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宗祠村--东龙古村(上)--宁都古村行

东龙古村,位于宁都县东大门田埠乡境内,东接石城县小松镇,离宁都县城50余公里,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东龙是个聚族而居的古村,全村几乎全部为李姓,目前有村民400余户,人口2000余人。

历史上的东龙富甲一方,以“千年古村、半千古塔、百座祠堂、百口池塘、百间大屋”而名动江西。因此,有的专家冠之为“中国江南第一宗祠村”,有的学者则称之为“中国封建宗族社会繁荣和谐的典范”、“中国封建时代宗族社会兴衰史的缩影”。2007年在赣州市首届和谐魅力乡村评选中,东龙古村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恢宏多姿的明清古建筑群被评为为最佳历史文化奖。

据说,东龙古村始建于唐代,原名东屯。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石城半迳李翊俊来东龙经打猎,看见这里山水秀美,风光奇丽,是块风水宝地,久久不忍离去,于是举家迁居至此。因村子“东南有一脉群山,蜿蜒起伏,形如卧龙”,故改名东龙村。正所谓“树挪死,人挪活”,从此李氏子孙真正开始发达,至今繁衍生息了一千多年。在东龙村最鼎盛的明清时期,村民达800多户,5000余人。明代临川陈际泰称其为“万瓦参差,如大都会”,清翰林院学士孔敏英称其为“架上金盆”,“真桃源洞欤”的客家古村。关于村名的来由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则源自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其先祖建村时,该地崇山峻岭,难以生存,为开辟田园,他带领子孙每天挖山不止。最后,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东海龙王,他带领其虾兵虾将,帮助李氏先祖建村至现在的“高山盆地”。村民们为纪念东海龙王,遂决定把村名改为东龙。

去东龙古村,最方便的路线是从济广高速小松镇出口下,然后向西开一小段乡道。这次我可被百度地图坑惨了,因为虽然从地图上看到有路连接,但导航坚决要把我引向宁都县城后才能往东龙。以前有过教训,所以还是听从了导航指挥。从田埠乡到东龙村的十几公里山路很不好开。当然这一切很快会结束了,我去的时候道路拓宽工程正在展开中,也许会吸引更多人来到,认识东龙,欣赏东龙,甚至最后爱上东龙。每次开车行驶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我时常在想,我们的古代祖先仅仅凭着双手双脚,就可以创造出这么多如诗的田园,美丽的古建,那得需要多么坚韧的毅力、多少辛勤的付出与多么崇高的智慧啊...默默地为古人点个赞。

先上一张古村导游图。车子进来的路是村子北入口,东边和南边的出口都是通往石城县小松镇的。东边去小松的路上还有龙岗古隘口。此次重游石城时,才无意中知道,原来中原人南下变成客家人的第一站就是宁都与石城交界处,长知识了。在唐代,客家先民从宁都往东去福建,东屯隘口就是捷径。而东龙古村的兴旺,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以前赣闽通衢古驿道经过这里。路通财通,自古如此。后来随着时代变迁,东龙逐渐被边缘化,几乎可算是边远山村了,自然也沉寂下来。当然这也许也是古建得以较好保存的主要原因吧。


从北村口进入。停车场的周围几乎都是宗祠。

据说,北宋开基建村时,李氏祖先选择了众多山岭中来路最长、山势最雄伟的东龙岭和南桥岭为村庄的两大龙脉,依其走势,一处建民宅,另一处建宗祠,与宗祠对应处则建神庙,由此形成人居、祭祖、敬天三个相互独立的空间;而各空间之间又用阡陌道路串连起来,组成一个看似零散实际十分统一的整体。同时,为了提高村庄的排水和防火功能,人居区还挖掘出100多口形状各异的池塘,并且从南、北两面的高山之上引出两条清溪,弯弯曲曲从村边流过,形成山环水绕之势,从而把整个村庄融会在一片青山绿水中,使“以人为本”的村落布局与“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处于较高处的是李氏上祠。

李氏上祠,位于村西北的“兔形”山脚下,因建在上方,故称为上祠。据说其先祖欲使子孙后代远走高飞,建为“老鹰形”。此祠为祭祀东龙第六代上祠开基祖先念四郎,由其后裔十五世李经禄、李经达于明洪武年间兴建,后清乾隆、道光、光绪年间均有重修。

