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练功习拳的问答(二)

陈雄老师聊太极361

陈雄老师太极拳体悟在“和美太极”平台会不断更新完善,转载请标注作者“陈雄”和“和美太极”

点击订阅陈雄老师的太极拳体悟

杨式太极拳研练随

关于练功习拳的问答(一)

十六、有人说“根在脚”,有人说“根在丹田”,有人说“根在肾脏”,如何认识理解?
答:对技击训练而言,“根在脚”和“根在丹田”是两种不同层次的练法,如说“根在脚”是练入门功夫,那么“根在丹田”则是练进阶功夫了。“根在脚”说法语出太极拳宗师武禹襄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当然不错。“根在丹田”说法来自许宣平《三十七心会论》中有“腰脊为第一之主宰”和“丹田为第一之宾辅”之语,腰与丹田共同作用,成一太极体,而此太极体以腰为主宰,以丹田为宾辅。显然是腰腹为根,也没有错。相传太极拳名家李经悟晚年前列腺手术后行动不便,坐于椅上犹能发放。也听说晚年的太极拳名师董虎岭因糖尿病截肢而坐在轮椅上,油灯耗尽的样子,但一搭手,仍能把人打飞。如果断然说根在足上,李经悟、董虎岭的双脚悬空于地面而坐在椅上,足根本未着力也,是体现了腰与丹田整合的功夫。太极拳的功夫和技艺有层次之分,不同层次要求有异,自炼与对待其心法也不一样,正所谓“一层功夫一层理”。所以我认为:对于初学者而言,着重体悟“根在脚”的说法,以松沉到脚底为入门功夫的第一个重要目标。“根在丹田”是太极拳爱好者的进阶练法,太极拳的松沉,实质是意气往下的松沉。
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练拳必须保持意念上的清静,排除一切内外干扰,只有这样才利于收敛内气,引动鼓荡。所以有“静养灵根气养神”之说。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意指肾脏。这是太极拳家引进中医学“肾为先天之根”而得出的说法,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静则养根”,重在培元固本的养生,这样一是只有在意识清净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的旺盛与收藏,从而使五脏健运,内气充沛,神得所养,动作矫健。二是能使精神安定,可以减少脑细胞混元气的消耗,使神气充足。以气养神,使意元体灵明度提高,功能得到强化。
十七、杨式太极拳有没有缠丝劲和抽丝劲?
答:有些人认为杨式太极拳没有缠丝劲和抽丝劲,事实上杨式太极拳也有缠、绕、抽、搓、捲等动作。《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体用全书》等拳书提到杨式太极拳有许多种劲法时,多处讲到“缠绕”与“拿、搓、捲、钻、折叠、擦皮、缠、绕”等,都是带有螺旋运动的。如杨澄甫宗师在拳书中说的“九把缠”,就是缠丝劲的练习方法。九缠中,除了肩肘腕胯膝足外,还注重丹田、膻中的缠法练习。再如太极拳名家田兆麟在《太极拳释义》文中说:“凡太极拳之运动,无一不在此顺逆抽丝之中,倘无此抽丝劲,即外形虽园走圈动,而内中之动仍是直动,有失太极拳之意义,不能发生以小胜大,以轻制重之功用,故抽丝劲为太极拳之基本动作,无此即不能称太极拳也。”我认为缠丝劲法是形体运动的技术、功夫内容,与“劲形反蓄”的弹簧效应同理。缠丝、抽丝、缠绕、螺旋只是名称描述上有些差异,而练法大致相似。
十八、对于学练传统太极拳来说,是以武入哲还是以哲入武?
