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人、黄帝与黄帝王朝3:红山文化的主要创立者是黄帝族群的祖族——黄人

黄人、黄帝与黄帝王朝3:红山文化的主要创立者是黄帝族群的祖族——黄人

文|黄饮冰

在本人所著的《华夏创世人物——黄帝轩辕氏》(2009年9月3日)一文中,对于红山文化和黄帝族群的关系,我是这样论述的:

公元前4000~前3000年的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木棱河(黄水流域)、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姓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姓族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

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细石器工具发达;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彩陶多饰涡纹、三角纹、鳞形纹和平行线纹。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膛连室陶窑。玉雕工艺水平较高,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还发现相当多的冶铜用坩埚残片,说明冶铜业已经产生。房址为方形半地穴式,分为大型与小型。

红山文化显著特征是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还拥有一大批造型生动别致的玉器,多是蛇形与猪、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猫头鹰是红山文化主要的崇拜物之一。

红山文化的龙,其本质是蛇,而黄帝族群,直到尧时期,所信仰的龙实际还是蛇的造型,而红山文化的衰落及黄帝族群之中原地区兴起,都是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600年之间的事情,所以黄帝族群与红山文化有紧密地联系,红山文化是黄帝文化的源头,是黄帝族群的先祖创造的文化。黄帝文化,是南迁后的红山文化、东移的仰韶文化、西进的大汶口文化在河南中部融会后形成的新文化。【1】

在本人所著的《一生只为这部书》(2013年8月8日)一文中,对于黄帝族群的发展历史,我是这样论述的:

轩辕黄帝族群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华夏民族融合和兼并的历史,即是华夏民族的形成历史,我们用商业和功利的眼光来看待黄帝族群的历史,就会以附会的手段来使黄帝适应本地发展的需要,中华民族的形成历史,就会搞得面目全非,贻笑大方。所以,黄帝族群发祥于陕西北部、黄帝族群发祥于山东、黄帝族群发祥于河南新郑等观点,有的是摘取了黄帝之黄人族群发展的一个历史断面形成的,有的是附会和功利而来。

《史记》明确说,陕西黄桥是黄帝的衣冠冢,所以说黄帝发祥于陕西北部,是最明确的历史附会,来自黄帝以土德称王,因为“黄”是黄土,所以黄帝就必须出自陕北黄土高原,而历史上对得起黄帝的王朝,如汉朝,唐朝,建都在西安,人们就无视陕西黄桥是黄帝的衣冠冢这一事实,把这里当作了黄帝的家乡。把黄土高原当作黄帝的发祥地,是历史学家和帝王将相们共同塑造的最大的历史玩笑。对于这个问题,我从黄帝留下的文化符号谈起,实际已经说清楚了。

在《黄帝族群的崇拜是黄能崇拜》中,本人分析的黄帝的姓——“姬”的文化内涵,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姓族时代还是在氏族时代还是在氏族国家和氏族国家联邦时代,无论主体崇拜如何变化,蛇崇拜一直作为基础崇拜而存在,所以蛇崇拜是黄帝族系一直固守的传统崇拜,而且,熊崇拜、天鼋崇拜都统一于蛇崇拜,而其他族群没有这种坚持蛇特性的性质。黄帝族群崇拜的实质是黄能崇拜。【2】

对于什么是黄人,我早就在我的《皇皇者华.黄帝王朝》系列中进行过界定。

我一直在说,我对上古人种的界定,使用的都是中国字和中国概念,我只是对这些上古就已经存在的中国字和中国概念接入了一些新的解释。

对最早的真人划分,我是由华胡原始群出发,分化出华尼人和胡尼人。由华尼人又分化出华尼安、华尼夏。华尼人与胡尼人演化出华尼尸(夷)、胡尼尸(夷)、互人。由胡尼人进入东海和南海分化出胡姆人及海岛族群。胡尼人入草原演化出匈奴,遗留于中国南部的胡人演变成了汉族或其他族。大致如此。要说黑皮肤,我定义的胡人就是深肤色。南岛系的祖宗就是这个胡人。华人是浅肤色或白里透黄。我使用的人文概念,都是中国字。只是赋予了一些新解释。

黄人是以黄为贵的佩玉之人。与考古结合起来看,从兴隆洼到红山文化的原居民,就是佩玉之人。他们以黄为贵的证据在哪里呢?在红山文化,发现很多的玉制的黄鸟和黄龙(蛇形黄玉龙)。而兴隆洼和红山地域的西拉木伦河,在古代被称作“黄水”,也就是黄河。后来为了与“黄河”有区别,黄水又被记作“潢水”,所以说“河”专指黄河也是错误的。第一条黄河就是现在的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

