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全 今天
导言 :只有中医真正回归到自己的原生态,才能按着自己的发生规律,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大家去医院看病的时候,也许能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些高学历的中医大夫,讲起理论来头头是道,但是诊断却含糊不清,寒热温凉不分、辨证不明、用药不精,甚至一上来就是西医各种检查,中医望闻问切全不用,开药也是大处方大剂量。病人花了钱、吃了药,病情却没有得到缓解,于是“大骂”中医都是骗子。国医大师李今庸曾经就中医教育问题撰写过一份建言,上呈教育部。文中,他语重心长地提出了一个让人尴尬的事实:如今培养的大批医学硕士生、博士生不会看病。他认为,这不是学生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中医教育出了问题。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整个教学偏重通识教育,学生学外语的时间比看医书的时间还多。二、教材太乱太多,很多编者将不成熟的观点注入其中,让学生不知该相信谁。他以《伤寒论》举例,这本书版本不下几十种,越编越厚,一家之言甚多。三、中西医教育比例失调,中医学生学习西医的时间,远超学习中医,本末倒置导致学生中医素养低下。对此,李今庸说,有些话不吐不快,看着中医博士不会看病,自己比他们都急!中国大学生就业年度报告撰写者、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曾经发布消息,对11个毕业生失业人数连续3年居高的专业亮起了“红牌”,并建议政府和高校应对这些专业进行减招,中医学专业也位列其中。但事实上,几十年来,中医界关于人才缺乏的呼声从没有停止过,甚至《人民日报》还发文表示了中医将“后继无人”的担忧。一方面行业缺人才,一方面是大量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种让人尴尬不已的现象,充分说明了我国的中医院校教育体制确实存在问题。而在就业的指挥棒下,会有更多年轻人放弃学习中医,中医药大学作为现在培养中医的主渠道,一旦出现招生难,必然又会恶化中医的延续问题。有记者做了一个调查,某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班,关于未来就业方向,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表示很担忧,准备考研或公务员。一位中医博士读了8年中医,女儿发烧,用了几服药都不见效,最后还是跑到西医院输液。连他自己都承认,学了这么多年中医,基本上不会看病,因此也不太信中医。自古中医名家都是来源于民间,道理很简单,中医的核心是疗效,是实践,只有和各种疾病打交道,去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问题,最后医术才能得到提高。而现代中医教育呢?大都是在书本中、实验室里进行!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一位博士曾在网上发文:中医院校的硕士生要做实验做到细胞水平,博士生做实验要做到基因水平。可是这种中医还是中医吗?这种中医到临床上能看好病吗?中医的生命应该是疗效,我们不应该以牺牲中医临床疗效为代价,来换取对中医发展毫无用处的各种学习。这样培养的博士生不仅不能用中医思维看病,而且长期的西式中医教育,还会让他们成为中医的掘墓人。因为这些博士从不信中医、不认同中医,最后让他们爬到领导位置上,往往就会成为消灭中医的急先锋!自1956年以来,我国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时至今日仍在延续这一方向,这种中医规范化、微观化、标准化、国际化的西化路子,不仅对中医疗效没丝毫帮助,而且成了中医持续衰落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中医界要好好反思,中医的教育是在发展中医还是在消灭中医?中医的学位是不是授予了那些能用中医解决问题的人?古代中医有两种成才方式,一种是师承,一种是自学。应该说,过去几千年来,中医通过这两种方式,让中医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与发展,造就了一大批受群众欢迎和爱戴的名医。而过去几十年来的中医教育、职称和执业资格制度,导致真中医越来越少,解放前留下来的全国著名老中医已所剩无几,以传统方式培养的国内知名中医也已为数不多,且年岁已高。中医的成才必定离不开实践经验的累积,离不开老师的耳提面命的教导。但是现在进医院跟着带教老师看病后,也学不到真正的中医诊断方法,因为大部分中医医院或者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都已严重西化,真中医越来越稀缺,连老师都习惯了西医的模式和方法,自己就很难传承到真正的中医思维。现在的问题是,大学教育出来的许多中医不会治病,却有行医证,他们充斥在各大医院,败坏着中医的形象。而师承或自学出来的中医,许多会治病却苦于缺少行医资格,处处遭受打压排挤。新《中医药法》的颁发,本来让无数民间中医看到了合法从医的希望。可是,考证还是老办法,轻临床重理论,甚至规定了要跟师几年,有两个多年临床经验的人认可,导致各地报名通过率和考试通过率都非常低。所以,要突破当前中医的困境,就必须得改变中医教育的现状,得以疗效为导向,逐渐向原生态的师承制对接,以便让更多的老中医临床经验得到继承。同时国家要加大放开对中医自学的限制,为中医自学者进入医疗领域提供宽松和合法的途径,让更多合格的中医学人能够进入医疗阵地,进而延续频临断绝的中医血脉。只有中医真正回归到自己的原生态,才能按着自己的发生规律,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如果还像现在这样培养出一大批假中医,真西医,恐怕中医就再也没有人信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