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谢志 || 千年古道香火浓

几百年前从这里吹过的西南风,夹带着南宫岭上的袅袅梵音,又轻轻地拂过著名的南桥,听得出,仍是那个悠扬的音韵:南无阿弥陀佛。

——题记

鉴江边,古道旁,南宫庵群飘出的香烟,浓浓淡淡,飘飘渺渺,那里是古城最闲然幽静礼佛修行的去处。

古城之南,山青水秀,南宫岭下,树影斑驳,昔日的古驿道紧贴岭脚,沿着蜿蜒悠长的江岸,西出南去,飞尘滚滚,延绵数百里,远通梅菉廉琼等地。东坡南贬,扶着拐杖走远了,身影还在;官差夹着瘦马跑远了,蹄印还在;挑夫躹着腰身走远了,汗渍还在;南下大军肩扛使命走远了,美谈还在;往事背着日子散失了,南宫岭上的香火还在,漫长岁月留给古驿道的累累痕迹,现在已被尘封在厚厚的水泥道路下面了,可它深深的情怀和沉长的故事还缭绕在古道上。

古驿道自府城新安街大陵驿起,南行数里,便到了南关“兴文桥”,俗称南桥。这座古桥历经四百余年风吹雨浸,至今仍人来车往川流不息。桥墩掩蔽在藤蔓绿叶之中,青砖模糊可见;桥面坎坷不平,两侧苔藓墨绿,芳草萋萋,不知被多少脚印打磨过的长条石板,光洁润泽,只是初生的雕花桥栏,仅剩丈余了。

昔日的“兴文桥”,是古城的南大门,它曾经背负着军事防卫的重任,据说民国初期还有卫兵持枪守护。几百年前从这里掠过的西南风,夹带着南宫岭上的袅袅梵音,又轻轻地拂过著名的南桥,听得出,仍是那个悠扬的音韵:南无阿弥陀佛。

过南桥,就到了“南天胜地”,眼前的碑刻“捷步南宫”,勾起我许多回想。我连自己都记不清“捷步”这里多少回了,我来这里做什么?不是因为崇信神圣的佛教,不是祈求众佛的庇护,也不是为了心灵得到某种慰藉而来此忏悔,我只是来这里感受圣殿的庄严,佛祖的威风,谒拜者的虔诚;我只想沿着这条古道,踏入花间幽径,寻觅翘角的飞檐,深掩的重门,雕花的窗棂,青绿的石阶,幽淡的檀香,滴翠的风铃,来丰满我浅薄囊空的灵感,好让我的拙作能够充实和畅顺一些。

飘渺空灵的南宫岭,香烟萦绕,钟鼓悠扬,庵堂肃穆,寂静清朗。于此修行的比丘尼戓信众或香客,早晚诵经礼忏,磬钟木鱼,佛音梵呗,宛若天籁。沿古驿道前行百余米,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宝莲庵。从明代天启年起,此处曾“数易其主”,开先河的是道观,不久道士拂袖而去,来了和尚,嫌庙小,又搬走了,最后来了尼姑,立地敬佛,易名宝莲庵。庵堂几经修缮扩建,如今已是楼堂高矗,殿宇巍峨了,佛祖佛爷们碰上了盛世,住得也安乐多了。

有报道称,主持释妙因,50多岁,笑容可掬,是高州本地人。当年她不知道什么叫佛教,连和尚与尼姑都不懂,只是经常到庵堂玩,喜欢庵里的恬静清雅,钟爱后院的满庭兰花,时常清香满袖,净手焚香。回到家里,渐渐吃不下肉,父亲知道她喜欢庵堂,又或许是她前世的缘分,只好说,出家就出家吧。红尘滚滚,世事离奇,信不信由你。

偶读到一首清代诗人宋泽元游复龙庵留下的五律,我们可以从中知道旧时的南宫岭是一个人烟稀少森林茂密的地方,复龙庵更是落寞凄清:

久觉禅心寂,游踪问复龙。
山深不见寺,林杪忽闻钟。
拾级苔痕滑,巡檐花影重。

旧诗糊四壁,扑面尽尘封。

现在的复龙庵已经今非昔比了,庵堂雄立于岭巅之上,黄墙金瓦,造型古朴,殿堂两进,天井左右有回廊贯通,仿明代建筑风格。重修的山门前,写着一副在许多佛门圣地都可以读到的对联,稍觉俗套: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一日闲逛,偶见废弃山门残存的对联,只觉其意境甚合此庵气韵,我不忍它深厚的文化积淀,或在某一天突然消失了,所以抄录于此,存于世上,联曰:

复龙磐踞高峰,地势钟灵增吉庆;

