晦涩难懂的古书呢?
第三,还是不想读。后来知道了“道德”指的是“道”与“德”,知道了《道德经》是“万经之王”,是古代哲学智慧的经典之作等等,但想到自己现代哲学也只学了个略知皮毛,还有什么必要去伤这脑筋呢?
- 后来,硬着头皮读《道德经》,是因为骑虎难下,要应付窘境。
这就要说回到一只鸟的故事了。
哪只鸟?就是那只自己不想飞,就生个蛋,叫蛋里出来的小鸟使劲儿飞的那只老鸟。
我,就是那只老鸟。
2020年,新冠疫情让“宅”洗去了背负多年的“肥”与“废”的代表名,华丽丽地化身为“正道”,但让人伤脑筋的事儿随之而来——学校开不了学。
蛋生的神鸟在窝里显得无所事事,一门心思惦记着游戏、电视,于是我就想给他找点事儿。然而,神鸟并不是生蛋前预期的那只——预想的那只聪明勤奋、乖巧又听话,但眼下这只……莫不是杠精转世?
翻开书,他问:“什么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我……很尴尬。
但这还没完,他紧接着反问:“您都不读,为什么叫我读?”
我……无言以对,无地自容,情何以堪……
骑虎难下,我选择了硬着头皮往前冲:“一起读!”
- 再后来,出乎意料的《道德经》,受益匪浅。
刚开始的时候,一字一句,一点一点去理解意思,真的太难为我了,真的想过放弃。
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当时我的信誓旦旦和掷地有声,逼退了神鸟貌似云淡风轻实则暗潮汹涌的杠精大法,如果我此时一退,只怕以后……
别无他法,唯有硬着头皮死磕。
坚持着,从咬牙切齿,到心平气和。
那些字句,从陌生拗口,到脱口而出。
才发现很多平素耳熟能详的句子,可寻迹于《道德经》,比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说实话,很惊喜。
还发现很多平素耳熟能详的句子,之前的理解与原文的意思相悖甚远,比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说实话,很意外。
慢慢地,开始思考,什么是“道”?什么是“德”?什么是“无”?什么是“有”?从对立到统一,从现象到本质……可以联想发挥的空间太广阔了,而且因人而异,见仁见智。不敢说文中百分百都是精萃,但从中受益当属必然。
- 现在,读《道德经》与生活也可以相融。
现在,读经与生活慢慢地融成了一体,神鸟也开始来了兴趣。
一起看电视,问他:“你知道古代的侯王会何称孤道寡吗?”一起听《三国》:“刘备,字玄德?你知道什么是玄德吗?”一起五音不全地唱《追梦赤子心》:“你知道什么是赤子吗?有啥特征?”
……
甚至,有一天他磨蹭着来到我面前,满面忧伤地说:“妈妈,我的脧(zuī)有点疼……”我第一反应是乐,因为这个活学活用真是低调又内涵,比直截了当的说“小JJ”含蓄太多了!对不对?然后,当然是快点去解决疼的问题……
就这样,强扭的瓜开始了顺杆爬,一起读《道德经》成了乐趣。
现在,《道德经》不只在隔壁家,也在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