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小 北京四中 中央音乐学院,新文化街原来这么有名校缘
中央音乐学院内,昔日醇亲王府府门侧面的琉璃影壁。
不知是驸马石璟的文气感染,还是新文化运动旗手鲁迅先生的影响,抑或是因为不远就是教育部街的原因,胡同里曾经校园林立,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几乎所有类型的学校,且都是校史深厚,且成绩也不错的学校。
作为明石驸马府、清克勤郡王府、民国总理熊希龄的熊公宅,在熊希龄“裸捐”后,曾数度成为学校,从昭慧第一幼稚园(也是北京最早的幼儿园之一),到石驸马大街幼稚园,再到如今的北京实验二小,其中的北京实验二小更是全北京最牛的小学之一,如今学校经数次修缮,依然保持着清代克勤郡王府的原貌,红墙绿瓦,颇具古意。
王府东侧清斗公府则是在清末就被改作了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后几经变迁,与北平师范大学合并,成为一所有着完整体系的大学——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校,鲁迅先生曾在1923-1926年间在此执教,校内还立有“三一八遇难烈士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
建国后学校改为一座中学,名字也从女八中改到158中,再到如今的鲁迅中学,和新文化街相应和。学校整体建筑保留了清末建校时的风格,拱券砖雕,民国范儿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抗战胜利后,女师大搬到了和平门,新文化街的校舍就空了下来。而这座搬进女子师范的中学名为笃志学堂,是所教会学校,由英国圣公会在1901年创办。
后来,英国圣公会还曾在女师大附近创办分校(初中部),结合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几张地图推测,笃志学堂的初中部应该就是培华女中,林徽因曾在这里读书。
《1948年最新北京市街地图》中的培华女中和笃志学堂
最右为林徽因 四人身穿的便是培华女中的校服
解放后,教会学校充公,笃志学堂更名“北京市第八女子中学”,校长是王季青,“王胡子将军”王震的妻子,她不仅是位老红军,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更是在解放后在教育事业上倾注了半生心血,培养了无数优秀学子。
此外,创办这笃志学堂和培华女中两所学校的中华圣公会,就在附近佟麟阁路头发胡同西口对面。这座教堂曾经有保安“把守”,难窥一面,如今改作一家图书馆,西式的教堂加上中式阁楼,构思巧妙,结构精巧,颇具民国风,因此一经开业便成为网红打卡地。
中华圣公会的俯瞰图和它的中式阁楼
除了这些,胡同里还曾有鲍家街幼儿园,石驸马一小、二小、三小(鲍家街小学),奋斗小学,三十四中、铁一中(北京铁路师范学院),中央音乐学院……
胡同东边的学校我们介绍的也差不多了,咱们闲言少叙,今天主要讲讲胡同西段,尤其是过去鲍家街附近的几座中学和大学。
铁一中
首先要讲的是铁一中,昨天介绍新文化街三小的时候也提过,铁一中就在三小隔壁,地势比三小高,面积比三小大,学校里有礼堂,三小有大活动就经常借用铁一中的礼堂。
《1934年最新北平全市详图》中的鲍家街
铁一中的校园其实也不是很大,进大门后就是主楼,是一座两层半的红砖楼房,外形很像一个巨大的火车头。楼内左侧是办公室,右侧是教室。
穿过主楼是一个篮球场,篮球场周围有半圈平房,是一间间的教研室。东边还有个大一点的的运动场,运动场尽头还有两排平房的教室。
据一些老街坊回忆,当时学校的音乐课对他影响颇深。上课时的教材是32开本,薄薄的,但内容却很丰富:除了需要学会唱的几首歌曲,还要学基本音符、乐理,最有意思的就是能接触到很多形式的音乐,其中就包括单弦、大鼓、黄梅戏、越剧、京剧、歌剧、美声等等,而且选取的内容也都是脍炙人口、浅显易懂的片段,对孩子们做了很好的音乐启蒙。
后来,铁一中从一所初中升格成为一所大学——北京铁路师范学院,但如今学校已经撤销,成为了附近中央音乐学院的一部分了,老师也都迁入了中央音乐学院。
《西城区地名图(1997年)》中的中央音乐学院
走了个三十四中 来了个北京四中(国际校区)
由铁一中向西直走,到鲍家街西口,正对着的便是34中的大门。路两边各种了一排老槐树,都有些年头了,最粗的要两三个人才能围起来。每到盛夏时节,槐花盛开,遮天浓荫下,传来清香阵阵,别提多舒服了。
三十四中的前身是新中中学,学校的后门在宗帽头条路南侧,学校后门外墙向南不远有一条长约50米的小胡同,胡同直且窄,叫笔管胡同,特别形象,老北京给胡同起的名字确实接地气。
笔管胡同很短,南墙是34中的外墙,都是老城砖,很高。北侧则只有一个小门,且整条胡同只有两个微弱的路灯,每到夜幕降临,走起路来很让人害怕。
《1921年北平市全图》中的笔管胡同
如今,宗帽头条南侧的三十四中已经没了,胡同北侧,却搬来了一座百年名校——北京四中(国际校区)。
北京四中的名号自然是响当当的,作为一所人文荟萃的百年名校,1995年一位老者在考察四中时就曾发出感叹:“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到这里来,真是三生有幸。”
国际校区,这是个比较新的名词,顾名思义,学校招收的都是国际生,四中的国际校区有2/3的老师是外教。
四中的名号自然响亮,其国际部的成绩也相当不错,就看2018年的数据,67人中,有70%能申请到美国前30的学校,10位被常青藤录取。在目前比较动荡的时候,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这可能就是名校的底蕴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四中国际校区对外公布的分数线是565,是北京第一高分。能划出这个分数线,确实也能看出的这所学校的实力。