祠堂座北向南,长30米,宽25米,占地约750平方米。门面为“凹”字斗形,一大门两侧门。

里面为两进一天井,共用42根大柱支撑,使空间看起来更为通透。

寝堂上悬“陇西堂”匾。

李世民登基后,诏令高士廉等四大臣编纂《氏族志》,诏令天下,李姓的郡是陇西,即以陇西郡李姓为显贵世族,为世人所仰望,举国上下以李氏至为尊贵,自此李氏后裔共奉陇西堂。

其实唐以前李姓以赵郡堂为首。谁叫人家陇西堂出了皇帝呢....当然都是同宗了。

李氏上祠的东边,就是另一座祠堂--君绪祖祠。

这座祠堂外形较另类,四周都是高大的马头墙,中间开有牌坊式门楼,左侧增加了一排护厝。

祠堂正面。可见赣州客家民居对花窗漏窗有多偏爱。

进去是一个三进两天井府第式结构。

最后是寝堂。

古建保护的不怎地,这些标语倒是完好无损。

侧厢还有小天井

简单的花窗格。细心点你才可以看到中间长方格四角的小木雕蝴蝶。

我们跟古人的差距,恐怕仅仅简单到--我们心中早已经没有蝴蝶了...

护厝的券门,上有简单美妙的花窗格。

护厝有两层,与祠堂有小门连接。

李氏上祠的南边,有一幢占地不小的高大建筑群,这就是李氏下祠了。因为处于下方嘛

李氏下祠侧边房屋的八字门。这房屋好像是祠堂接待住宿与煮饭用的。

墙上开有大面积花窗。

往西是一个宽敞的坪地,种有古杉树两株。前有照墙,内包的形状有“藏风纳气”之用意。

可见李氏下祠建在一个斜坡上,前有石台阶。东龙的李氏上、下祠,是东龙的总祠,也是全村祖先祭祀中心。

下祠距上祠仅50米,与上祠同在一条轴线上,为了不阻挡上祠的“朝向”,其造型略显宽敞低矮,形似生蛋俯卧在地的母鸡,其先祖欲使子孙人丁兴旺,后人称之为“鸡婆形”。下祠由其开基祖李大郎后裔十七世李思常(东山公)及其子孙出资建造。动工兴建于明正统九年(1444年),竣工于明宏治四年辛亥(1491年),前后历时四十八年方始建成。祠高12米,宽约35米,长约30米,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

原来,东龙始祖翊俊公肇基五世,皆为单传,至层五郎祖方得二子,长曰大郎,为下祠肇基祖;次为念四郎,为上祠肇基祖。有趣的是,虽然来自同一个开基祖,但李氏上、下祠的人事实上已经成了两个分支,除了共同举办庙会之外,相互间往来不多。属于李氏下祠的村民人口占了绝大多数。

看了挂牌,这两棵杉树树龄已逾四百年了。足见李氏家族之兴旺。

宗祠正面看为五开间,也是内凹门设计,一大门两侧门。

大门前的这对麻石开口狮子憨态可掬,长着一对招风耳。

门匾书“李氏家庙”。

入门可见一个开阔的天井。

原来,当年受地形所限,祠堂不可能建得太高太大,建设者巧妙地采取了“梁挑介柱”的技术。祠内不建造墙体,用75根大杉木圆柱作为介柱,同时屋顶用纵横交叉的横梁方木条穿缝斗榫支撑,这样使得整个空间视野开阔,同时整个建筑也显得宽敞大气。

柱础朴实厚重


寝堂前有拱形轩廊

晦翁的“忠孝廉节”


下祠为“孝思堂”


出了李氏下祠,下方就是小学了。有人物雕像一座,原来这是李腾蛟雕像。

李腾蛟(公元1609-1668年),字力负,号咸斋,东龙村人,明廪生,清初著名文学家。李腾蛟自小聪颖,四岁识卦,即过目不忘。明亡后,入翠微峰与易堂诸子相交,为“易堂九子”之一。年最长,诸子以兄礼相待,严敬无敢斁。后居三巘峰,以经学授生徒,要求弟子每日穿蓑箨冠,朝夕歌诗,作揖入室。为人纯朴,喜性读书。与临川陈际泰、罗万藻、宁化李世熊、邑人郭淮屏常以文会。好论《易》,兼攻诗文。其诗慷慨激昂,铮然有声,多发兴亡之恨。心胸坦荡,遇后进忤犯,从不计较。 年六十,卒。死后,吊祭者堵塞路途,哭声震耳。众人议其生平,魏禧曰:“先生当乙丙间除诸子籍,二十年非法之物勿服也,非法之人勿见也,可不谓贞乎?性诚厚爱人,与人熙熙然惟恐伤之,虽子弟门人犯之勿较,可不谓惠乎?”"众以为然,遂私谥其“贞惠先生”。著有 《周易剩言》、《半庐诗文集》、《易堂三处士稿》。其名 《清史稿·文苑传一》和《中国人名大辞典》有载。


