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回望独石口

                            回望独石口
                            文:郝湛秋
      秋日的清晨,我站在独石口边关,凝视着远处突兀的独石,不禁心潮翻滚,思绪万千……
     说起独石口,很多人也许很陌生,但对老守四的人来说,那是有更多记忆和牵挂,甚至有更多的牺牲和壮烈。在七十年代初,为了御防边疆,许多热血男儿响应祖国的召唤,奔赴疆场,来到了荒芜的雄关险隘一一独石口。
       独石口地处塞外,也称塞北,位于古长城和明长城之间,在北京的正北偏西方向,离北京约四百多华里,为塞外长城的五大关口之一,与喜峰口,古北口,張家口,马市口齐名。古代被称为上谷之咽喉,京师之右臂!因有一独石而得名。
     明朝朱棣北征时,在此升帳点兵。清朝康熙漠北平叛,也在此安营扎寨。民国时期在此设县,北辖多伦,南制延庆。在历史上,独石口是塞外雄关,兵家必争之地。
      部队驻防该地后,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战备任务重。部队刚到,就看地形,打坑道,构筑工事,必须保证遂行作战任务。二是当地没有驻军条件,一个小小的县城,突然涌进一万多兵,吃住都成了问题。而且,驻地非常艰苦,一年两季风,从春刮到冬。官兵们形象得比喻说,抬头看山头,低头看石头,吃着窝窝头,啃着疙瘩头。
     当时的师长王凤桐在党委会上严肃提出,不许扰民,不能给地方政府增加负担。部队要克服各种困难,没营房,就住干打垒,钻地窝子,自已烧砖盖房子。粮食不够吃,就自己建农场,养猪种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记得当时我在运输排一班当班长,我们班种的西葫芦和圆白菜,长得特别棒,只可惜那时没有照相的条件,遗憾没能留下图片。当时全师只叫响一个口号,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一切为了打仗!现在听着这句口号,很空洞,很遥远,那时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实际行动,部队住在坑道里,时刻处于战备状态,武器随时背在身上,似乎战争就在眼前,战争的弦绷得很紧,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打仗展开。
     当时,我还写了一组新闻稿,题目就是把标尺定在打字上,战友报很快就刋登了。
       战备最紧張的时候,是1976年初秋,当时部队紧急进入一级战备,全部带装备进坑道,昼夜轮流值班,似乎战爭马上就要打响。我当时的任务是开油罐车,往返于赤城县和下花园油库之间,为给拉战备物资的长龙般的军车加油。那段时间,真是非常紧张,非常辛苦,几乎没有休息,完全是用打仗的标准在工作。但是也非常充实,非常乐观。总感觉为保卫伟大的祖国,自己也能出一份力,尽一份责,非常光荣!非常自豪!
       为把战备任务落到实处,全师上下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没日没夜的抓练兵,挖坑道,修战壕,现在去坝上独石口一线看,所有的山头都有被伏的防御工事!在这具有伟大历史记忆的战斗中,也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涌现出了许多英模人物,如钢铁堡垒四连,五音山战斗英雄连,一级英模尹福东,一级战斗英雄黎孝志等,更有一些将士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了这片热土上。也正是在这片热土上和大镕炉里,锻造出了12名共和国将军!
        在独石口这片热土上,一万多名守四人,一干就是近二十年,他们在这里戍边守疆,有牺牲也有奉献,既有泪水也有欢乐,创造出许多人间奇迹,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更铸就了一种艰苦创业守国防的精神。         
      独石口尽管是一个地域名,但守四人更愿把他看成是精神图腾的象征,也正是靠这群热血将士多年的拼博和努力,铸就了伟大的独石口精神。
    每当我们来到独石口面前,首先想到的就是守四人创造的独石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激励了一茬又一茬的守四人,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勇于爭先。即使这支部队换防离开了独石口,但这种精神的圣火依然在延续,因为老守四人早已把这种精神视为宝贵的财富,注入到每一个守四人的灵魂。
    当我再回首,深情地依依不舍告别独石口,心中暗想:独石口,我还会回来的!

——————————————————

————————————————————

(0)

相关推荐

  • 纪念青藏线上海青浦区战友参军50年慰问信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高原印记

      回忆录    岁月更替,世事变迁.到西藏去旅行,已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梦想.八一节来临,激起我对部队的思念,心中萌生讲述青藏高原军旅生活的冲动.斟酌再三,没有什么高大上的事迹可赞可扬,只不过是琐碎.点 ...

