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华:生命绽放着绚丽
生命绽放着绚丽
河北 陈志华
今年春季,全国人民对‘白衣天使’这个群体关注度最高。因为,正是这个群体冒着生命的危险,义无反顾地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挽救着一个个危机的生命。人们称他们为“最美的白衣天使”,对他们的赞佩、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白衣天使,从字面上讲,对医护人员的美称,因为他们身穿白色工作服,从事救死扶伤的神圣事业。
蓦然,我想起了我的一位朋友——‘白衣天使’的故事。她,1950年出生,中等身材,一双大眼睛幽邃而深沉,一位看上去平平常常的主任医师。虽然她没有参加今年的抗疫之战,然而,她的故事,亦深深地感动着,震撼着我,她叫玉洁。
1969年6月,高中毕业的玉洁,回乡参加了农业劳动,她虚心向老农学习锄地、间苗、拉耩子……在繁重的劳动期间,她渐渐懂得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1971年,她的人生开启了新的转折,她被招到了石家庄市某医院学习护理专业。之后分配到石家庄市某医院工作。她十分热爱、珍惜这份工作,勤于钻研业务,默默无闻奉献,待患者如同亲人……1975年,她被评为石家庄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
1975年3月,作为石家庄市某医院团委委员兼团支部书记的她,被委派到藁城县岗上公社故献村当知青的带队干部。她深深懂得,这是领导对她的信任。二十四五岁,正是她踌躇满志,发扬踔厉之时,她欣然前往。在那里,她与知青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白天,她带着知青们一起下地,和知青们一起锄地,一起拉小车……一起把汗水流淌在那片深情的土地上。收工后,她和知青们一块学习,一块唱歌,活跃着他们的业余生活。偶尔,有的知青病了,她就像一名大姐姐一样为她取药,做病号饭,嘘寒问暖……
转眼,麦收季节到了,拔麦子这项苦活累活,是对每一位知青严峻的考验。每人分配拔四垄麦子,男知青们倒也不草鸡,蹭蹭蹭拔在前头。然而,从未拔过麦子的知青姑娘们,却被远远抛在后头。她们抬起头,抹一把头上的汗水,踮着脚望望地头,却是一眼望不到边呀。有的女知青急得偷偷地掉下眼泪。其实,此时的玉洁,手上早已磨出了几个比黄豆还大的血泡,她拔到地头后,用小手绢缠缠手,就带着男知青们去帮女知青拔麦。
1975年8月,单位分了一名工农兵学员指标,单位领导根据每个年轻人的思想、工作表现,毫无争议地分给了玉洁。这对于玉洁来讲,无疑是天大的喜讯啊,她高兴得一晚上都夜不能寐,双眼紧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因为她从小就爱学习,上大学那可曾是她心中梦寐以求的心愿哪。然而,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最后,这指标竟被他人顶替了。
几天来,虽然她心中郁郁寡欢,然而,白天仍装着没事人一样,又说又笑地带着知青们下地干活。只有到了深夜,委屈的泪水才敢默默地……
1975年12月的一天,是她与未婚夫领结婚证的日子,她悄悄地请了一天假,麻利地办完事,当天就返回。到了12月底,她结婚的大喜日子到了,可她在家待了不到一周,不知为什么,那颗年轻的心时时被知青弟妹们牵动着,心里总放心不下他们,就又匆匆赶回知青点。在她心中,知青点仿佛已然成了她的第二个家。
第二年四月,为期一年的带队任务终于完成了。一年的时间里,她不但与知青的弟妹们结下了深深的弟妹之情,还与故献的百姓结下了浓浓的情谊。在她心中,早已把故献当成她的第二故乡。乡亲们纷纷赶来为她送行,她满含热泪与乡亲们一一辞行,至今,她依然和那里的老乡们还保持着联系呢。
1976年7月28日凌晨,正当人们还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之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偷偷地向人间袭来,唐山发生了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24万唐山同胞从此长眠于这次灾难之中。
7月28日上午,石家庄地区紧急组织了“抗震救灾医疗队”,玉洁被任命为“抗震救灾医疗队”副队长。其实,当时的她,已然有两个月的身孕了。然而,一向泼辣的她,却没有将此当成一回事,义无反顾地奔赴抗震第一线。