按照地图,我计划按逆时针方向游览一周。


一路向西


李子娇艳欲滴啊


前面出现一座小石拱桥,原来这就是古时东龙十景之一的“虹桥锁水”了。

这里是东龙的水口处。此桥名为玉虹桥,建于明嘉靖年间,单孔石拱桥,长12米,宽7米,由东龙二十三世李一举独资建造。按风水之说,东龙的三条小溪的水在此汇合后,便跌入了一条十余丈高的峡谷中,对聚财十分不利,建此桥既可以方便行人,又能起到聚财之功用,可谓一举两得。这也是此桥最初取名为“兴隆”的缘由。


桥边有宝塔寺。


沿着桥洞而下


这就是“罗汉晒肚”了。像不像自己看...


这才是罗汉了


周边的田园风光美得纯粹,令人心神宁静。


开始上山,看东龙宝塔--文峰塔。

爬山途中看到的美景。东龙村处于一个狭长的小盆地中,据说为船形,而下方水口处正是船尖。


文峰塔已近在眼前


晒北边山间的梯田。这里的梯田种的可不是稻米,而是白莲。据说东龙的白莲为上品之选,曾经得到皇家青睐。


文峰塔,位于东龙村西山上,塔高15.4米,直径4.6米,底层周长17.2米,七层六角,砖木筒式结构。据《宁都直隶州志·寺观志》载:“东龙水口外山,明嘉靖中,李氏建,雍正五年,改建水口内山。”但当地人相传此塔为明朝广东道御史、南京左都御史陈勉捐资所造。其实一点也不矛盾,这陈勉为东龙李氏外甥啊。文峰塔原位于水口外侧的一小山上,清雍正五年重建时才将塔址迁移到了今天的位置。

每层以砖叠涩出檐。


塔内空心。

南面山谷的白莲梯田

劳动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啊....

下山。田间的小路就是我来时的路


向东龙古村的重点--百间大屋进发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


一片池塘旁边,百间大屋已经开始向我招手...


池塘边的主角不是柳树,而是李树


来到百间大屋外围。这里相当于护厝,也就是横屋。


百间大屋前的半月池。


近池塘边二楼有走马廊,便于赏景休闲。

我总是觉得古人很懂生活情趣啊...


半月池边有低矮护墙


适才看到的护厝是一个口字形结构,中间有狭长天井,二楼有通廊。


围墙开有小门


进了小门,眼前一片豁然开朗:一排高大马头墙节次鳞比,蔚为壮观。


右边就是护厝。与主屋之间有小门与门廊相通,不必担心雨天淋着。

马头墙高达十余米

牌坊式门楼上方写有“东圃”二字。

原来,位于村里西南隅的百间大屋,名叫“东里一望”,又称“仁方公祠”,总面积达4300多平方米,由李氏下祠二十七世李泰恕(又名李仁方)所建造。该屋兴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峻工于乾隆二年(1737年),分前院、后院、东圃、西园和仁方祠五大部分。因祠堂、议事厅、金银谷物仓库、廊房、厢房、绣花楼、私塾、仆人房、庭院、雕楼等共计100多间房屋组成,故俗称“百间大屋”。其中,东圃占了整个建筑面积的五分之三。东圃又大致分为仓库,绣花楼和私塾。估计刚才看到的护厝部分应该就是仓库了。

又见花窗

还有出挑的砖,图案变化无穷。

进入东圃正门。为一个两进厅堂结构。

厢房还设有腰门

走到最后面就是后院了。

后排房屋看起来应该是读书的地方,后院院墙高达5米,院墙后其实就顶着山脚了,后面会看得到。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民俗】回顾:大年初一博罗曲范村李氏买灯

    [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峻,导致惠州各地春节期间的群体性民俗活动都停止了.大家都呆在家里什么都不做,也能为国家做贡献.既然这样,不妨整理一下往年惠州民俗活动的照片,给这个春节增添一点喜庆,也缓解一 ...

  • 【永州故事】绿出来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祁阳九泥古村

    [永州故事]绿出来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祁阳九泥古村 图文:陈瑜 悉闻祁阳九泥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随后又获"第五批省级历史文 ...