  • 【原作】七绝 麦收

    七绝 麦收 五大连池夸鬼斧, 三江沃土颂神功. 无边麦海翻金浪, 康拜高歌落日红. 1979年秋于黑龙江尾山农场 [注]1."康拜",全称"康拜因",苏联进口的 ...

  • 他是我军“爆破大王”,一夜之间连破15个工事,歼敌211人

    今天介绍的这位抗美援朝一级英雄,跟以前介绍过的那些英雄不太一样,因为他是一位爆破英雄,因此取得的战绩也更大,曾在一夜之间连破敌军15个工事,干掉了211个敌人. 这位一级英雄."爆破大王&q ...

  • 热议“舌尖上的浪费”为何都不讲这一条理由?

    浪费可耻,节约为荣.这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几乎妇孺皆知:看似微小的浪费,会因为人口数量而被放大无数倍.每个人能够杜绝浪费,产生的效益也一样会因此而不可小 ...

  • 特等功臣——张广生

    1951年3月,张广生随部队入朝参战.5月,第45师在参加完第五次战役后,组织连以上干部在开城附近进行集训,总结与美军作战的经验教训.一天,师长崔建功给干部上课时,向大家提问:"人家天天讲作 ...

  • 陈克平:军中不了情(纪实)

    我的老班长  每当我在夕阳下的玄武湖边漫步时.每当我在翻阅部队生活老照片之时.每当我在回忆部队中锻炼成长的时候,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身影在我脑海中浮现,那便是我一直为之敬重的老班长! 然而,我对老班长的 ...

  • 散文 ‖ 回望时光

    从青葱岁月,到年近知天命,安居吴家山已经三十多年.时光居左,回忆在右,踱步在熟悉的街巷,我早已习惯了这样平淡的日子,安然与自己的内心对坐,畅聊那些疏离又熟稔的日子.内心笃信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在最 ...

  • 散文 ‖ 三岔河口忆旧(下)

    (四) 过了鸟市就是繁华的估衣街,这里商家林立,百业俱全,浓缩了天津商业的名牌老店.过去破产户或家贫者眼下用钱,把好一点的衣服送到当铺里当了,到期没钱赎,成了"死当",当铺就把这些 ...

  • 散文 ‖  三岔河口忆旧(上)

    三岔河口地处南北运河交汇处,是为九河下梢.海河水系汇聚之地,也是海河干流的起点和津沽发祥的摇篮.自古以来,南来北往,漕运繁兴,商贾云集,五方杂处, 形成了商业文化的中心,构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 (一) ...

  • 赵政‖散文:一口闷

    一口闷 文/赵政 不知怎的,喝酒30多年,近日突然感到胸闷,右上腹瘾瘾顿疼,伴随着嘴干.流口水,拉肚子,肚咕咕地响--是不是身体各个器官好像出了问题?还是?或是昨天晚上喝了半斤"二锅头&qu ...

  • 历尽沧桑的独石口长城

    每当说到独石口就会想起"一石飞来,突兀,孤秀,天下十三省,最数独石冷".说的正是独石口的孤石和冰山梁."六月冰雪未化尽,七月悠然似春风"就是对冰山梁的真实写照. ...

  • 行走丨误入独石口古城

    [太仆寺旗亦可游观] 聚与散,扎紧故乡的情愫 四十二年一个梦,醒来 已比炕头的故事一同老去 一踩就痛的故土与一个学校一起苦涩 走进贡宝拉嘎,放马人的草帽和马拉盖庙同高 在敖包上享受疼 谁的错?马厩里拴 ...

  • 散文||那一口水井

    那一口水井 在我老家那儿,有一口历史悠久的大水井,承载着我的一些美好回忆. 以前住在老家的时候,每天早上,我都会早早地起床,饭都还没吃,就跟着奶奶去那口水井的边儿上洗衣服.奶奶呢,是正儿八经地去洗衣服 ...

  • 散文||回望岁月【征文】

    回望岁月 贫穷,我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这个词.它就嵌在我的生命里,它像一枚已经结痂的伤疤. 偶尔,我会抚摸它.它还有微微的灼烫的疼,连带出连绵不绝的暗淡的回忆. 当然,我感激生命里一切的苦难.要是它来到我 ...

  • 散文||回望过往

    回望过往 禾  苗||河南 晨曦中的油菜花上还散满了露珠,穿身而过,惊扰了小径两旁的它们,身上也便沾上了淡淡的黄. 不用深呼唤,那种倾人心脾的芬芳让你感到有种渗入骨头的清爽,慢跑着背诗,真美.但此时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