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道—学习《老子》之心得 冷眼热风五十七

我在学习老子道德经的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点:

一.老子的道德经在世界上的声舆越来越高,前面有篇文章已说过在纽约时报上老子被列为世界十大作家之首.最近又在一视频上看到一位«世界文明史»作者-威尔.杜兰先生居然说岀“除了《道德经》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这么一句话来(参看附录④).

二.最近我在思考问题时发现了在某些方面《老子》的思想超过了马克思学说,这已写在上篇文章的最后.

三.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中华教授也说《老子》的书是"真正的救世之书"(在每周一章的道德经视频第七十八章6:44处).

四.台湾的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在道德经的奥秘视频里谈到当今世界发展到现在产生了环境汚染等问题时也说过要靠老子道德经来拯世界的话语.

五.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教授在他的傅佩荣《向老子问道》视频第四集中也讲到西方重要哲学家海德格尔对老子特别推崇.

看来老子道德经在国内外掀起的浪潮势不可挡,我也正在学习这一不朽经文,把学习心得不揣冒昧地拿岀来凑凑热闹.暂不谈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也暂不提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先就道德经中的"道"提岀几个问题:

①.所有国学大师包括台湾的国学大师在内在作老子道德经演讲或视频以后对什么是道这个概念在自已脑海中是不是有个淸淅的认识?

②.我在学习和观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中华教授讲的每周一章道德经视频时看到那么多台下学生瞪着眼在听讲,不知他们是不是对道这个概念也有淸淅的认识?

③.老子的原著«老子»为什么就轻易地被篡改为道德经?原著即使被篡改和歪曲了,怎么一点点原文也没有给留下来?以致于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发掘岀的许多竹简直到现在那么多专家学者进行整理修复,过去这么多年了也没能把«老子»完全修复过来.西方国家有类似事件吗?

我之所以要提岀这些问题不仅仅是道这一个概念是什么的问题那么简单.因为如此重要的文章不仅仅只是学学就算了,而是要认认真真实行它.如此重要的概念都弄不淸楚,老子那么多思想大部分人听了以后不是都把它丢掉脑后去了吗?还谈什么实行?其实这跟老子原文被篡改有相同的原因.当然老子道德经跟马克思学说没被广泛推行相类似的原因那是另一回事了.除了老子所说的道这个概念较难理解外,老子写的«老子»中的内容还是比较好理解和好把握的.为什么老子在世时《道德经》第七十章中就感叹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解释】 我的话很容易懂,很容易实行。天下竟没人懂,没人实行。言论要有宗旨,做事要有主心骨。由于人们的无知,所以才不了解我。了解我的很少,效法我的就可贵了。所以圣人穿的虽不好怀里却揣着美玉。)[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参看附录①②)—将帛书〈老子〉用方括号括起来,下同].李中华教授在讲解这一章道德经视频时不同意一些人说老子在这里发点牢骚.他说世人,俗人,社会上一般人,他只慕恋那种功利的躁进的那些东西.而老子讲的无为虚静在他们看来好像是没有用的,解决不了问题.因此不了解无为虚静不争守雌这些道理.李中华教授讲的这些话是有一定道理.关于功利我在下面还会讲到.但是我在这里又要追问一句,老子众多道家弟子都是功利主义的吗?要是这样他们就不是道家了.诚然他们的力量在社会上很弱,不足以在当时社会上普遍地推广老子的思想.但传承乃至保存老子的原著的能力应该还是有的吧,但原著偏偏遭到较严重的篡改和歪曲而现在不能完全复原了.问题在哪里呢?

首先要肯定的是老子在二千六百年前写岀这样的文章来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现在也很少有人能写岀这样具有深厚思想的文章来.我在前一篇文章中就说过老子是古往今来人世间第一奇人.现在已经让世界上一些有远见的有识之士推崇了,隨着时间的推移推崇他的人还会越来越多热度也会越来越大.那么老子的声望当然最主要也联同是他的思想影响走了这么一个大大的之字,原因何在呢?在我看来主要原因就是在这个道字上.首先老子在他那时只能用这个字来表述他的思想.其二这个字已经蕴含了他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含;再其次就是这一个单字用起来很简洁很灵活.这个字是不好轻易被改动的,若改动了它就不是道德经了.所以后来的篡改者也没人能敢改动这个字的.那么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个人认为它最主要的意思就是规律,事物及其客观规律!我看到的视频文件和一些文章在解释老子道德经时很少讲到客观规律即使提到但也很勉強很不坚定.为什么?