“抗震救灾医疗队”的队员们到达唐山后,立即投入战斗。他们支起帐篷当手术室,用门板搭建临时治疗台,旁边的树枝成了挂输液瓶的架子。每个队员各有分工,分别对伤员进行伤口清创、缝合、包扎、骨折固定等。
此时的唐山,余震依然连续不断,道路断了,电断了,水断了,粮食亦没了。队员们把从石家庄带来的水互相紧让着,抿上一小口,最后还是让给了伤员。
7月底,依然是伏天,并不知人间痛苦的知了,在七歪八倒的树枝上,不知疲倦地地鸣叫着,让人心烦意乱。此时的的唐山烈日炎炎,炙热的阳光像火炉子炙烤着每个人。队员们低头为伤员处理着伤口,脑门子的汗水顺着脖子滴答、滴答往下淌,被汗水早已浸透的上衣紧紧贴在后背上。口干舌燥,他们硬撑着;腐尸的恶臭阵阵袭来, 他们强忍着;白天苍蝇嗡嗡嗡地围着吵,夜晚蚊子偷偷地把人叮咬,他们硬扛着……
刚来的头几天,夜阑人静时,他们才抽空坐在大卡车上,枕着溶溶的月色,陪伴着满天的繁星,眯一小会儿。吃的是飞机空运来的压缩饼干,喝的是游泳池的水,有的人腹泻了……连日的操劳、艰辛,玉洁腹中的胎儿终于扛不住了,造反了,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母体。可她仅休息了十几天,又毅然投入了战斗。
玉洁——这位看似普普通通,文文弱弱的女人,从她身上,却仿佛让我看到了一种战士的姿态,一种青春的闪烁,一种生命的绚丽绽放。在我心中,她恰似顶天立地的硬汉子呀!
岁月荏苒,转眼经年。对医务工作情有独钟的玉洁,经过几年的学习,培训,进修,她已然由一名护士,华丽转身成为了皮肤科的一名医师、主任医师。
曾记得,2000年5月的一天,玉洁的门诊室来了一位60多岁的男患者,他有气无力地说:“大夫,我的左胳膊疼得抬不起,是不是长了……”玉洁看了看,“不是的,你还哪里不舒服?”“我牙疼,浑身没力……”玉洁虽是皮肤科的一名主任医师,近三十年的经验告诉她,患者可能是心梗前的征兆。一种责任感驱使着她,她忙为患者把脉,脉沉细而无力,她感到情况不妙,时间就是生命!她立刻安排两名实习学生用轮椅推他送到心内科。经诊断:急性心梗,立马进行的抢救,患者才转危为安。心内科的大夫说:“还好,患者送来得及时,稍一拖延,后果不堪设想。”事后,患者的孩子送来了一封感谢信,千恩万谢,真诚地说道:“太谢谢大夫了!要不是您果断诊断出父亲的心脏病,及时送到心内科,我们恐怕……”
曾记得,2003年正月初一的清晨,浓浓的节日气氛笼罩着大地,四处还弥漫着淡淡的鞭炮味道。玉洁看春晚睡得很晚,七点刚刚起床。突然,咚咚咚地敲门声响起,“刘主任,请恕我冒昧,我是慕名而来……”玉洁一看,忙说道:“快走,一起到门诊去。”“玉洁,吃几个饺子再走吧。”玉洁的老伴说了一声。“赶不上了。”“那我一会儿给你送……”
原来这是十三所的一名女工程师,突患带状疱疹,疼痛难忍,只好大过年的求医上门。玉洁一听顾不上吃饭,急匆匆带她到门诊。一边为患者输上药液,一边为她扎梅花针,拔罐,微波,患者的疼痛感慢慢缓解。正月初一本来是她值班,到了第二天,该她休息了。然而,她想,她对患者的病情已熟悉,干脆就为患者一直治好吧。就这样,她从正月初一直到正月初五,一直陪着患者治疗。几天的相处,她竟与患者处成了一对好朋友哩。
2005年,玉洁已到了退休年龄,单位又聘请她继续坐门诊。
写到这里,陡然,心头掠过一句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
在我眼中,玉洁宛如是寒冬的一把火,燃烧着自己,温暖着别人。又恰似是黑暗中的一束蜡烛,消耗着自己,为别人照亮前方……
我想,玉洁几十年的工作轨迹,正是她生命的最绚丽绽放,抑或是对白衣天使这个称号做出的最深层次的诠释吧。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作者简介
陈志华,笔名:陈杉,退休教师,老三届知青。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理事。自幼 酷爱文学,八十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出版《杉树情怀》、《相逢一笑春满怀》、《幸福靠自己》三部散文集,一部长篇小说《一生情未了》,共发表文学作品共计150余万字。曾获国家级、省级文学奖数十篇。自2017年至今已在网络平台上发表文中一百余篇。现任石家庄市第十中学“文曲社”(文学团体)校外辅导员。第三届河北省省会“阅读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