而四中(国际校区)能够定在这里,结合前面的实验二小,说明新文化街确实是有名校缘的。
音乐热土 潜龙邸上建起的中央音乐学院
三十四中沿街往南不远便能看到中央音乐学院的大门,学校的高墙也是高高的灰色城墙砖,十分古朴。
图源 | Er-MiAo
说起鲍家街,是无数音乐人心中的热土。关于这条胡同,曾在2011年以近10:1的压倒性优势,战胜南锣鼓巷、烟袋斜街等传统旅游胜地,跃居当年“十一”黄金周北京十大胡同游的“票王”。
鲍家街附近既没有海量的商贩酒吧,也没有拉客的三轮车。放眼望去,红漆大门,灰砖高墙,平添几许神秘感。漫步胡同,看着这高门大院,总感觉有无数的秘密待人发掘。
胡同西侧便是如今的中央音乐学院,清代时,这里曾是皇家潜邸,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出生地——醇亲王府。
众所周知,什刹海的宋庆龄故居过去也是醇亲王府,鲍家街这处地近太平湖,是醇亲王府南府。
太平湖位于内城西南隅,景色秀丽。《旧都文物略》载:“太平湖在内城西南隅角楼下,太平街之极西也。平流十顷,高柳千章,当夕阳炫堞,水影炫桥,上下都作胭脂色,尤令人流连不忍去。”
王府曾三易其主,算得上比较坎坷了,但观府第的位置和秀丽的景色,每位主人都颇受重视。
清初,这里是克勤郡王岳托第三子喀尔楚浑的贝勒府,但在雍正年间,第三代府主人禄宾被发配陵寝,贝勒府易主。
乾隆年间,荣亲王永琪的第五子绵亿赐第太平湖,成为荣郡王府。绵亿隆宠甚重,这在他的府邸上就能看出来:他不仅对原本的贝勒府进行了扩建,甚至还将太平湖引入花园。清代时,若是王府内需要引水入园,须要皇帝准许,可见其在皇帝跟前地位不低。
《还珠格格》剧照
使王府西边直达城根,南达中街,再南为槐抱椿树庵(即观音庵),北边鲍家街西段亦被圈入府墙之内。
《1920年北京地图》中的醇亲王府
66年后,到道光年间,贝子载钧迁出,搬进了醇郡王奕譞,这位醇郡王的妻子是慈禧太后的胞妹叶赫那拉氏,同治年间晋升亲王,可世袭罔替,这也是清代的第十一位铁帽子王。
后因同治帝无嗣,奕譞第二子载湉继承大统,年号光绪,而这座曾经的醇亲王府便成为了“潜龙邸”,俗称南府或老府。而醇亲王奕譞则是被赐第后海北河沿,作为醇亲王新府,也称北府。
醇亲王奕譞与两个年幼的儿子载洵和载沣的合影
民国初年,王揖唐将此改建中华大学,自此,这座“皇家潜邸”便一直和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
民国十二年(1923),府址被民国大学租用。解放后,醇亲王府旧址上有北京俄语专科学校和新中中学(即后来的34中)。1952,北京俄语专科学校迁到城外,中央音乐学院在此建校。
《1936年北平市内外城分区地图》中的民国大学
其实,早在1951年,醇亲王府旧址上就陆续开始大兴土木,拆掉了西花园,建起了教学楼。其中“潜龙邸”位于王府北部,当时是三十四中,如今这里是金融街少年宫。而王府的南部,是中央音乐学院,如今也只零星保存了一些建筑。
时移世易,“潜龙邸”逐渐变得血肉模糊,游廊变为教室,一排排小平房拔地而起。尤其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更是震塌了不少房屋,完全没有昔日潜龙邸的豪华大气的模样。
图源 | 中央音乐学院55周年专题网站
后来,终于耗资1500余万元的落架大修,让“潜龙邸”终于恢复了昔日的辉煌。其间,光拆除的违建就有1200平方米!
醇亲王府和音乐结缘,并不是从中央民族学院开始的,早在清末,光绪帝就热爱音乐,尤其喜欢国外国外进贡的“批雅拿”(piano),《清宫二年记》载:“帝悉能在乐器上,模之成调,与原音酷肖。”可见光绪帝弹奏水平之高。
但是,真正让鲍家街为人熟知的,却是一个20多年前的乐队——鲍家街43号,这也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地址。乐队的主唱汪峰,可谓家喻户晓,一直活跃在大众视野中,他的《北京北京》《怒放的生命》《春天里》唱进了无数人的心里。
值得一提的是,鲍家街43号这个乐队十分特别,不光是因为它的名字,而是乐队成员竟然都是科班出身(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这在音乐圈中属实罕见。
此外,据传作曲家王黎光北漂的时候也曾住在这附近。
从光绪皇帝的“潜龙邸”到音乐最高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再到如今我们所熟知的鲍家街43号、汪峰、王黎光,这里的确可称得上是块音乐热土。
从北京实验二小到北京四中,两座百年名校纷纷迁入,可见新文化街确实有名校缘。
关于新文化街,您有哪些故事?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有兴趣的也可以在后台留言“老故事”
进入“西城老故事群”~
· end ·
致谢和声明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文章
[1] 陈漱渝,永远的温馨——忆王震将军的夫人、我的老校[2] 长王季青,中国政协报
[3] 老趙戲碼,石驸马大街上的那所老校,新浪博客
[4] 旧京杂忆(10)北京铁路一中—我的初中生活
[5] 旧京杂忆(十六)老北京中学音乐课
[6] 北京胡同游鲍家街当首选
[7] 鲍家街12号--老北京四合院永远的记忆
[8] 太平湖畔的醇亲王南府的前世今生
[9] 青春西城,揭秘!西城这座府邸与音乐的不解之缘,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