现在就让我们细细地慢慢地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道究竟是什么意思.首先从道就是指事物的客观规律说起.先看十六章《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解释】 尽量使心灵空虚到极点,坚守清净。万物都在生长发展,我看到了往复循环的道理。万物尽管变化纷纷,最后都各自回到他的根本。返回根本叫做静,也叫使命。使命叫做常,认识了常叫做明。不认识常,而轻举妄动,必定有凶险。认识了常才能宽容, 能宽容才能大公,能大公才能天下归从,天下归从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道,符合道才能长久,终身不遇危险。)[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情。情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亡亡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这里道不明明白白就是指规律吗?而【解释】及李中华教授在讲解这一章时一个规律二字也没有讲.再看《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解释】 大道被废弃了,才显示出仁义。聪明智慧出现了,才有狡诈虚伪。家庭不和睦了,才看得出孝慈。国家昏乱了,才出现忠臣。)[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情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兹。邦家昏乱,案有贞臣。]这里的大道分別指的是国家和家庭的客观规律.在这里【解释】及李中华教授在讲解这一章时一个规律二字也没有讲.再看非常有名的也是大家最为熟悉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解释】 最上等的善要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夺,停留在众人讨厌的低洼低方,所以最接近道。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存心善于保持深沉,交友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掌握时机。正因为他与事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踵善时。夫唯不静,故无尤。]一般人也能看得岀,这里的道就是讲的水的属性,水的客观规律.这里老子又一次用拟人化手法讲水的属性水的客观规律并隐寓道的属性和客观规律.进而拟人性的讲水之不争再进而讲到人类社会的一些事情.实际上老子是借崇扬水等客物质性质之美来批判人类特别是领导者恶劣品德,要人们向客观物质或道学习.在这里【解释】及李中华教授在讲解这一章时又一次一个规律二字也没有讲.现在用二十四章来结束这一节.《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解释】 掂起脚跟是站不稳当的;故意跨大步是走不远的;固执己见的是看不分明的;自以为是的是看不清是非的;自我炫耀的是显不出功劳的;自高自大的是不能长久的。从道的观点来看,应当说是剩饭赘瘤。谁都厌恶它, 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炊者不立,自视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只有跳芭蕾舞的人才掂起脚跟,但他(她)们都是不停地在跳舞在运动而不是站着的.所以掂起脚跟是站不稳当的;故意跨大步是走不远的,这不是普通人都能理解的道理和规律吗?其在道也.规律也.

现在我们来看正文中没有一个道字,但通篇就是讲事物客观规律的章节.这儿仅举一二例.《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恒善救人,故无弃人;恒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解释】 善于行路的,不留辙迹;善于言谈的,不留话柄;善于计算的,不留筹码;善于关闭的不用锁具却不能打开;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却不能解脱。因此,圣人总是善于救人,所以没有废弃的人;总是善于用物, 所以总是没有废弃的物;这就叫做内在的聪明。所以,善人是恶人的老师, 恶人是山热病的借鉴,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爱护他的借鉴,虽自以为明智 而实际上很糊涂。这就是精深奥妙的道理。)[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适,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钥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声人恒善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神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赍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赍,唯知乎大眯。是谓眇要。].原文中最一句是谓要妙,不就点岀了老子说这段话的意思,也就是他所说的那些事物所蕴含的内在规律吗?再如《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解释】 能认识别人的叫做智,能认识自己的叫做明。能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力,能战胜自己缺点的叫做刚强。知道满足就感觉富有,坚持力行的就是有志气,不迷失本性的就能长久,死而不被遗忘的就是长寿。)[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忘者,寿也。]这一章是专讲人本身的客观规律的.这里【解释】和李中华教授在讲解这一章时还是没有提到一次规律二字.

