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

胸痹心痛这个病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并将其作为专篇论述。在《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篇中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这里,提出“胸痹而痛”和“胸痹心痛”,文中还有“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我认为,这里既包括胸痛、胸痹心痛,还有胃脘痛,或者胸痹心痛连及胃脘痛。在《内经》里,没有“胸痹心痛”这个病名,其中“心痛”病的论述,有些类似于“胸痹心痛”。唐代的《千金要方》在卷十三中列有“心腹痛”和“胸痹”,基本重复《内经》和《金匮要略》的论述,但有所增加,并列有诸多方剂和针灸治法。此后,历代诸家,大多数均将胸痛,胃脘痛,心腹痛,胸痹心痛,混合论治。元·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心脾痛》中,更明确指出:“心痛,即胃脘痛。”书中没有胸痹、胸疼的记载。明清时期,陆续将心痛和胃脘痛加以区分。如《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云:“或问,丹溪言心痛即胃脘痛,然乎?曰:心与胃各一脏,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岂胃脘痛即心痛者哉。”书中认为除“真心痛”外,余者均属胃脘痛,但胃脘痛亦有上攻为心痛者。《证治准绳》还另设“胸痛”,在“痞”证中单列“胸痹”一项,其内容很简单,只列《金匮要略》的几条原文。并将痞和胸痹作区别,“心下满而不痛为痞,心下满而痛者为胸痹”。又把胸痹错归于痞,病位定于心下。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内科学讲义》中,只有“胃痛”和“胸痛”。“胸痛”中云:“本篇所讨论的胸痛,实即《金匮》中所论述之胸痹。”但只有二个证候,一是“寒邪壅盛”,二是“痰浊壅塞”,用方都是《金匮要略》胸痹中的方。七年制教材《中医内科学》,有“胃痛”和“胸痹”,没有胸痛。在“胸痹”中说明“本病多与西医学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等心脏疾病相关”。在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中,分为阴寒凝滞、痰浊闭阻、血瘀气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六型。1995年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以下简称“行标”)中列有“胃脘痛”“胸痹心痛”,未设“胸痛”。“胸痹心痛”病中指出:“胸痹心痛是由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而致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症的心脉疾病。多见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在证候分类上有心血瘀阻、寒凝心脉、痰浊内阻、心气虚弱、心肾阴虚、心肾阳虚六类。与《实用中医内科学》相比,其中“寒凝心脉”“血瘀痹阻”“痰浊内阻”“心气不足”四者相同,未有“火邪热结”和“气滞心胸”,还有阴虚、阳虚两个证候相类似,心阴不足和心阳不足,“行标”都加个“肾”,即心肾阳虚和心肾阴虚。

【辨证论治】胸痹心痛是指以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不得卧等为主症的一种心系疾病。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则喘促等。多由劳累、饱餐、寒冷或情绪激动而诱发。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本虚可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标实为血瘀、痰浊、气滞、寒凝。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诊断以膻中或心前区疼痛、憋闷为主症。表现为胸骨后或胸膺部发作性疼痛,常为绞痛、刺痛或隐痛;疼痛可放射于左肩背、左臂内侧、颈及咽喉等部位,时作时止,反复发作;疼痛一般持续数十秒至十余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休息或服药后可缓解。多伴有心悸怔忡、短气乏力、呼吸不畅,甚则喘促、面色苍白、自汗等。临床以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血瘀、气滞、痰浊、寒凝的病机为主,可见相应的舌象、脉象。中年以上人群多见,常因劳累过度、七情过激、气候变化、狂饮饱食等因素而诱发。部分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相关检查可见心电图ST段压低,T波平坦或倒置,变异型心绞痛相关导联ST段抬高。心电图无改变者可做负荷试验。发作不典型者,需观察硝酸甘油的疗效和发作时心电图的改变。如仍不能确诊,可多次复查心电图、负荷试验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诊断有困难者可作放射性核素检查或冠状动脉造影。基本病机分虚实两大类,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实证有气滞、血瘀、痰阻、寒凝。心气虚弱证用养心汤加减,心血虚少证用四物汤加减,心阴亏虚证用生脉散加减,心阳不足证用参附汤和桂枝去芍药汤加减,心血瘀阻证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气滞心痛证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合橘枳姜汤加减,痰浊内阻证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寒凝心脉证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合通脉四逆汤加减。常见证候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证、气滞血瘀证、痰气郁结证、气血阴阳俱虚证、心血瘀阻证。