答:有一个身怀武功的有识之士说:”以武入哲,是通过武术实战来总结出哲学,并非是先有哲学,然后用来想象武术。中国武术的近代没落,就是因为丢失了前者,而更多选择了后者。而外国人学习中国传武为什么普遍出色,就是因为他们处在前者的状态。”如把太极拳往深了说,那是哲理拳;如把太极拳往浅了说,则是精致的技艺。从史料可以看出,精通太极拳理论与太极拳技艺,实际上是两回事。有些人明明把太极拳看成一门功夫与技艺,然而却用哲学思考的方式去练功习拳,想得太多了,哪能练出较高功夫,哪能把拳练好,你懂的。值得太极拳爱好者反思一下啊!2011年,我对初学弟子和网络学生说:三年内最好是不看老师指定以外的书、文章和视频,老师叫练什么就练什么,叫怎么练就该怎么练,以老师的教材为主,以老师的面授为准,这样省事又长功。待三年过去有了小成以后,自已积累了相当的认识理解和身知体悟,再根据学拳进阶的需要而选看有关文章、书本和视频,在有了一定的辨识水平,去看其他文章、书本和视频,就知道哪些东西对自己是否有用。
十九、心松、心静,心在哪里?什么是心?
答:心,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心是本体,说心是心脏。第二种,说的是心的意识功能,就是太极拳前辈所说的“意即是心,心即是意”。在练功习拳中说的心静、心松是心的意识功能。心静体松之“心静”和俗称“心松”’的意思是这样的:在练功习拳时头脑静下来,摒除杂念,身心放松,去掉拘束。倘若在练功习拳时杂念丛生或思想包袱放不下来,怎能以心全意地去身心俱松的练功习拳呢!所以说,练拳前把牵涉注意力较大的事情,如把工作或生活事务安排等处理好,或者在内心上处理好,有一个条理,避免练拳过程中时时牵挂,造成打拳僵滞不顺的现象。我观察到有些人在心情烦乱的时候行拳走架,练不到七、八分钟,就感觉头晕恶心,身体较为难受。心情烦乱必然影响内气运行,正是所谓“心浮气躁”。所以说如果在心不能静的情况下练拳,不但起不到健身和长功的正面作用,反而对身体产生负面的有害无益。再有要知道“心为意之主,意为心之副;心动则意起,意生则气随。”,换句话来说:心、意、气三者,有循环相连的关系;心乱则意散,意散则气浮。反而言之,气沉则意坚,意坚则心定。
二十、太极拳的“意”指什么?
答:太极拳是用意引导动作的内家拳,拳论说:“意气君来骨肉臣”。练功习拳中一切动作都应由意念支配,以意领先,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太极拳的这个“意”是人的一种思维活动,主要指意念、心思、念想、精神意识等;以运动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太极拳的“意”是由我们的身体器官-大脑皮层产生的一种心理定向活动。意念自始至终贯穿在行拳走架之中,对每一个细节的变化不容丝毫断意,要意动形随。
二十一、有人把尾闾比作人体的秤砣,有人喻尾闾为起重车平衡块,对吗?
答:太极拳名师钱惕明在《太极内功心法全书(上卷)》书中说:“尾闾位于脊梁骨末端,俗称‘尾骨’‘尾巴根桩,穴位名长强穴。它身系稳定中心及贯通上下的重任,即拳论所谓‘尾闾中正神贯顶’是也。先师把尾闾比作人体的秤砣,要求我们认真修炼。俗语说,一秤压千斤,若没有秤砣的功能,怎能压千斤。我们人体重量的前后变动及左旋右转,也必须靠尾闾来权衡,才能相称;人体中心线的变移,同样要靠尾闾来调节,才能得体;尤其在腰胯进行旋转时,更要尾闾的坠而旋转,才能转得灵,转得稳。单说尾闾前送还不够,应该说尾闾松沉前送,离开了‘沉、坠’,就失去了秤砣的功能。”
尾闾中正是保持身体沉稳、平衡、中正的重要条件。虽然尾闾在脊椎骨的最下端,但它在运动中起到如船舵、如起重车平衡块的作用,能形成全身统一的协调动作。倘若尾闾没按技术要求去练,就有可能动作失准、重心不稳、乱了方向,影响到行拳走架和推手的锻炼效果。如何理解认识尾闾中正,是练好尾闾中正的关键。尾闾的中正不是指像瑜伽、舞蹈的尾椎骨竖直姿势,而是有利于腰胯松沉、下盘稳固、身体平衡的中正动作。尾闾中正的手段是尾闾下垂(亦称尾闾下坠)和尾闾翘前,从下垂、下坠可以看出,尾闾松直了会有沉势,感觉有点动态之重,如松腰塌胯就有尾闾下垂的技术要求。尾闾翘前宜恰到好处的翘前,根据拳势重心调整的需要,如松腰托胯、“推窗纳月”就有尾闾翘前的技术要求。坐起立功法对于松腰、松胯、松尾闾,有着明显的效果,尤其是松尾闾的功效较好。