“西拉木伦”在蒙古语中的意思就是“黄色的河流”,所以“西拉木伦”的命名是在蒙古人进入黄水之后按照黄水的原始命名而命名的。之所以有“黄水”的命名,就是在远古这条河流域的居民是黄人,黄人有用黄来命名地域的习惯,这个习惯到现在还依然保留,黄氏居地都命名为黄。蒙古人是后来者。

证据在哪里呢?好在在历史上,黄水流域还被辽与金统治过,辽金把黄水记作潢水。《热河志》记载:《新唐书》始作潢字,辽金史因之。《清统一志》谓:原本别于西黄河,故曰潢。以上在我所著《被遗忘的远古族群——黄人》中,有详细论述。【3】

黄人是最早的佩玉之人,他们以黄为贵,崇拜一切黄色的东西。如黄太阳、黄鸟、黄蛇(龙)、天鼋(大鳖)、黄熊、黄云、景星(黄星)、黄土等,并把这些黄色的东西统称为“黄能”,形成黄人独有的黄能崇拜。

我说过,最早的崇拜是能崇拜【4】。而从目前的记载和传说来看,能崇拜可以肯定的是有黄能崇拜和尼能崇拜两种。从颜色上归类,尼又是黑色。所以用线线思维看中国古代甚至远古历史,有些人根本不会懂,只会瞎说乱喷。

尼能崇拜在哪里可以找到呢?在现在的彝族历史中可以找到,彝族经历过一个“尼能时期”。其实在史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黄能”的记载,如鲧被杀就“化为黄能,入于羽川”。三足鳖也被叫做黄能。对于黄能,可以参考我的《黄帝族群的崇拜是黄能崇拜》一文。【5】对黄这个字不了解,可以参考我的《黄帝之德是黄能之德》一文。【6】

基于以上理由,我把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时期生活于东北的这群人,定义为“黄人”。

从考古上看,红山文化居民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姓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姓族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所以黄人在东北时期是没有黄帝的,她们的统治者是“黄能”。

从考古上看,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所以生活于东北时期的黄人从文明之开始就是农业族群,不是什么游牧族群。像蒙古这样的游牧民族是黄人南下后才进入黄水流域的,用蒙古人定义远古生活于黄水流域的黄人是错误的。蒙古人种有黄人之黄文化的因素或黄人语言的遗迹,只能说明蒙古人中有上古生活于黄水流域的黄人的血脉,蒙古人是上古黄人的后裔。《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的匈奴人的起源与夏后氏北迁的关系,更加能证明蒙古人会有黄帝的血缘基因和文化基因。

我还有一个论断,就是“黄帝是黄人之帝”【7】,这个观点散见于我的《皇皇者华.黄帝王朝》系列的诸多文章中。但是黄人的历史要分阶段来看。

黄人的来源,是淮水流域的上游河南的贾湖文化居民。贾湖文化是距今9000年到8000年(晚期是距今7800年)的文化,显著的特色就是“龟”。在贾湖文化消失的时期,贾湖居民的遗留者可能有大致的四个方向,向北迁移的就是兴隆洼-红山文化之居民来源。向西的人口可能泯灭在仰韶文化居民之中。向东的人口可能泯灭在大汶口文化居民之中。向南迁移的人口,可能泯灭在城背溪-大溪-屈家岭文化居民中。

主要看北方吧。兴隆洼的兴起与贾湖文化的消失可以说在时间上是同步的,而且红山文化的“龟”因素也很著名。只是这个“龟鳖”文化在黄帝时期演变成了“天鼋文化”。

作为东北黄人的来源,我只是说“黄人是红山文化的主体族群”,而且还说“黄人本身是十二姓联合体”,黄人还是“黄玄联合体”。黄玄联合体中的黄是黄(蛇)鸟氏,黄玄联合体中的玄是玄鸟氏。【8】在黄人进入东北前,玄鸟氏就已经在东北生活了。

对于贾湖文化居民的来源,这我也说得很清楚。我把贾湖文化和彭头山文化看做是姊妹文化,因为远古同一个族群是会主动分开分布的,这是为了确保族群的延续安全,远古人在迁移时也会是多向的,不会全体一个方向死走,同样是确保族群延续的安全。贾湖之龟是洞庭湖龟,这充分证明了贾湖文化原居民的确来自洞庭湖,与洞庭湖边的彭头山文化居民是一个族群。黄人的后裔黄氏居江夏,他们是回到了祖居地了。

距今8000年到距今6000年之间是冰后期中的又一个高热期。这个期间洪水频发,而且海浸频发。洪水与海浸一起给中原地区带来的是毁灭性的灾难,形成中原古文明毁灭潮和人口外迁潮。