附:辨证施治的处方法则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精髓,我们讲的理法方药,实际上就是辨证施治的过程。理就是辨证,通过辨证,确定病位、病性、病情、病因、病机。辨现证很重要,病证里的重点是辨现证,就是当前是一个什么情况,辨当前的证。通过辨证得到一个证型,依据证型确定相应的治法,即“法随证立”。治法确定后,依法选药组方,即“方从法出”。一个好的医生,我看就是两条,第一就是辨证准确,第二就是处方严谨。辨证要很准确,一个医生要辨证准确,要有相当多的经验,而且要理论娴熟。我强调用中医思维、理论辨证,不能中药西用,也不能按中医辨证,用西医的方法治疗。中医治病是治人,同样的病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处方,无论男女、老少都有区别。地域不同、时间不同、人物不同,虽然都是一个证、一个法,处方用药也不尽相同。确定证型、治法后,最关键的就是处方,处方就是用药。处方法则,涉及君臣佐使,君臣佐使就是处方法则。方中的君臣佐使地位的确定,是以药力为核心的,药力不同,它在方中的地位也不同。君药君药是处方中主要的药物,起主要作用。君药对病证来说是针对主证的,主证定下来,选的君药在方里药力最大,起主要作用。“主病之谓君”不错,是正确的,是必须尊崇的。在主病之谓君的前提下,应加上“力大者为君”,只有药力大才能起主要作用,针对这个病的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如果用错了,就治不好这个病。想让它做君药,必须让它药力最大,让它起主要的作用。君药对于方中其他药物来说,起支配作用,统率方中其它药物,其它药物都是为君药服务的。君药起主要治疗作用,其他药物都得辅助君药,要选臣药,臣药一定要服从君药。君药药力最大,力大者为君。如何判定药力的大小,我们提出一个药力判断公式,即药力=药性+药量+配伍。清楚了药性,还要看药量。药量是标识药力的,处方得有药量,没有药量没法调药,没有药量确定不了药力大小,分不清君臣佐使。一般来说,在两个药的药性基本相等的前提下,药量大,药力就大。药方必须得有药量,没药量不叫方。一般的君药药量大,药量大药力就大。臣药臣药的药力一定比君药小,“不可令臣过于君”,比君药药力大,它就是君药了。臣药帮助君药起治疗作用。中药都有偏性,用药物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这就叫治病,以偏治偏。要充分运用它的优越性,同时降低或者是减轻不良作用。用臣药帮助君药,如果臣药与君药药性相同,这就叫正面帮助。另一种情况,臣药与君药药性不同,配伍后能加强君药的作用,这是从侧面帮助。臣药还可以直接治疗兼证。从药力上看,臣药药力一定比君药小,比君药小才是臣药,是臣药才能服从君药的指挥,帮助君药。佐药佐药药力小于臣药。佐药能治疗兼证,兼证也叫次证,次证也分轻重。次证重,药力就大一点,次证轻,药力就小一点,要针锋相对,恰到好处。佐药能帮助君、臣药起治疗作用。佐药对君药、臣药也可以起制约作用,可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反佐药,是指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即相反相成。特别是病情严重时,比如亡阳证,要用大辛大热的附子、干姜回阳救逆,而在内是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会出现拒药不纳,这时可加少量人尿和猪胆汁,引辛热之品直达阴寒之地。人尿、猪胆汁就是反佐药。使药使药的药力,类似于佐药。使药的药力不会太大,在方中不起主要治疗作用。使药具有引经、调和药性的作用。药物都有各自的归经,如果方中药物不能直达病所,这时可以加引经药。方剂的配伍,是调控药物在方中药力大小和作用趋向的间接因素。通过配伍,可以加大药力,也可以减缓药力,还可以改变药性,改变作用趋向。药物自身有多种功效,配伍直接影响其在方中表达何种功效。

(0)

相关推荐

  • 著名中医药专家的药病相宜论

    千百年来,中医药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发现.创制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方药.这些作为经验结晶的方药,针对某些病证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配伍组合,具有较鲜明的特点,可称为药病相宜. 具体而言,即所选药味有纠偏之能, ...

  • 瘀血阻络,经常头痛眩晕、胸痹心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3个中成药标本兼治

    高血压在中医看来,其中一种病机就是血瘀,由血瘀引起的供血不足和动脉硬化,常表现为头痛,痛的部位固定,就如针刺一样.患者常感到口干,口唇和舌头的颜色发紫发暗,有瘀点,舌下可见脉络曲张,脉涩(脉搏摸起来细 ...

  • 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多数属于太阴病,里证.寒证,分轻重虚实辨治.属于上焦阳气不通,阴邪阻滞而"胸背痛"者,用栝楼薤白白酒汤:夹有痰饮上逆,出现不得卧."心痛彻背"牵引性疼痛 ...

  • 《金匮悬解》卷十六——胸痹心痛短气

    金匮悬解卷十六 内伤杂病 胸痹心痛短气九章 胸痹.心痛之病,浊阴逆犯清阳,责在肝肾之阴盛,心肺之阳虚,而其原,总由于中气之败.胃逆则浊阴不降,脾陷则清阳不升,是寒水凌火,风木贼土之根本也.阳宜降也,阳 ...

  • 『名医经验』刘启廷经验方解读 益气活血汤治胸痹心痛

    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是以病位和病机命名的,乃由于心脉痹阻不通而引起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证: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 ...

  •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肌耗氧量和冠状动脉供血供氧量间不平衡,出现心肌供血不足所致的心肌损害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和闭塞,故简称冠心病.粥样硬化病变使管腔狭窄 ...

  • 疼痛辨证的经方思路·头痛咽喉疼痛肩颈手臂疼痛胸痹心痛胸胁疼痛心下痛腹痛腰腿疼痛周身疼痛

    导读 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往往是患者在倾诉自己的病症时,最先表达出来的痛苦.同时,疼痛也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论述最全面,治法最丰富的病症之一.本文介绍彭坚作者根 ...

  • 『名医经验』范新发治疗胸痹心痛经验点滴

    范新发主任医师是河北省首届名中医,第一.三.四批河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40年.在治疗胸痹心痛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随范老师学习,现总结 ...

  • 胸痹心痛针灸治疗处方与部位方法

    胸痹心痛是指外邪侵袭,或是内伤诸疾上犯心胸,引起气机不畅,心脉痹阻,而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病因病机 心为"君主之官""神之舍也&qu ...

  • 『金匮要略』(八)胸痹心痛短→九痛方

    九痛方中附狼牙,人参干姜吴萸巴: 寒痰血虫诸般痛,温杀虫结效可夸. 组成:附子.生狼牙.巴豆.人参.干姜.吴茱萸. 功效:祛寒散结,杀虫温通. 主治:脘腹痛暴作,得温则痛减,恶寒喜暖,口和不渴,或喜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