古庵俯瞰鉴水,天然毓秀集祯祥。

庵门左侧与西岸宝光塔遥相对望,风光旖旎,常登封面的美图《南宫塔影》便出于此处。

传说当年有个南宫太子因避战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逃难至此,太子向菩萨许愿,如若幸免于难,日后得以继承大位,定重修庵堂,再塑金身。后来太子果然青云得志,便前来参拜还福,捐资重修此庵,并赐名“复龙庵”。当地人为纪念南宫太子的功德,也将此岭称作“南宫岭”。

从复龙庵沿着斜顺的水泥道路往下走,就到了纪念岭南道教祖师潘茂名的“潘仙观”。玄门精巧庄严,气宇非凡,两边的镌金对联,嵌入古城名景,颇接地气,让人读后倍感亲切:

恬倚榜山万丈灵光连北斗;

雅朝鉴水千秋道气贯瀛台。

这是一座仿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雄伟壮观,古朴高雅,殿堂肃穆,气度非凡,观内供奉着道教天尊和潘仙、冼太等各路大神,终年信客如云,香火延绵。潘茂名生于西晋太康290年,传说他凿石为船,救人离难,设炉炼丹,悬葫济世,造福苍生,为彰其功德,皇命封敕,以其姓氏设高凉为潘洲,建茂名县,之后改为高州县(市)。

己亥春日闲游至此,见玄门内外,装扮一新,潘仙驾鹤临凡的铜色塑像,矗立在天井的花丛之中,面容慈祥,熠熠生辉,仿佛潘道士回访高凉,问候百姓。我借景抒怀,拈得陋诗一首:

花团锦簇百花开,疑是潘仙天外来。

凝立玄门深一躬,只求自在不求财。

回水庵,因座落在“鉴水回流”的地方而得名。

对岸钟声同绕韵;

双流潮汐作回栏。

这副用岩片镶嵌在庵门两边的对联,借景托出庵堂的幽雅环境。二六时中,涛声拍岸,宛若梵音轻唱;塔影江流,古榕挂绿,红符飘逸,风景这边独好。

从观山顺流而下的鉴江水,过瀛洲岛便成了“双流”。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流到庵前的江水,会旋成一个个旋涡往回倒流,就像静止了片刻,借此与众佛道个别,然后又依依不舍向西南流去,多么有灵性的江水啊!

座落在岭东半山处的文昌宫和阿婆庙(即天后宫),全靠信众的施舍活着,虽气度显得有点寒酸,但沾带着古代进士的名声,其历史文化底蕴却比一般的庙宇都深厚。

拾百级台阶而上,听梵音低回,自觉进入了“神的境界”。据守庙老伯说,清末时,文昌宫原来在广谭,后经杨頣提议迁到这里,或许是贪恋南宫岭的风水,又可能是为了亲近府城鼎盛的文气和官气吧。

站在文昌宫门前,我不敢相信如此小庙之门联,竟是大文豪杨頣拜题,联曰:

以文字,传圣贤心,精神万古;

用经典,阐豪杰志,伟业千秋。

邑人杨頣,高州城西广潭村人,清光绪进士,相传曾于回水庵水月阁潜修苦读,蒙佛之恩泽,得以一举成名,官至兵部左侍郎兼署工部右侍郎,相当于今天的部级官员。如此高官,为一间小庙题联,估计在远近之庵堂庙宇中,除此之外,别无分号了。

宫门前面,堆放着“破四旧”毁庙后残存的四方形石柱,可惜已断成长短数截。石柱三面刻有楷书,水洗后勘看,可见杨頣手书对联,因石柱不全,上联只寻得三个字:
与同人,□□□□,□□□□□□□,□□□□;

为古圣,拾遗寻墜,即种得三生善果,几世灵根。

落款:“丙寅小阳月古潘州杨頣拜题”。

上联那十五个散失了的字,字字珠玑,或许永远散失了,甚为可惜。

水流阿婆择址南天圣地;

天后圣母钟灵绿水青山。

高州府阿婆庙门前的这副对联,大概就是这座庙的来历了。

在一个鉴水暴涨的日子,从上游流来一尊菩萨,搁浅于此。水退了,菩萨却没有走的意思,好像有意入籍高州府“南天胜地”。冥冥之中,皆是缘分,信众将菩萨请上山,净身更衣,起名叫“水流阿婆”,就地焚香供奉。后来大家觉得这大水流来的菩萨好灵验,便集资建起了阿婆庙,定名为“天后宫”,阿婆也随之晋升为“天后圣母”,又称“十八奶娘”,据说求子最灵,终年香火不绝。