二十二、如何理解认识太极拳的“中”有内外之分?
答:先贤说:“中有内外之分”。在外者,为脊椎、两肾以及立身中正、尾闾中正,顶头悬等内容。在内者,乃是意气中正,不偏不倚,无过不及,阴阳平衡之气。
二十三、为何练功习拳的气感不强?是以气感的强弱来论松的功夫吗?
答:心静体松的打拳,练到一定程度,血管的扩张力大于肌肉的挤压力,打通毛细血管了就会有诸如手掌手指发胀、脚跟脚掌发热等得气的感觉,谓之气感。气感之“气”是人体肌肉在身体内逐步放松后,血液流畅了肌肉敏感度增加了之后感觉到的血液在机体内流动渗透的一种感觉罢了。至于气感,不宜刻意追求,最好是自然而得。若以手掌手指发胀、脚跟脚掌发热多少来论松功的深浅,那是不实际的。别以为你的手掌比人家更红更热又比人家更沉甸甸,就说明你的松功比人家深,就等于你的拳技比人家好,不一定的。各人的神经末梢灵敏度不同,所以气感的强弱是不同的,再有各自表述气感的语言也不同,这是正常的事儿,不要太在意这东西,按照技术要求去练就行了。气感与练拳者的年纪与身体条件也有关系,在拳技功夫对等的情况下,年轻人的气感要比年老者强一点。
二十四、怎么检查“脊背圆”与“气贴背”?
答:有助于发放整劲的“含胸拔背”,含胸为虚,拔背为实。其中有“脊背要圆、气力催身”的技术要求,检查脊背是否圆了,方法是看脊背正中的一条竖沟是不是没有了。圆了,竖沟没有了,就算达到标准了。二是用“气”来衡量,《太极拳表解》中说“拔背使气贴于背”,可见以“气贴背”作为标准的。怎么检查“气”是否“贴背”了呢?当你深呼吸时,如果挺胸,前胸有紧的感觉,像是有一张纸贴上去了一样;当你含胸拔背时,后背紧,像是有一张纸贴在后背上了,这就是“气贴背”。
二十五、“提肛”练法是怎么回事?
答:提肛是太极拳的固精还原练法,对身体有着助阳滋补的作用,因为肛门附近有三条较为重要的经脉,就是主管人一身之气的督脉、主管人一身之血的任脉、主管人一身之性的冲脉。如把收腹吸气和提肛结合起来,有助于腹式呼吸在练功习拳中的内外相合。但对于太极拳初学者而言,还是不宜过早学练提肛为好。何谓提肛?就是指有规律地往上提收肛门,然后放松,一提一松就是提肛运动。倘若松得不够好又意识引导过重,就有可能造成胯裆的紧张和呼吸不够自然,肛门微收如果练成使劲收紧肛门,就有可能气往上冲,容易造成腹胸不适,影响了行拳走架。
由于初学者的松功尚浅,先练吊裆为好,待有吊裆基础之后再练提肛。能松腰胯了,裆劲也有了,那时需要提肛用点意识导引就行了。何谓吊裆?有位太极拳明师说:“吊裆后犹如井中打水,上面提起绳子,下面水桶即被吊起。要求胯根松开,臀部自然顺溜,既不前挺,也不后突,裆部松垂,腰肌宽舒,犹如悬吊一般。”初学者由于屈膝蹲腿,较易犯弯腰突臀的拳病,如能做到吊裆,臀部恰到好处的前送,尾闾骨翘前托起小腹,有开胯圆裆之势,自然就会没有弯腰突臀的拳病了。
二十六、筋骨肉有点酸疼痛,是正常的过程吗?
答:我师爷雅轩公说:“练柔,练软。将身上的韧带拉长,又要有伸缩力,虽是这样的练筋骨肌肉有点痛,当克服之,不如此练不出好的功夫来。”他老人家又指出:“初学拳架时,不数日必觉两腿肌肉酸痛,一月之后又觉两膝关节疼痛,再后则两肩发酸,学者不可骇异。此乃必经过之情形,亦正是名师指教得法处,可继续操练之,久之酸疼自愈,功夫亦有基础矣。若怕酸疼,停止操练,日后再练仍痛,则白费一番功夫也……若学拳始终未觉有腿疼、膝疼、肩酸等情形,即是老师教授不对,当另请名师教正之。”练功习拳的实践说明,确实有如此正常的过程,是有阶段性的,过了一段时间,肢体适应了,筋骨强度提高了,气血流通量增加了,松柔练功和松沉打拳过程中曾有的疼痛就会自然消失。
修改于2021年1月15日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文章陈老师及众拳友···

给大家推荐1

口碑一直很好的公众号

给你的生活加点音乐元素

经典音乐曲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