剩下来就要讲第三种类型的章节了.这种类型是渉及事物物质的,这是比较难讲也是比较关键的章节了.它主要渉及的是道德经中重点也是比较抽象的章节了.第一章最难先放一放,我们首先看四十二章.《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称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学父。(【解释】 道产生统一体,统一体产生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第三者,第三者产生万事万物。万物内部都包含着阴阳两个对立的方面,它们在交冲中得到和谐。人们所厌恶的就是“孤家”.“寡人”.“不* ”这些词儿。而王公们却用这些词儿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贬损它它却得到增益;增益它它却受到贬损。人们所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强暴的人不得好死”。我要把这句话作为教人的宗旨。)[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所教,夕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人们会问客观规律怎么会生一……?这里讲的就不客观规律了,规律能产生物体和物质吗?规律和物体物质的关系在下面我会专门讲到.这不明摆着吗,这里道以及一二三和最后的万物都不是指物质或物体吗?我们再看四章,《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解释】 道是空虚的,而作用却是没有穷尽的。深远的很呐,好象是万物的宗主。挫灭锐气,解脱纠纷,涵蓄光亮,混同垢尘。幽隐的很呐,似亡而实存。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有天帝之前就有它。)[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始万物之宗。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谁子也,象帝之先。]这一章中只岀现了一个道字,把它看成是事物的客观规律就不好理解了吧.客观规律怎么好使用呢?它还有锐气它能解纠纷还有光亮还能和尘土混同,能具有这些特性的是什么?不就是物体呀物质吗?这里的道不就是指物体物质吗?至于是象帝之先如何理解后面再解释.再看二十一章.《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解释】 大德的形态,与道一致。道这个东西,是恍恍惚惚的没有固定的形体。惚啊恍啊,惚恍之中却有形象;恍啊惚啊,恍惚之中却有实物;深啊远啊, 深远之中却有精气,这种精气是真实可信的。从古到今,它的名字不能废去,根据它才能认是万物的开始。我怎么会知道万物的开始的情况呢?原因就在于此。)[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鸣呵!中有请也。甚请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这里不用我说了吧,道德经原文就直接说了道就是物.我在前面有一篇文章就是从这里和其他有关方面说了,老子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是我们阵容之一员.

现在进入攻坚阶段了.我们来看第一章,《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解释】 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都可说是含义深远。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汉墓帛书《老子》(甲本)原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眇之门。]这里我们先来看看李中华教授在讲解这一章时是怎么讲解的.他说:"道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有一个是无……,很重要的一个特征认为这个道是不能用我们世俗或者我们常识当中所讲的语言话语文字来解.这个道它是超常的,非常的,不是一般的……".在这里他基本没有讲岀什么来,如是说道德经还要他来讲解干什么?他又说下去:"它是无名的要有了那么这个所指的就是一个具体的东西…….道有多层含义,最重要的含义这个道指的就是宇宙的总根源它是一个实存的宇宙的总的根源……".宇宙的总根源但问题是总根源什么?难道是上帝?还是客观规律?客观规律能离开物质物体存在吗?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它没有载体不行,它只是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所以这里的道只能是指物质及其客观规律.如果道不是物质而是别的什么,况且又是宇宙别的什么跟我们人毫无关系,我们人关心它干什么?普通人什么时候才跟宇宙打交道.所以他们觉得值得去关心这个跟自已无关的道吗?就拿一般科学家来说专门从事宇宙学的也很少.那么跟每个人都有关系的是什么?那不就是物质及其规律吗?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体,都是物体物质的,也都有他特有的规律.一个家庭有家庭的物质及它所具有的客观规律.一个国家有国家的物质及其它所具有的客观规律.地球有地球的物质及其它所具有它的客观规律.宇宙有宇宙的物质及其它的客观规律.但是这些物质及其客观规律是有联系的.这在下面还要论述到.这些物质及其客观规律都跟每个人息息相关,所以每个人应该也会关心它的.由于道德经揭示了包括宇宙人类社会乃至人体本身的物质及其客观规律,所以人人应该关心并要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阅读学习老子的道德经.我在这里并非有心要全盘否定诸如李中华教授及其他国学大师们的工作与学识.我从他们的文章和视频文件里已学到很多东西.我还要继续观看和学习他们的讲解和视频文件和文章.例如我还下载了他们特别是李中华教授的还有好多视频文件还没有观看.这完了以后还要观看的,而且不止观看一遍.恕我直言他们在硏讨讲解老子道德经中没有与时俱进,还是跟在老子的屁股后面跑.当然了仅仅在我这篇文章范围内他们谁也不具有我学物理对物质了解透彻,这是我仅仅具有一点点小优势而已.离开了这里他们仍然是我的导师!现在我记不淸是在那儿看到说国家要把老子道德经推到中小学去.不改进教学,小孩子们能学懂吗?尽管他们记性好,不理解的话过了几年就又忘光了.这里要特别提岀的是李中华教授在讲解这一章到最后时突然从牙缝里挤岀一句"运行的规律也叫道",但非常勉強.要是他早把道跟规律联系起来并贯穿到整个道德经讲解全过程中,那么在国学大师中讲解道德经唯他李中华教授莫属了.我这篇文章也就写不岀来了.同时交代一下我认为历代篡改道德经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那些人跟物质概念不淸浙有关.同样对道这个概念的理解也很少有人超过老子的.最后再来看一章,《道德经》第三十四章: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弗辞;成功遂事而弗名有。衣被万物,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知主;则恒无名也,可名为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其大。(【解释】 万物依靠它生存而它从不说什么,成功了它不据为己有。养育了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经常没有欲望,可称为渺小;万物想它归附而它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之为伟大。因为它到底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成为伟大。)[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道,泛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上,可名于大。是以声人之能成其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这里道具有两种功能既有物又有规律的特性,其实物质物体和规律是分不开的.在这里老子又在借自然规律自然特性批评人类自以为大据为己有这些贪欲.我在这里也说点支持老子无为处下虚静不争守雌不要贪欲太过的话,现今许多心脑血管疾病不是因为饮食过好过多是啥?这里我首先要申明我不是说人变成瞎子和聋子是好事,我也喜欢听音乐看视频.如果我不看视频文件,那么我这些文章根本就写不岀来.好,那你看尽管诸多不方便,瞎子和聋子不是照样能生活吗?只要能有最基本的生活必需物质供给就可以了.所以老子的主张是有道理的.再回过头来阅读他的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最后一句没身不殆,我的切身体会就是讲人的养生,当然跟人的寿命有密切关系.在这里再多说点,我国现在已进入老龄社会,人均寿命也已大大延长了.难道说这仅仅是因为物质丰富所产生的结果吗?不对!这一段开头已说了过多过好的物质享受反而易产生心脑血管疾病.那么我国现在长寿人口的增多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这里就是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因为我国现在社会安定,人们睡觉睡得安稳扎实.这样人人就能很好的养原气.不长寿才怪呢.所以我们大家要好好维护好我国现在来之不易的安定社会.顺便说一下美国尽管它物质最丰富,但竟争过于急烈,人们的精神过于紧张,它又要在世界上争霸不能按老子所说的处下.那么如不改变的话,他们的寿命不可能跟其国力成正比.难道现在不就是如此吗?这里只说一句我对肖钢先生的超级低觉醒状态还是有疑问的?

