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的过程-----李玉宾老师临床带教课实录

  正气一旦不能正常流通,就变成邪气了,这是本身产生的病气。还有一种外来的病气,比方说感冒,感染,都算外来的病气,这种病气也会干扰内部的正气。

  你要知道人活一口气,治病的时候一定要调人体的正气,这是主线。不要只是治病去了,只是祛病气,病气可以认为是一个外来的东西,或者说是一个不正常的东西,它寄生在人体正常的一气的基础上,是寄生的,是一个附属产物,不要把主次搞反了。

  最近华师给我们讲,不要谈治病,谈调病,就是以调理为主,就是要把正气调理到正常的、流通的、强壮的状态,而不是为了把病去掉。正气足了,病气自然就去掉,当然你可以适当的佐以一些去病气的药。但是你要知道,祛病气的目的是为了恢复正气的流通,恢复正气的正常、饱满、有力的状态,而不是为了治病去治病。

  很多人,尤其是刚学中医的人可能恨病如仇,恨不得马上把病去掉,这是很容易出现偏差的一个观点,一旦掉到这个陷阱里,治病以去病为主的话,很容易出现矫枉过正,很容易去病太过,伤了正气。

  所以黄元御这套理论体系最大的好处就是,他始终强调以本气为主,就是强调人体正气为主。任何时候都是以这个为主线,正气不是很虚的时候,就可以流通去病,因为正气在这儿,很充沛,耐得住这个药力。一旦发现正气很弱,一定要先保正气,不要管疾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先把正气保住,把人留住,留人才能治病,人都留不住了,你治什么病。这是跟大家强调的第一个,治病的核心一定要保正气,任何时候以正气为主线,这是首要强调的。

  总结一下:治病要以正气为主,强调正气,不要单纯的祛邪气,在扶正气为主的基础上,考虑是否祛邪。我们看病的环节,要有个诊断,那么判断正气的虚实,判断该补还是该泻,这是大的框架。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所有的病就这么个原则,非常简单。虚偏补,实就偏泻,绝大部分是虚实并见,那就要去分析,是偏虚还是偏实,就是偏补还是偏泻,结合起来就可以了。

  有了这个原则之后,后续治疗的具体方案,无非就是用药还是用针,还是用心理疏导,这个看情况。像我可能习惯用药,刘老师用针就更好一些,还有的老师可能按摩好一些。不同的办法都没关系,因为各有所长,找一个合适的,目的就是把病气流通开,去掉,然后正气慢慢的恢复。

  就是说,我们治疗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为了把某一个症状消除,把某一个病气去掉,这只是比较表浅的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要落实到一气周流,人体本气这一方面,最终的目的让正气恢复正常的、缓和的、饱满的非常健康的周流,恢复一种祥和的、圆融的状态,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只要达到这个目的,肯定不管什么病都好。所以治病的时候不要被症状牵着鼻子走,当然在治疗的过程当中症状会有一些变化,以后随着不同的病例,碰到什么病咱们讲什么问题,慢慢都会给大家讲。

  临床上,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有时候又觉得是好像老是迈不过这个门槛,总觉得心里没底,问题出在哪里?就是诊断这个环节,诊断往往把握不清,到底是正气虚,还是邪气实,诊断精细度把握不好,那么望闻问切四诊,这就是在临床上的真功夫了。

  你看,望诊是第一位的,实际上很多病人来了大概一看,你就有大概的感觉。如果望诊还不太行,只要你感觉灵敏,脉诊也是很准确的,实在不行再问一问,补充一下。但是,问诊有时候因为病人的叙述没有头绪,他觉得很重要的问题,不见得就是核心的问题,不见得能真实反应他的问题。所以问诊只能作一个补充,辅助,医生不能被病人的叙述绕进去,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评价。

  《内经》还是哪本书说,病人的气是偏的,医生的气不能偏,大夫诊病的时候心态要平和,就是你是中正不偏的,就像镜子一样,把所有的东西都照出来,才能发现它的真实面貌。比如说你是脾胃虚寒,手是凉的,你摸谁的手都是热的。首先自己问题不是很大,经常有些学生跟着我,身体比较弱,我就跟他讲,你不要急着摸脉,先把自己身体调好。因为你去摸脉,首先你就不正常,感觉就不正常,得出来的判断是不准的,这是其一;其二是,病人病气都很重,你身体很虚的时候病气互相影响,你影响病人,病人也影响你。有些学生一给摸脉,病人说哎呀,冰凉冰凉。他摸了几个脉,他也不行了,所以呢身体弱的时候尽量不要摸重病人的脉,病气影响还是比较重的,你可以学习一下望诊,望诊很有意思。

  先把看病的大概过程简要地给大家说一下,然后就开始实际操练。

(0)

相关推荐

  • 《刺不知三部九侯者》

    说的是,医者临证施针治病时,如果没有准确把握患者三部九侯脉症的情况.这可是医者临证施针的大忌啊! 对此,经文首先说:"审扪循三部九候之盛虚而调之,察其左右上下相失及相减者,审其病藏以期之.不 ...