高温为东北的农业族群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所以黄水流域的红山文化兴盛起来。兴隆洼-红山文化的兴起,本身就是这个高温期存在的证据。举个例子:水稻进入北大荒种植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为什么呢?因为长达几百年的明清小冰期结束了!明清小冰期从北宋后期就开始了,宋金之间的矛盾也有这个小冰期在背后作祟。明清小冰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才慢慢消退。气温升高,水稻就可以生长到东北。当然,在黄人生活于黄水的时候,他们种植的是粟黍,说明距今6000年时期的黄水流域气候还是偏干的。

红山文化在距今5500年进入到衰败期。原因在哪里呢?在于从距今5600年到5300年地球来了一次小冰期,气温下降了!这个小冰期延续到了距今5000年。这个小冰期导致了红山文化的衰落,随后仰韶文化也进入衰落期。作为农业族群的黄人,在东北就生活不下去了,他们只好南下进入到河北。这就导致了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在河北桑干河到涿鹿一带的剧烈交锋。这就逼迫部分黄人在河北北部分流,一部分黄人向西迁移,这个部分黄人向西迁移的时间点可能在距今5300年。所以中国的秦晋地区乃至于更西的地区也有黄人的很多文化因素。但是这个时期的黄人还是母系姓族性质,男性黄帝依然没有横空出世。但是由于战争的原因,这个时期黄人的黄能崇拜主体物是天鼋。黄人把天鼋甲作为盾牌应用于战争,所以黄能之一的天鼋上升到了主体崇拜地位。

周人说“我姬氏出自天鼋”(《国语.周语下》),对于周人的这句话,郭沫若把“天鼋”解释成“轩辕”,我早就论证过了,“天鼋”不是“轩辕”,“天鼋”就是“天鼋”。我把“天鼋”看做是黄帝的第一个世代,这是目前没有人承认的一个时代。第一代男性黄帝就是天鼋的化身。在黄人南下的征战中,鼋甲战士发挥了锐不可当的作用,鼋甲战士的首领化成了天鼋氏,黄人由母系姓族逐渐演变成了父系氏族,男性黄帝就以天鼋为称号横空出世了。

黄人在河北也很冷啊,他们要继续南下。老天给了一个机会,就是大约在距今4800年一颗彗星在河北南部与地球相撞,留下来的遗迹就是现在的白洋淀。这个撞击,把河北南部的仰韶文化(主要是庙底沟类型)彻底清除了!黄人乘机南下,他们进入不了河南,因为河南中部还在泥沼中,他们进入到了山东,遇到了两昊族群,以后的就请看我的《黄人南下》一文了【9】。

对于距今5600年到5300年的小冰期,有人要我给出原因。我想,这个原因很可能与距今6000年左右发生在鲁西南的一次史前大地震有关。这次大地震可能也引发了强烈的海啸,海啸把沿海引海浸形成的贝壳坝冲毁了,这次大地震也就导致了中原的洪水和海浸的消退。而且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也在此后出现(距今5900年到5300年)。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扩展力是很大的。我把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定位为女娲伏羲与神农共同创造的文化,把庙底沟二期(距今4900年)定位为神农文化【10】。其实这个小冰期对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影响也不小,庙底沟类型在距今5300年也在中原地区衰落了,因为创造这个文化的族群向南迁徙了。说明降温的影响从黄河北扩展到了黄河南。这个时期南方的屈家岭文化、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都从距今5300年兴起来了,因为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古文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我说“距今5300年前中国古文明进入新时代”,就是基于这个史前的小冰期。距今5300年后,文明分离的趋势被打断了,文明向南方集中交融,形成了中国第一个文明统一时期——黑陶文明时期。这个黑陶文明期就是神农一体的时期。神农文明以大别山为中心,统领北部之中原、东部之江淮及坏太湖、南部之江汉和西部之巴蜀秦,这个时期的上古中国成为了一个统一的文明共同体——崇玄(黑)文明共同体。这个文明共同体的天子(共主)就是神农氏。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对东北黄水流域有没有影响呢?这个问题与中南大学的黄石教授探讨过。他认为这个影响是有的,证据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玫瑰纹”在红山文化出现了。因为“玫瑰纹”被当做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名片了,所以不少人认为这个“玫瑰纹”就是“华者、花也”的证据,与我的“华者、火也日也”的论断也是相左的。我当然不能否定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有对红山文化产生影响的可能,也不排除有一支庙底沟居民进入到了红山文化区域带去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的名片“玫瑰纹”,但是发生的时间要在距今5600年前才成立,因为距今5600年小冰期来临,古人的习惯是选择南迁而不是北进。再者,不同地域的人对玫瑰进行描述也是可能的,关键要看技艺和手法,可惜我对此没有研究。