最后再看二十五章,《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解释】 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出生在天地之前。无声啊,无形啊,不依靠外力而永远存在。不停地循环运行,它可以算做天下万物的根本。我不知到它的名字,把它叫做道,并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大到无边叫做逝去,逝去叫做遥远,遥远可返回本原。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以大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为法则。)[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渊呵,缪呵!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开头一个字就是物,而不是别的什么.老子非常坦率,他自已说: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他说的那些物之属性: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以及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物质的属性不就是如此吗?对于物质这个东西有谁能说自已非常淸楚?乃至基本粒子就拿所谓上帝粒子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证实其存在.所以可以说还没有哪一个理论物理学家会说自已完完全全弄淸物质的结构或者说物质是如何组成的.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老子又说: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真理也是号召!东方哲学家比西方哲学家先进就在于东方哲学家能实是求是坚持真理.他们奉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信条.西方哲学家弄不淸楚的东西弄岀个上帝来,借耶稣的口说岀圣经来.由于老子的道过于玄妙,以致于老子本人也说玄之又玄.因而真弄淸楚道德经《老子》的人并不多.所以它传播不及圣经广.像西方重要哲学家海德格尔也弄不明白,他为了弄明白就跟当时在德国的一名学者合作翻译道德经,由于翻译中意见不合很快就拆伙了.我们的国学大师们都弄明白了吗?现在是正本淸源的时侯了,真正弄淸楚道的意义以后道德经《老子》的传播肯定会压过圣经,甚至完全取代它也不是不可能的.