  • 什么叫瞑眩反应?人体是怎么排病的?为什么出现排病反应?

    最近,有一些患者,服中药治疗后都出现了瞑眩反应,但由于不懂这种反应是好转反应,排病反应,是好现象,担心是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毒副作用,所以 ,打电话问我会不会对肝肾有损害,敢不敢继续吃?有的埋怨&qu ...

  • 刘渡舟教授学术思想精华

    傅延龄 北京中医药大学 刘渡舟教授在几十年的治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其主要者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1气机论 刘渡舟老师指出,气机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其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升 ...

  • 广龙堂知识普及篇——养生之道,身心放松!

    前言 人人都知道俗语"人活一口气".但是,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气到底是什么呢?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原动力.养生要养气,治病要治气,健康长寿都离不开对气的保养. ...

  • 养病先养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百病生于气2:养病必先养气>介绍的内容是作者精心探索的一个课题.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调养".由此看来,人们必须重视病后的康复.尽管病后康复千头万绪,但中医认为,养 ...

  • 《夫邪之入于脉也》

    经文里,黄帝有问:"余愿闻邪气之在经也,其病人何如?取之奈何?"也就是说,黄帝希望知道邪气侵入人体经脉之时,病人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另外医者又该怎样治疗呢? 对此岐伯曰:" ...

  • 李玉宾老师临床带教课实录(一)

    你看,小李头上有白头发,你稍微注意一下,前面两侧都有,可能染过发,不是纯白的,反正不是黑的,能看出来,这就是细节.只要头上有白头发,必定阴亏,阴气不亏不会出现白头发,这是望诊. 其次,整个人给人的感觉 ...

  • 李玉宾老师临床带教课实录(二)

    今天谁是病模?先上来.不着急开方子,咱们先望诊. 小黄呢还年轻,这样看好像没有太大的问题,各方面都挺好. 你要细细地观察呢,小黄两边的头发还是偏稀一些.这么年轻的小伙子,头发偏稀意味着什么?就是肾气不 ...

  • 李玉宾老师临床带教课实录(三)

    我先说一下,跟小黄的脉象相比,小张的脉也非常典型,对比性很强.小黄的脉细而紧,小张的脉刚好相反,比较大而发软发松的感觉. 从神气上来看,小张给人的感觉很柔和,不像小黄看着那么有精神.所以小张是一个典型 ...

  • 李玉宾老师临床带教课实录(四)

    天气慢慢热起来了,天气一热,阳气开散,所有的气都散开了,人体也一样.所以摸脉的时候,夏季是洪脉,脉洪大.浮散,冬天脉沉,夏天脉浮,气全都散开了,所以就软.病无非就是郁结,气郁在这个地方了,夏天气一散, ...

  • 李玉宾老师临床带教课实录(五)

    兰某,女,31岁. 这次大家为主,我为辅,大家先望诊. 大家开始一一望诊并发言-- 小兰从望诊来看,确实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首先她的面色稍微有一点暗,不红润,微微偏黄,或者说偏黄暗,不是很明显,微微有 ...

  • 李玉宾老师临床带教课实录(六)

    现在开始,请模特上来,咱们还是按照以前的惯例,先望诊,孙同学先来,然后大家挨着说. 各位学员一一发言--略. 大家如果注意的话,望诊基本上就把百分之七八十的信息得到了. 我们说看病先分虚实,这是最重要 ...

  • 李玉宾老师临床带教课实录(七)

    蒋某,女,三十五岁. 好,咱们有请下一位,先给大家自我介绍一下吧. 我是一个长期吃药的病人,但是最近一年多没怎么吃了,因为我以前来到北京以后,就有湿疹,比较麻烦,吃了好多药,差不多和湿疹沾边的大夫我都 ...

  • 李玉宾老师临床带教课实录(八)

    罗某,女,13岁,上初一. 小孩一般来说没有太严重的问题,相对大人来讲简单很多.现在的小孩绝大部分的问题都跟脾胃中焦有关系,百分之九十以上吧,都是脾胃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可能会兼有其他的兼证,比如肺气 ...

  • 李玉宾老师临床带教课实录(九)

    孙某,男,63岁. 第二位模特,咱们还是先望诊,大家开始. 我们说第一位的小女孩,一看就很柔弱,这位老爷子气很刚强,刚才我们讲柔弱者生,刚强者死,不是吓唬老爷子,老人脉贵缓和,贵柔和,贵在没脾气.老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