自然和谐,天人合一。如果“水流阿婆”真的有灵有性,有情有义,一定会感谢城南信众当年的好心收留,虔诚供奉,也一定会保佑八方信众,年年福祉,岁岁平安。

南宫岭下的古驿道,虽然少了点原生味道,少了点苍然古朴,可它历千年颠簸,任风雨洗礼,至今南桥犹在,古道通畅,这大概是托了岭上神佛的荫庇吧。每次踏上这条古驿道,仰望南宫庵群,看袅袅香烟飘过,听暮鼓晨钟奏鸣,有如翻阅古城醇厚的历史。

□初稿于2018年8月

□重修于2020年7月

(0)

相关推荐

  • 闽南人的「解忧杂货店」

    闽南的宫庙似乎有一种很奇特的能力.在这间"解忧杂货店"里,无论多心烦意乱,只要踏进这片净土,心就能得到清净和安宁,烦恼好像也会消除.  4月第二周  闽地多兴建翼角翘飞的宫庙寺院, ...

  • 宜昌边边(89)

    △肖家巷老照片,宜昌四中围墙内即是华严寺 78.神秘的华严寺 据史料所载,民.国时期,肖家巷里曾经还有一座华严寺,可是无论在笔者的记忆还是宜昌边边的一些老住户的印象里,似乎难觅踪迹.为了尽可能的还原历 ...

  • 修道者为何不自己建庙获得香火?

    修道者为何不自己建庙获得香火?

  • 樊湖马桥古道传奇

    樊湖马桥古道传奇 人们只知道樊湖樊川水道,然而对樊湖陆上古道却是一无所知.但是历史并没有忘记,<武昌县志·城郊图>标有芦洲马桥的地名(樊口沿江西二十里).今天我们在建设历史文化名" ...

  • 黄梅佛教历史

    声明: 1.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本微信公众号后台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广告为腾讯微信公众平台系统自动加入,各位可随意点击. 3.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 4.本 ...

  • 【散文】谢志 || 文笔生花铭岁月

    文笔生花铭岁月 文 / 谢  志 传说每当旭日东升,晴光朗照,文笔塔的影子就会落在几里地以外的学砚塘中,如巨笔蘸"墨",又似池中洗笔,可谓奇观妙趣-- --题记 就为沾点文气,我不 ...

  • 【散文】谢志 || 浓浓乡情高州籺

    浓浓乡情高州籺 文/谢志 高州人对籺有着无限深情的执念,不只是冬至吃,过年吃,家里有喜事的时候也吃,它包裹着童年的记忆,蕴含着家乡的味道,酿满着游子的乡愁,它不只是食物,而是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

  • “亚洲毒王”谢志乐落网:年赚千亿却不敢露面 出入带8名泰拳高手

    来源:环球人物 被拿来和<福布斯>十大恶人榜榜首相提并论,可见"亚洲毒王"势力之大.行事之恶劣. |作者:东月 "亚洲毒王"谢志乐(Tse Chi ...

  • 赵志云【散文】走近千年古树润楠王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走近千年古树润楠王 文//赵志云(湖北宣恩) 2019年3月27曰 ...

  • 赵志云【散文】 穿越千年的世界文化瑰宝一一大足石刻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穿越千年的世界文化瑰宝一一大足石刻 文//赵志云 2019年5月2 ...

  • 日暖东山去 松门数里斜 商宏志|东山古道禅意浓

    商宏志|东山古道禅意浓 作为本乡本土的黄梅人,每年到五祖寺的次数不少,但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悟.相比上山的路径,我更喜欢余暇之时,悠闲地走一走东山古道.试想,春来林间踏青,夏日松下听泉,秋季古道赏红叶, ...

  • 谢志萌║追忆那魂牵梦绕的家乡(散文)

    家乡,是我心中镌刻痕迹最深的山水画.离乡多年了,记忆开始渐渐地在某些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袭来,好似一习凉风掠过荒原,颇让人感伤. 于在外的人而言,人世间,最觉亲切的永远是家乡的那一缕乡音,最是依恋的永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老骥伏枥志千里​II王微波(陕西省)

    老骥伏枥志千里 ☆王微波(陕西省) 退休后如何欢度余生,我选择了学写旧体诗. 从回家休息的第一个年头2020年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关注并加入<中国诗歌网>被认证为蓝V诗人算起,到我受到 ...

  • 【散文】谢志 || 古城记忆之一、二

    古城记忆之一 古城有条城墙街  文/谢志 时过景迁数百载,那些布满箭痕,划满战争符号的"城墙砖",仿佛还弥漫着当年的硝烟气味,它真实地记录着高州先人英勇杀敌,保卫家园的伟大功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