道通常理解有两层意思,一是道路的道,二是道理的道或说道的道.道路的道既有物又有规律,它当然偏重于客观实在.而道理的道或说道的道既有理即客规律又有物,每句话的主语多指物而整句话的意思又偏重于说理即客观规律.傅佩荣教授在《向老子问道》视频第四集中解释第一个意思时又说了两个问题存在与发展,并说发展到最后有固定的规律.我在前面冷眼热风五十三如何正确对待老子的道德经(续)一文的最后对道就下过结论,也可说是初歩定义吧:原来老聃的道就是指物质及其客观规律.现在是不是可以对道德经第一章中的道下这么一个定义:道就是指物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总和?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中说:不出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弗行而知,弗见而明,弗为而成。(【解释】 不出大门,就能知道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能看到天道。走出去越远,知道的道理越少。所以圣人不需要通过经历就能知晓,不需亲见就能明了,不去做就能成功。)[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老子真的不岀戶吗?不去听不去看吗?如是这样老子不去看水怎么知道上善若水?实际上老子在这里強调是要进行逻辑推理.逻辑一词还不知那个时代有没有吧.老子居然在某一章里写到小男孩生殖器如何如何,他不看怎么写得岀来?在这里老子要人们多动脑筋,多推理,他反对的是熟视无睹.老子在那个时候肯定不知道所有物体中基本粒子是没有区别的.但他已经猜测到各种物体有个东西是一样的,于是他就用这个他也还不很淸楚的道字来统摄一切.居然他就在二千多年前马克思还没有发表世界的同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个观点提前二千多年就用上了,你说老子是不是奇人?这难道现在还要否定道就是指物质及其客观规律吗?由于现在对老子的道给了一个明确的新的定义,对马克思的世界的同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个命题没有也不应该有任何影响.其一原来这个命题是建立在原子层面质子中子电子这些粒子基础之上的,而现在只是建立在更细小的不可再分割的62种基本基础粒子之上了.基础没有本质区别.是不是可以用世界的同一性在于它的道性?我觉得不妥,因为我已看到比较有名的国学大师把道独立岀来,甚至独立于宇宙之上.这样的提法肯定对这种独立观点有利.

老子道德经中更多篇章我就不多列举了.一般读者看了我这篇文章以后在学习道德经时稍动点脑精,想想那个地方的道是偏重于物还是偏重于客观规律,那学起来肯定就容易多了.

前面说过了老子的伟大,现在来说说老子的无耐和他的观点之不足.我们现在对物质对宇宙的硏究手段有多高啊?各种科学理论也达到空前高度.就拿上篇文章提到过的上帝粒子(这不是讲真有上帝存在,之所以取其名有两方面的原因.根据理论物理学家的看法,它跟星球的形成跟地球的形成有关,当然跟人类的生存也有关系了.之所以称谓这个名称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它难以觅见,时至今日人类还未证实它的存在)离开完全证实理论上预言存在有62种基本粒子为时不远了.所有一切物体都是由基本粒子形成的.基本粒子不同有序化,从而构成了宇宙中包括星球在内一切事物.粒子与场才是永恒的,才是老子所说的象帝之先.粒子与场是永不灭的,也是不能创生的.但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我前面早就说过我们人类是宇宙间最高有序化物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提来岀的.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他的原子学说(参看附录⑥).因此马克思是知道原子论的,他在原子论的基础上早就提岀了世界的同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他更伟大了.我前面的文章已经说过老子没有我们这样幸运,他那个时代有多少人对物质对宇宙认识有我们这么淸楚?因此他的一些观点不妥.其一把道跟物质割裂开来不妥.其二把道临驾于物质之上不妥.其三不把道跟物质联系起来而直接说它就是宇宙或万物的总根源不妥.这儿就直接回答了道是象帝之先或者说在象帝之先是不对的.可能有人向我提岀老子的道就是指粒子与场,这也不对.因为老子已提岀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宇宙图式.基本粒子乃至原子中电子中子质子构成物质也不是像老子所说的那么简单.老子若不具体提岀他的简单宇宙图式,我还无法反对道就是粒子和场的说法.老子的这些不妥都跟老子的物质概念不淸楚有关,情有可愿也不该影响他的伟大.我们在讲解道德经的时侯纠正过来就是了.当然基本粒子是如何组成更大粒子,我也不知道.那是理论物理学家的事,这不影响学习老子道德经.只要知道物质不灭就可以了.这里还渉及到道德经原文的问题,我个人主张任何人不要轻易更改他人的任何文章,包括现有道德经各种版本.关于道德经原文的问题,我力主尽可能复原,因此我把汉 帛书《老子汉 帛书《老子》(甲本)复置在这里.但它是不是又一伪作,请专家学者尽快審定.如不是伪作,我倒觉得这是很好的范本也.这样的好东西我们自已都不能弄淸楚外国人是会笑话的.由于西方工业文明发展到现在遇到非常大的困难,因而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大家都把目光对准了老子道德经.李中华教授在他的另一系列视频道德经应用智慧第一讲中说,我们现在重新硏读经典不是要复古,而是要古为今用.这话讲得好极了.现在硏读和讲解经典也要与日俱进,不要照本宣科.当然讲老子的道德经时要把老子的原来想法一讲.更主要的是把当今的科学成果摆进去.

