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 No.28 | 追求建筑的历史感与文化内涵,篮球少年喜获AA,谢菲等院校Offer
着眼社会热点问题,增添文化内涵
我将陌生、了解、亲密这三个人与人之间的层级关系抽象成盒子与盒子之间的空间关系,从而将体块置入,同时组织了一条由光的引入来模拟心理状态的流线,通过不同方向、不同数量光的引入,来对人们的行走流线,空间感受进行引导。
将建筑保留在原址上,以三个平面组合的模式将其放入场地。
第二个项目是在武汉长江边的病毒预警中心,由于疫情的特殊性,政府必须做好长期防控的充分准备。在预防和控制的同时,人们还需要恢复工作和生产。为了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预警机制,为了纪念死于病毒战争的医务人员的生命,政府决定在长江沿岸一个比较显眼的位置建立一个病毒预警中心。
我希望病毒预警中心并不仅仅只是预警中心,它应该是一个集预警、研究、纪念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而这个项目的设计思路是来自于一个自然效应——鱼群效应:海洋中的鱼群会通过同伴的侧边线躲避来自天敌的威胁。因此在提取了鱼群的侧边线的曲线之后,将曲线进行优化,组成了建筑的整体造型。考虑到预警中心本身的一些功能需求,我将一个巨大的研究实验室放到了地下,和地上的功能空间形成一个反差的对比,也暗喻了国家为了控制住疫情在背后做出的努力。
通过划分城市轴线来确定景点的主要位置,并引入河中鱼群的概念来形成建筑平面图,然后根据功能要求将体量布置成流线型。平台完成后,设置广场西北侧和东南侧的出入口,并在平台上挖洞,以满足平台下层的照明要求。最终建筑物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疫苗研究中心、研究图书馆、会议中心、新冠病毒纪念中心、疫情预警中心。地下还有一个综合实验中心。
建筑立面由玻璃幕墙和参数化高反射金属皮组合而成,通过提升平台高度来分割交通流,同时当平台放置在支撑结构中时,形成中庭,以确保平台下方广场的照明,然后进行绿化布置,将广场与周边景观融为一体,建成向公众开放的空间。
作品集准备过程中的最大的困难就是软件的问题。大学里用的比较多的是SU,对于Rhino与GH并不太擅长,导致第二个项目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软件的操作而被卡住。虽然身边有同学很早便开始用GH进行设计,但是当时认为rhnio+GH这种设计方式相对小众,后来才发现在国际先锋领域上,这种模式已经是主流了。
参数化设计和传统设计思维背道而驰,非常讲究逻辑,所以在报LAC课前,就有意想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来到机构与马老师沟通交流后,我就明白可以跟着老师学到很多东西。Rhino+GH这个设计方式算是老师手把手教的,刚开始非常不习惯,并且过程比较枯燥、痛苦。很多时候老师花十分钟就能出现的效果,自己研究一周可能也无法达到。所以准备作品集期间,整个人一直处于焦虑中,心态也不算好,而能让自己放松下来的就是去打篮球。
我是几天不打球就会浑身难受的类型,所以在作品集实在做不下去的时候,会和朋友们一起约球。实在约不到也会自己找场地去投投篮,出一身汗,洗完澡后又能继续专心画图,设计的想法和思路也可能会因此变得开阔。当时大学还有课程设计需要做,时间很紧张,但是非常幸运碰到了能够理解并帮助我的老师与同学。课设是三个人一起组队,他们清楚我的情况,一直让我专心的去做作品集,只有到最后出图的阶段,才需要我去完成。负责老师也理解这个事,并没有说什么,这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专心于作品集的准备。
特别感谢这段在LAC学习的日子,让我拥有自己的设计逻辑,心态也在焦虑中磨练成长,更加静得下心,做毕设的时候甚至感觉轻松了许多。大学里不同老师教授方式差异很大,会导致学生一直在这种差异之中摇摆,甚至怀疑自己。现在的我虽然不知道是否正确,但至少我已经开始起步探索属于自己的建筑之路。
▲手绘图
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与老师,是你们的帮助,让我更加顺利打赢这场战斗。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马老师,在漫长的十个月中,是他一直在鼓励我不要放弃,有时候自己都改的烦躁了,他还是认真的督促我继续改进。直到出完图以后,才发现自己学到了很多,各方面都成长了,对待事物的心态也越发坚韧。
▲摄影图
准备作品集和语言的阶段中,每个人都会有很多负面情绪,会很焦虑,这很正常,但是每个人节奏不同,要按照自己的计划来,只要最后作品够好,该来的东西迟早会来的,要坚定对自己的信心,不要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