还一个就是郑州西山古城的问题。郑州西山古城是仰韶文化晚期城池,距今5300~4800年。是迄今中原地区最早的史前城址,圆形,最大径180米,面积约34500平方米,城内建筑基址多有奠基坑,用瓮棺葬埋葬儿童。这是一个具有仰韶文化特色的古城遗址。但从“圆形”城的形制看,也有南方特色。城头山遗址就是呈“圆形”。我说过“农神诞生于南方,农神进入北方演化出神农”的论断,这个西山古城不是正好是神农的特征吗?所以我认为西山古城是神农代替伏羲成为领导者后在南迁过程中所建立的,是神农南撤后在中原地区保留的一个据点或卫城。古籍记载神农之世中国就在建造城池,与此也是对应的;我也认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是女娲伏羲族群与神农族群共同创造的,庙底沟在北,神农南迁会经过郑州西山,与神农南迁的路线也是对应的,在这里建立据点或卫城是合理的,可以抵御北来的威胁,保卫江汉地区,也为再次回归中原布下跳板。

其实,把神农和农神混为一体看也未尝不可,只是我习惯于精益求精。在我的体系中,西山古城也好,石卯古城也好,都不可能是黄帝所造,只能是神农氏族所造。

神农氏族的历史好长啊,而且神农氏族的首领称号一直就是神农。神农当天子时是神农称号,不当天自也是神农称号,神农最后把天子之位让给了轩辕,从此天子的称号就变成了黄帝,但是黄帝在成为天子之前,其称号也是黄帝。

之所以加上以上的话,是因为今天在我的《黄人、黄帝与黄帝王朝2:被遗忘的远古族群——黄人》之后有两人评论,不得不回应。我的不少文章,就是在这样的回应的推动下写出来的。

第一个评论:「太昊与少昊都是兲子名,任之祖姓太昊之裔,风姓久远,易八卦源自东海族群!非现代之东海!古奄国历史信息量巨大!炎黄与太昊不是一个层面,伏羲氏,轩辕氏等等是血缘血裔族群!太昊少昊当为兲子、王、皇帝、酋长,主席、总统一类!」太昊和少昊都是历史很长的氏族,太昊和少昊同时是族群的最高首领的称号,使用的历史好长好长,长到我们现在搞不清楚。但是末代少昊和太昊很不幸,遇到了黄帝,根据《盐铁轮》记载,黄帝把少昊和太昊都杀了。太昊也不是一直很强盛,太昊衰微的时候,把统治权让给了少昊。太昊少昊的确很牛。但是他们是东方的大帝,称雄于山东,没有成为天子。第一个天子是神农。太昊的老家在东部大海中,海浸把他的老家淹没了。太昊的后裔包括任姓在内的四国。少昊其实来自远古的湖南。少昊被杀后,黄帝封自己的长子青阳(玄嚣)承袭了少昊的称号,继续统治东方和两昊遗民。两昊遗民就这样变成了黄帝的子孙。

第二个评论:「胡扯,按您的说法,我们目前的中国,黄帝子孙连十万分之一都不到了?」。我只能说,看历史要历史地看。黄人南下,黄帝横空出世,世界就变样了。黄帝本是是黄人之帝,但是黄帝兼并天下诸族后,天下诸族都以黄帝为祖,这不都成了黄帝的子孙吗?如果你紧紧盯着从距今5600年到5300年从东北南下的那一点黄人看,或者盯着黄人的后裔黄氏看,黄帝的子孙当然十万分之一都不到。远古的黄人本身就是十二姓联合体,再加上依附于黄人的玄鸟氏等族,黄人在起始阶段的血脉就很庞大了。

远古的黄人不是黄帝的子孙,而是黄帝的族人。时间久远,黄帝才上升到祖的地位,这个时间是很漫长的。

以后接着讲吧。

黄饮冰2018年3月11日星期日于孝感。2018年11月27日星期二编辑和补充。

说明:

【1】引用自黄饮冰《华夏创世人物——黄帝轩辕氏》一文。

【2】引用自黄饮冰《一生只为这部书》一文。

【3】请参考黄饮冰所著《被遗忘的远古族群——黄人》一文

【4】请参考黄饮冰所著《远古的崇拜》一文

【5】参考黄饮冰所著《黄帝族群的崇拜是黄能崇拜》一文

【6】参考黄饮冰所著《黄帝之德是黄能之德》一文

【7】参见黄饮冰所著《黄人、黄帝和黄夷》一文

【8】参见黄饮冰所著《黄人、黄帝与夏商种族之关系演变》一文

【9】请参见黄饮冰所著《黄人南下》一文了

【10】参见黄饮冰所著《中原大融合——文化遗存与历史传说对应假说》一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