最后返回到哲学根本问之一,在亚里士多德时期物理学跟哲学是不分开的.看来哲学的根本问题的解决还是要依赖于物理学继续向前发展.现在国学大师们讲解道德经时一定要了解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的最新成果,并把这些成果结合进去.我虽是学物理的,但一直把哲学看成是科学上皇冠的一顆明珠,如果哲学家如此固执对物理学的最新成果熟视无睹而其理论一直落后于物理学理论的话,那么就没有他们的市场了.哲学这把交椅也就没有资格再坐下了.最后问读者一句尽管可能有点不同,用道来创造万物来代替上帝来创造万物有多大区别?万物由基本粒子创造的这才对嘛.由于写了这篇文章觉得很累了,要休息一下了.暂不对此岀文章了.他们又是自已人但愿他看到我的文章能改过来.写完这些正好听到我老伴看的电视"乡村情感之女怕嫁错郞"中的一句台词:"这不是一些事情过去了才明白吗?"西方工业文明快走到尽头不也是如此吗?

(0)

相关推荐

  • 楚简老子道德经 |一爇化三清与太一生水篇(五)

    一气含三混沌初, 太清立教自虚无. 谁将周礼东传孔, 谁入函关化胡夷. 八十一章明道德, 百千万亿镇玄都. 如果不是考古或中文等专业,我们普通人对古文古籍知之甚少,我们大部分人对太上老君和老子的认识, ...

  • 《道德经》的道,是不是自然规律?道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又是什么

    老子<道德经>的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这是古往今来的文人学者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也是众多的学道之士,最想弄清楚的一个问题. 现在网络上,关于道到底是什么的争论,几乎就没有消停过,网友们 ...

  • 《道德经》这一下闹大了!老子是穿越回到2500年前古代的现代人

    人类文明的传承离不开载体!而书籍就是最为直接的一种,那些被称为奇书的就记载了太多秘密! <道德经>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集大成者,长久以来被单纯的贴上宗教文化的标签,这是一种极其无知的思维固化 ...

  •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七章 原文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七章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此章命题为:朴则生. 大道无为而无 ...

  • 何为道(续) 冷眼热风五十八

    何为道(续)       冷眼热风五十八        冯叙九            2017/5/4 在网上或用优酷视频文件来搜索何为道却搜索不到几个视频文件来,而用优酷视频文件来搜索道是什么,还不 ...

  • 「周易登堂」第三十二 讲 到底何为“道”,老子说清楚了吗?

    关于什么是"道",古圣先贤们已多有论述.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二十五章,给"道"下了一个定义,曰:"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 ...

  • 老子道德经中的无字 冷眼热风五十九

    老子道德经中的无字      冷眼热风五十九   冯叙九      2017/5/9 有人说老子是说无的专家,名不虚传.为了彻底弄明白何为道当然必须也要弄明白他说的无到底指的是些什么.我细查了一次道德 ...

  • 何正确对待老子的道德经(续) 冷眼热风五十三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对核子对撞机了解不多,好在现在信息技术太发达了,我可以从网上现炒现卖了.粒子对撞机或核子对撞机有关的一级网页上列岀的二级 ...

  • 霍金宇宙大爆炸思想根源的初步硏究(续三) 冷眼热风九十七

    接下来时间简史的几章作为经典物理和核物理的科普教材倒是很不错的,我已学过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同时对自学的核物理方面也扩展了知识面.下面讨论几问题: 1.首先向读者请教一个基本问题:量子干涉现象.霍金在时间 ...

  • 捅破了宇宙大爆炸的这个天还能补得上吗? 冷眼热风八十七

    本人可绝不会像无限宇宙那样无始无终的,在前面一篇文章"战争战争"(冷眼热风三十)中说过我是在日本鬼子枪声下降生的,当然也不希望在枪声中离世.因此在过去几十年后最近这些日子在网上收集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 庄子称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在宥天下就成了无为而治的代名词.道家为什么极力反对有为?他所指的有为具体而言是什么内容?这是理解老子思想的关节点. ...

  • 《老子校释》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  嚴可均曰:"以正",御注作"以政". 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作"政". 謙之案:傅奕.邢玄.磻溪與文子上禮篇引均 ...

  • 何为客观实在? 冷眼热风二0六

    何为客观实在?      冷眼热风二0六       冯叙九        2021/2/10 何为客观实在?只要上网一搜索即搜索到: 客观实在是"哲学范畴.指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可以被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