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第十二 宣王全文翻译解释
今本竹书纪年
◎宣王
名靖。
元年甲戌春正月,王即位,周定公、召穆公輔政。復田賦。作戎車。燕惠侯薨。
二年,錫太師皇父、司馬休父命。魯慎公薨。曹公子蘇弒其君幽伯疆。
三年,王命大夫仲伐西戎。齊武公壽薨。
四年,王命蹶父如韓,韓侯來朝。
五年夏六月,尹吉甫帥師伐玁狁,至于太原。秋八月,方叔帥師伐荆蠻。
六年,召穆公帥師伐淮夷。王帥師伐徐戎,皇父、休父從王伐徐戎,次于淮。王歸自伐徐。錫召穆公命。西戎殺秦仲。楚子霜卒。
七年,王錫申伯命。王命樊侯仲山甫城齊。
八年,初考室。魯武公來朝,錫魯世子戲命。
九年,王會諸侯于東都,遂狩于甫。
十二年,魯武公薨。齊人弒其君厲公無忌,立公子赤。
十五年,衞釐侯薨。王錫虢文公命。
十六年,晉遷于絳。
十八年,蔡夷侯薨。
二十一年,魯公子伯御弒其君懿公戲。
二十二年,王錫王子多父命居洛。
二十四年,齊文公赤薨。
二十五年,大旱,王禱于郊廟,遂雨。
二十七年,宋惠公覸薨。
二十八年,楚子狥卒。
二十九年,初不籍千畝。
三十年,有兔舞于鎬京。
三十二年,王師伐魯,殺伯御。命孝公稱于夷宮。陳僖公孝薨。有馬化為人。
三十三年,齊成公薨。王師伐太原之戎,不克。
三十七年,有馬化為狐。燕僖侯卒。楚子鄂卒。
三十八年,王師及晉穆侯伐條戎、奔戎,王師敗逋。
三十九年,王師伐姜戎,戰于千畝,王師敗逋。
四十年,料民于太原,戎人滅姜邑。晉人敗北戎于汾隰。
四十一年,王師敗于申。
四十三年,王殺大夫杜伯,其子隰叔出奔晉。晉穆侯費生薨,弟殤叔自立,世子仇出奔。
四十四年。〖晉殤叔元年丁巳。〗
四十六年,王陟。
古本竹书纪年译注
及宣王①立,四年,使秦仲伐戎,为戎所杀。王乃召秦仲子庄公②,与兵七千人,伐戎,破之,由是少郤③。
①宣王,名静,厉王之子。共和十四年西元前828年,厉王死于彘,宣王即位
②庄公,秦仲之长子。【史记·秦本纪】:『秦仲立二十三年,死于戎,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
③郤音细少,稍微;空隙,此处指安定。
【译】到宣王即位的第四年,派秦仲征讨戎族,被戎人杀害。宣王就召来秦仲的儿子庄公,带兵七千人攻讨戎族,打败了它,从此西周稍微安定些。
【案】引【后汉书·西羌传】。
【比义】【史记·秦本纪】:『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有子五人,其长者日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大。』与【竹书】同。
宣王三十年①,有兔舞镐②。
①三十年,【初学记】卷二十九引作『三年』,【白氏六帖事类集】卷二九引作『四十年』,皆误。
②镐,即镐京,西周国都。地望在今陕西长安韦曲乡西北。
【译】宣王三十年,有兔子在镐京起舞。
【案】引【太平御览】卷九○七。类见【初学记】卷二九、【白氏六帖事类集】卷二九。
三十一年①,王遣兵伐太原戎,不克。
①周宣王三十一年,即西元前787年。【後汉书·西羌传】作『后二十七年』,指秦仲伐西戎的宣王四年之后,【存真】补之。
【译】周宣王三十二年,宣王派兵征讨太原戎族,没有取胜。
【案】引【後汉书·西羌传】并【注】。【存真】:『【西羌传】伐太原戎在秦仲伐西戎后二十七年;条戎之役在伐太原戎后五年,下败北戎,灭姜邑,在此后二年。据次差次以补之。』
周靈宣王①三十三年,有马②化为狐。
①【订补】云:『「宣」、「靈」形相近,字之误也。』
②【太平御览】卷九○九引作「鸟」,字误。
【译】周宣王三十三年,有匹马变成了狐貍。
【案】引【开元占经】卷一一八。类见【广韵】卷四、【太平御览】卷八八七、九○九。
三十六年①,王伐条戎、奔戎②,王师败绩。
①周宣王三十六年,即公元前792年。【後汉书·西羌传】作『後五年』,指伐太原戎之后五年,【存真】推而补之。
②条戎、奔戎,古族名,都分布在今山西运城中条山北的鸣条岗一带。
【译】周宣王三十六年,宣王征讨条戎和奔戎族,周王的军队大败。
【案】引【後汉书·西羌传】并【注】。
三十八年①,晋人败北戎②于汾隰③。
①宣王三十八年即西元前790年。【後汉书·西羌传】作『后二年』指伐条戎、奔戎之后二年,【存真】据而补之。
②北戎,古族名,约分布在今山西太原一带。
③汾隰,指今山西洪洞以南、襄汾以北的汾水两岸地区。
【译】周宣王三十八年,晋国军队在汾隰地区打败北戎族。
【案】引【後汉书·西羌传】并【注】。
戎人灭姜侯之邑。
【译】戎人灭掉了姜侯的城邑。
【案】引【后汉书·西羌传】并【注】。
三十九年①,王征申戎②,破之。
①周王三十九年,即公元前789年。【後汉书·西羌传】作『明年』,指晋人败北戎的第二年,【存真】据而补之。
②申戎,古族名,即姜氏之戎,亦即以后的西申。原分有在瓜州今甘肃敦煌一带,西周时活动于陕北、晋北地区。
【译】周宣王三十九年,宣王征伐申戎族,战胜了它。
【案】引【后汉书·西羌传】并【注】。
【比义】【史记·周本纪】:『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可证双方交战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