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艺术欣赏(达达主义、形而上艺术、超现实主义)

作者:读裁者黄远辉,专注人文历史,质量标准,知识产权

达达主义(Dada)是1915年至1923年间在欧洲出现的一种艺术流派运动。1915年秋季,几个流亡到瑞士苏黎世的文学青年,特里斯唐·查拉、汉斯·阿尔普等人在伏尔泰酒店组织了一个名叫'达达'的文学团体。1919年,他们在法国巴黎组织了'达达'集团,从而形成了达达主义流派。

达达主义是一种国际意识形态,在艺术、文学、政治、社会等领域均有体现。达达主义者的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他们宣称:艺术伤口应象炮弹一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好;人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切。因此,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文学领域的具体表现是无政府主义在政治领域的具体体现。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达达主义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追求幻灭感、愤世嫉俗、无意、偶然、随性而做的艺术境界,是对野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抗议。达达主义的倡导人查拉在宣言中为达达主义下定义说:'这是忍不住的痛苦的嗷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命。'达达主义运动本身因为太过于负面和空虚,1923年举行了最后一次集会后宣告崩溃,许多成员随即转向超现实主义阵营,影响了后来的超现实主义艺术。

阿尔普是达达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集中代表了反艺术雕塑,他认为任何艺术创作都不应该参考既定的形象。阿尔普曾参加过康定斯基的蓝骑士画派,追求一种无意识或者潜意识的创作。阿尔普的一大贡献就是将雕塑底座和作品本身融合在了一起,让雕塑更具整体感。

(阿尔普《在森林中迷失的雕塑》)

杜尚是20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锋,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守护神',是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杜尚却认为自己不属于任何流派,因为他一生都在追求真正心灵的自由。他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泉》,将一个顺手买来的小便器签上假名字(R.MOTT)送去艺术展,虽然被拒之门外,但这部作品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有启发性的一件艺术品,具有鲜明的达达主义精神,彻头彻尾地体现了'反艺术'的本质,直接启发了现成品艺术的诞生。

(杜尚《泉》)

我们接着说形而上艺术。一战后,全欧洲掀起了一股反思艺术本质的热潮,意大利艺术家基里科提出的形而上艺术,深深影响了后来的超现实主义。

1917年初,意大利画家基里科与未来派画家卡洛·卡拉一起提出'形而上绘画',他们的画作把真实与非真实犹如缠绵的梦境融合在一起,用古典的绘画技法来描绘荒诞的情景《易经》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说的是抽象的概念,是精神方面的特性;形而下者谓之器,说的是具体的概念,是物质世界的特性。简单来说,形而上艺术描绘的是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基里科绘画作品,内容和表达场景都非常新颖奇特,比如这幅《爱之歌》,将大卫雕塑的头部和皮手套搁在一起,这个场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基里科善于将不同的场景用时空交错的方式,同时呈现在同一画作中,而且画作中有很多固定的元素,比如各种雕塑、绿色的球体、马、修道院、火车等。这些固定的形象像是纠缠在潜意识中挥之不去的形象,是基里科对梦境的一种描述。基里科的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很像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手法,通过不断切换画面,将不同时空场景交错在一起。

(基里科《爱之歌》)

(基里科《诗人的不确定性》)

基里科认为,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其实只是'形而上'之道在'形而下'世界中投下的一道阴影,并不是本质的东西。基里科喜欢在画作中描绘阴影,比如《令人不安的缪斯》《占卜者的报偿》。

(基里科《令人不安的缪斯》)

(基里科《占卜者的报偿》)

形而上绘画领域的大师除了基里科,还有一位大师叫莫兰迪,也是意大利人。莫兰迪最初沉迷于印象主义,对塞尚的静物和风景画很有研究。经过模仿、探索后,莫兰迪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以'冥想式静物画'作为自己的形而上艺术之'道',成为20世纪最受赞誉的画家之一。

莫兰迪一生的创作题材几乎都是静物画,在最平凡的静物中表达出最深层意识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境界。莫兰迪画作中的配色很有时尚感,还启发了时尚界,艺术设计有个配色系列就叫做莫兰迪配色,给人以淡雅、高级之感。

(莫兰迪静物画)

(莫兰迪《蓝色花瓶》)

莫兰迪说:'那种由看得见的世界,也就是形体的世界所唤起的感觉和图像,是很难,甚至根本无法用定义和词汇来描述。事实上,它与日常生活中所感受的完全不一样,因为那个视觉所及的世界是由形体、颜色、空间和光线所决定的……我相信,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更抽象,更真实。'

达达主义、形而上艺术之后诞生了超现实主义,是艺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流派。超现实主义从1924年开始,到1969年宣布解散,历时四十多年,为现代主义艺术划下了圆满的句号。

超现实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正是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著作广泛流行的时候,这个时期的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家都喜欢探究梦境。超现实主义致力于探索人类的潜意识心理,主张突破合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彻底放弃以逻辑和有序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及梦的经验相融合展现人类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

超现实一词是诗人阿波利奈尔首用,原是哲学上的术语,最初称为'超自然主义',后来才用于绘画上。1924年,诗人安德烈·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给超现实主义下了定义:'超现实主义,名词。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企图运用这种自动主义,以口头或文字或其他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的偏见'。

超现实主义绘画打破了形的界限,在现实中无法重现画中情景,是一种想象力的自由释放,在这点上超现实主义比形而上艺术走的更远,代表作比如达利的《内战的预兆》,扭曲的人物、拉长的身体,显得荒诞怪异。

(达利《内战的预兆》)

马格利特的代表作《这不是一个烟斗》,画的明明是一个烟斗,却写着'这不是一个烟斗'。马格利特的其他代表作《吻》《知其不可而为之》等,其实都是讲观念的画作,都要去挑战人的认知与逻辑,影响了后来的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

(马格利特《这不是一个烟斗》)

(马格利特《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