  • 博罗园洲访先烈李文甫、莫公璧故里

    多年前,去过东莞市石龙镇,在石龙中山公园,见有一座"莫故校长公璧殉难纪念碑",纪念的是1938年抗日救亡运动中被日机轰炸遇难的石龙中学校长莫公璧:在纪念碑旁的一座小石山上,还有一座 ...

  • 【西散原创】温圣巍作品 | 古村悠悠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唐江镇是一座千年古镇 ...

  • 龙潭古村祠堂行

    本会讯(氏族文化):12月8日,我会祠堂调研组走进广州市海珠区龙潭村进行实地摸查,走访了龙潭村的黄.白.何.李.杜祠堂.此次走访龙潭村是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龙潭村委会原书*记何礼谦先生策划安 ...

  • 隋朝大将军麦铁杖的后裔隐居牛过蓢

    麦屋(俗称"牛过蓢")位于茶山镇超朗村的北面,建于南宋时期,面积约0.12平方公里.麦屋原称"楼阁蓢",明永乐年间(1403-1424),因语音相近,被讹称为& ...

  • 高要古村落之新塘村、澄湖村

    新塘古村位于蛟塘镇,只剩与新村相对的一小片了. 村口的何氏公祠 旁边一排旧屋 福仁里 镇南门 门里房屋排列整齐 依山而建,逐级向上 古井 耀阳门 屋后有堵墙 屋檐下的画 颓败旧屋上的勃勃生机 风水塘 ...

  • [黄石文坛]皮文龙的随笔《古村李清湾探幽》

    古村李清湾探幽  近日,随李老师一起散步,了解到他所生活的村落,紧邻大冶湖,与笔架山接壤,又与大冶城关毗邻,人口近万,随着时代的变迁,大部分古居屋已被新式楼房所取代,但依然有64栋古居屋保留着原貌,分 ...

  • 江南第一宗祠村--东龙古村(下)--宁都古村

    出来继续 又见木栅门楼.原来这是位上祖祠,又称上大屋. 位上祖祠是座支祠,建于康.雍年间,为东龙李氏26世元举公所建.位上祠又称"上大屋",位于村中心,祠为砖木结构,呈围屋状,座东 ...

  • 江南第一宗祠村--东龙古村(中)--宁都古村行

    从东圃侧面通廊进入百间大屋的最重要部分-仁方公祠.这也是整个大屋的精华所在. 最前面是一个天井 天井照壁上书大大的"福"字. 天井屋檐为砖叠涩出挑,檐下有精美砖雕. 正中图案为双凤 ...

  • 【每日一村】走进建德上吴方村

    走进建德上吴方村 大慈岩镇上吴方村由于离黄店镇的芝堰较近,我常常到上吴方村去游一游. 上吴方村位于建德市大慈岩镇东北部,离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离国家级大慈岩风景区6公里,紧靠新叶古民居村,现有人口1 ...

  • 湘黔古驿道上的古岚溪堡——磨石岭

    湘黔古驿道上的古岚溪堡--磨石岭 关山听风 磨石岭在历史上是湘黔古道上的险要之地,位于湖南省绥宁县关峡苗族乡关下村与长铺子苗族侗族乡交界处. 据当地流传的说法,磨石岭山上的石头,只要你随便捡一块均可做 ...

  • 镇江的千年古村落:“江南第一村”华山村等你来寻访

     2020年12月22日,天气晴好.梦眼千寻俱乐部一行12人相约同往"江南第一村"."水美乡村"镇江姚桥镇华山村寻访.      早晨8点,大家相约同坐211路 ...

  • 安徽1600年历史的绝美古村,村中有江南第一祠,景色比宏村更真实

    今天,由于我们国家当前的经济水平的稳步上升,导致了我们个人生活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旅游就是其中之一:现在的旅游在人们生活中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因为旅游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全国各地区的别样风俗,打开自 ...

  • 湖南最牛的古村, 被称“江南第一村”, 强盗土匪都不敢骚扰

    在湖南旅游之后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古村--高椅古村,由于地形复杂,几百年来,这个村子从未受过土匪.强盗的骚扰.同时也是我省迄今发现的一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建筑村落,被专家誉为" ...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二批)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

    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是一座人文和谐.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它是清初文学家."易堂九子"之一的李腾蛟的家乡.在这座距宁都县城50公里的古村里,现居住有400余户人家.当年的李氏家族在 ...

  • 江南第一村--呈坎古村(上)--梦寻徽州

    呈坎村,为呈坎镇政府所在地,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北部偏西约十六公里.呈坎古名龙溪,始建于东汉末年,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也是目前我去过徽州古村中历史唯一可与许村一比的古村落了.呈坎村以罗姓为主,罗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