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可以把人引向更多美好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最近,我收到一个订单。
加我的微信后,她说她是一位中学生家长代表,代表全班48位同学,购买48本《故乡的女儿》。
那一刻,我的内心非常感动。当我把这种感动分享给一位朋友时,朋友说,这就是文化传承。书如茶与酒,文若食和药。读你的书要有一种境界,读你的书能提升境界。
这位老师,该是多么喜欢《故乡的女儿》,才这样推荐给自己的学生。老师当然知道,这些学生,在城市里长大,并不熟悉我的家乡江汉平原上的风物人情。然而老师更知道,好的读物,应该超越地理环境,让人读到真,读到善,读到美。
就像我们,并不出生长大在湖南凤凰,但我们依然喜欢读沈从文。并不出生长大在江苏高邮,但我们依然喜欢读汪曾祺。就是因为,我们读到了感情,读到了美好,读到了眷念。读到了文字之美,读到了文学之美,读到了情怀之美。
乡愁是一种情感,它可以升华到无限广阔的意义,也可以缩小到一个村子一碗菜一缕气息。我想,《故乡的女儿》也应该是这样,它传递的是一种对于生养生命的这片土地的眷念,也同时是对于人类所共有的人情之美的追忆,对于时光流逝之下最珍贵的童年往事的深情挽留。
我希望,大家即使不在江汉平原上出生长大,也依然喜欢《故乡的女儿》。因为,每个人都有童年,都有往事,那童年的往事里,是我们生命的初始所感受到的人间温情,世间美好。那个时候的经历,必将指向我们整整一生。
感谢这位老师,喜欢《故乡的女儿》,传递《故乡的女儿》。作为寒假读物,我希望春天来临,新的学期来临时,能收到来自于这些孩子的内心的反馈。
只是不知道,到时我是否有缘分知道。
出了这本书后,生活有了一点点变化。
每当感觉光阴似箭岁月蹉跎时,迷茫感、沮丧感就会来袭。这时候,我猛地想起《故乡的女儿》,会有一种喜悦由内而外升腾、弥漫。这种喜悦是由衷的,属于创造而得来的。
哦,我出版了这本书,有了这个正在逐渐获得大家认可的精神成果,这稍稍可以消减我虚度人生所背负的一种沉重。如此,就会特别感谢朋友和朋友们。是朋友相助,才让文集付梓。是朋友们的鼓励,才让我有方向,有坚持的理由。
上周日,遇见一位朋友,他真诚地说,每次看你的文字,特别舒服,那都是自己想写而没有写出来的话。他说他每去一个地方出差,公务之余参观些风景,就会想起我,说我如果去了,一定会写出文字来。他说,真心希望我所有的文字都能出版成书,被喜欢的人所拥有。他说,那真的很好很好。
写作,本质上是为自己而写。按理,被人认可与否是不重要的。但是,能被认可,会增加写作的热情,会升华写作的意义。我们生活,总归是希望自己有更多的幸福感。被人认可,也是幸福感的来源之一种。
我将一如既往地为自己写作。也相信,人的感受性是共通的。也能让你觉得,我写的就是你所想的,我感受的也是你所感受的。
记得四年前开公众号时,有一个家乡的朋友加了我。他热情地鼓励我,说我已成为了半个作家。
如今,四年过去了,他成了我的铁杆粉丝。有时聊几句时,他称呼我为大作家。
就如同人做梦,梦见什么往往很荒唐,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但是透过这个荒唐的事情所产生的情绪,是有价值的。也就是说,这个朋友,他起先说我是半个作家。现在喊我大作家,这个所谓的称谓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这其中的演变是有意义的,表达了这个朋友对我的欣赏和认可是一步步深入的。也从侧面看出,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进步。
美好,可以把人引向更多美好。
书的出版,公众号的持续更新,朋友们不断给我传递的美好,也必将让我追求更多的美好。
这样说自己的书,这样说自己,我不知道是不是一种自我粉饰。我只能说,这说给你们听的,都是真实的。
我的散文集《故乡的女儿》已出版,它以自己的方式在世间行走,和喜欢它的人慢慢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