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之53:战略村庄

二战之后,正面战场上除中国抗美援朝作战外没有任何势力能与美国对抗,哪怕是像法国一样面临奠边府的困境,美国人最终依然胜出,之后的溪山战役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如果能将越盟的游击队-------即越共-------肃清,那么南越无忧。

游击当然就是在农村,于是在1962年,吴廷琰在农村实行了一个“战略村庄(Strategic Hamlet Program)”的计划-------大规模地将农户集中居住以与游击队隔离。但因为各方面的因素,最终归于失败。

有点枯燥,没兴趣的可以叉掉了。

---------------------

1916年生的英国人汤普森(Robert Grainger Ker Thompson)二战前就在马来西亚当公务员,1950年代的马来危机中他应对有方,成了防长拉沙(Tun Abdul Razak,之后成为首相)的永久秘书。

吴廷琰把汤普森借了过来,1961年,他成为英国驻越顾问团的团长。

汤普森在马来西亚的成功,可归结为几点:

1、 攻占游击队领地或者清点敌人尸体数量,不如保卫民众让他们有安全感重要,即防守比进攻重要。

2、 政府需给出的清晰的政治前景以对抗、压倒游击队的宣传,比如自治、对经济发展的承诺等等。这得是一个综合了政治、社会跟经济的整体方案,而且在宣传力度上,怎么大都不过分。

3、 武装力量使用的效率。如果反应过度,粗暴甚至无差别的对待游击队与农民,那么效果会适得其反。就算在整个国家宣布“紧急状态”,仍然要将武力的使用限制在清晰的法律框架之下,即依法治国。

4、 攻击性与灵活性。躲在据点里是无济于事的,必须以小部队主动出击,持续地警械、巡逻、追踪,最后消灭之。

5、 文化的敏感性。要了解当地的习俗,尊重部族文化传统,否则的话,只能是给游击队增加兵员。

6、 使用国外援助时要非常小心,而且要有清晰的界限。比如定下时间期限,或者表明技术、物资、人员援助的种类与目的,定下可行的行动计划与撤出时间。否则的话,可能会喧宾夺主发展成外援与游击队之战,更糟糕的,是落游击队以口实,用“抗击入侵”为口号蛊惑人心。

…………

吴廷琰请了汤普森,但上面这些,大体上只有第六点做到了:有美援,但美国人基本上是说不上话。吴廷琰死后,这条也没做到,最终变成了美军与越盟之战-------就是之后我们看到的越战。

所谓的“战略村庄”,具体做法就是将农户从原来的自然村迁出,新建一个大村庄,每村约千余人规模。村外建壕沟、铁蒺藜防护墙跟瞭望哨,村内设约百人的联防队以自保,同时有电台可呼叫南越正规军支援。

1962年3月,这计划正式实施,由吴廷琰的胞弟吴廷瑈主管。理论上,这主意不错,美越双方也都认为可行-------这计划当然是用了美援,所以美国的认可是需要的。

但做起来就两回事了。

而且一开始就很暴力。

计划最先是在西贡北部的平阳省进行-------游击队极其活跃的一个地区,而且大约有六成农户是在枪口下被迫迁徙,很自然地,50余个战略村迅速被越盟渗透掌管。

为了平定游击队,南越执行了一个叫“日出行动”的计划。3月19日,南越空军对这些村子进行轰炸,然后陆军出动坦克攻击。游击队是被打掉了,但无辜的死伤者心中愤恨可想而知。

在平阳省首推“战略村庄”,是与汤普森的建议完全相悖的,他的建议是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地区而不是游击队的老巢来推行。选平阳省,是吴廷瑈的副手范玉草的建议,而且,他建议要尽快尽可能大规模地推行战略村庄计划-------这也是与汤普森的理念相悖的。

因为范玉草虽然信天主教,却是越盟的人。

随后,这计划推行异常迅速,半年时间里建起3225个大村,居住人口430万,次年翻倍达到7205村,人口850万。自然,这些村子覆盖了几乎所有游击队的强势地区。

推行速度过快的结果,是有些地方为了完成指标,新村没建好就强拆民房迫使农户迁出。更严重的普遍性后果,是白天没事但晚上游击队出动的时候,南越正规军顾不过来。这后果相当可怕:呼叫救援的村长成了出头鸟自然遭殃,普通农民被裹挟。

汤普森的想法是逐步蚕食游击区,结果…….

而且,吴氏兄弟倾向于完全新建,而不是简单地在某村或者某几村的基础上扩张强化。但农民的祖坟就在村庄附近,搬走了,这坟咋办?这也是与汤普森的理念相悖的。

小吏的腐败也是一大原因:富裕的农民以金钱代徭役,结果钱进了小吏的腰包,新建村庄的工程由贫穷者承担更多。这当然就会引起不满。

更有甚者,本是政府拨款提供的砖瓦蒺藜等材料,被小吏当成商品贩卖:你不但要搬家,还要自己建新家,还要自己买材料建新家。这个,是人都不愿意。

1952年法国人还在的时候,也推行过类似的做法,但那是法国人建好村庄之后,吸引而不是强迫农民迁入。从这点上看,这南越政府的做法连法国人都不如。

而且,当年法国人有过类似的做法,越盟当然也就有类似的经验,夜袭村庄就是当时的经验。

最后,1963年吴廷琰死后,这战略村庄计划取消,以失败告终。

吴廷琰这计划的失败,平心而论,败不在于他。有两个最根本的原因:

1、 法国殖民的后遗症。一是相比马来西亚菲律宾,法国掠夺过于严重,那么,法国人比英美更富有的同时,越南人比马来西亚菲律宾更贫穷。赤脚不怕穿鞋的,越南人赤脚的太多,这是游击队的土壤。

二是教育程度太低。英国治下的马来西亚是比较重视教育的,具体入学率没找到,但找得到马来各州的教育支出、各学校的老师跟学生人数,这些数据,法国的找都找不到。至于美国代管的菲律宾就懒得找了,搞不好美国人是贴钱的。

教育程度高,有文化的人会惜命。

法国殖民后的越南人,赤脚而不惜命。

2、 距离因素。这个就很简单,马来西亚菲律宾更靠南,而且菲律宾有海洋这个天然屏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