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夏至节

如果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在 [喜马拉雅FM] APP 中搜索“大锤说史”关注收听过往节目)

友情提示

我们 “BT历史零售” 公众号正式更名

“大锤说史” 

感谢各位读者老爷的一路支持!虽然

名字不“BT”了,但是内容依旧“BT”!

明天6月21日,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最长、夜晚最短,过了夏至这一天,白天就一天比一天短了。

在我国古代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夏至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日。但是如今,夏至原有的传统节日内涵已经消失无踪,夏至节消失而夏至犹在。在夏至来临之际,大锤就为列位读者听友讲述,我国夏至节是如何消失的。

夏至是我国出现最早的节气。根据《尚书》记载,我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春分、秋分和夏至、冬至这四个节气。而在《周礼》一书中,每年的夏至日,都需要祭祀地神。按照先秦古人的脑洞,地神主要是管灾害瘟疫之类的,祭祀地神就是希望防灾减灾的。

古人之所以选择在夏至这一天祭祀地神防灾减灾,主要原因是夏至这一天被古人认为是至阳之日,也就是阳气指数爆棚的日子,从这一天以后,白天日照时间逐步减少,阴气指数逐步上升,一直到冬至那一天达到阴气的顶点。而地神的属性就是阴,所以选在夏至这一天祭祀它。

周礼的这种规定,在儒学从汉代上升为统治思想之后,就成为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封建君主一直沿袭遵守的夏至活动。比如在如今的北京城,我们仍旧能够找到封建王朝当年在夏至节这一天举行国家祭祀大典的遗迹。这就是保留至今的方泽坛,说这个名字可能还有一些读者听友不太了解,其实这个方泽坛还有一个比较普及的大众名字叫做地坛,地址就在今天北京的地坛公园。

所谓方泽,就是古人沿袭天圆地方的错误认知,在地上挖一个方形的水池,储上水,这就是方形的水泽了,也就是方泽,然后在水中央设置祭坛,这在古人观念里就可以代表“地”了,所以地坛也叫做方泽坛。

皇帝带头搞这一套夏至活动,必然有带头效应。封建王朝统治上层的这种做法,在古代民间也逐步形成了在夏至祭祖的习俗。从战国时期开始,这种习俗就出现了。《管子》一书中记载,在夏至日这一天,同族之人要聚集起来祭祀先祖。因为夏至前后也是春小麦收获之时,因此常常用新麦来充当祭祀贡品。

祭祀的主要内容,就是希望祖先能够护佑家人身体健康、农业生产顺利等等,因为与农业生产有关,因此我国古代民间的夏至日祭祀中,也常常会祭祀一下地方性的特殊神仙,比如在江南地区就流行过祭田公田婆,来保佑自己接下来的农事顺利。

因为夏至节在古代被统治阶级和普通老百姓用来开展活动,因此也出现了一些夏至的饮食习俗。比如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南方的人们在夏至节这一天就流行吃粽子,那个时候粽子还没有完全成为端午节的独有食品,到了唐代,夏至节的时候人们流行吃烤鹅。清代,北方的北京、山东等地人们流行在夏至节这一天吃过水面,而南方则很多地方流行吃夏至粥,这种粥是用小麦、红枣、红豆等等再加上糖煮成的。

说到这里,列位读者听友大约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那就是夏至节在我国古代是有历史、有制度还有风俗的。但是为什么如今夏至节却消失了,只留下了夏至呢?

大锤先解释一下这其中的直接原因。首先是封建王朝的覆灭,让古代夏至节最高级别的行动倡导者——封建皇帝也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比如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就没参加过一次夏至祭典,那个时候他年纪太小,而他还没长大,清朝就已经完蛋了。

儿时溥仪

而力推夏至节的封建社会上层统治者的消亡,则加速了民间淘汰夏至节的速度——本来,夏至节附近就有一个高度发达的节日“端午节”,它俩在时间上挨的比较近,一般情况下就容易出现资源集中到哪一个节的情况。而自诞生以来,端午节逐渐强势,夏至节的功能就已经逐渐转移到了端午节期间,封建王朝上层被历史终结,导致本来就已经居于劣势的夏至节更加雪上加霜。

在这里,大锤再多说一句,其实类似的节日功能合并的情况,还出现在了寒食与清明节、秋分与中秋节,冬至与新年等等。对于民间老百姓来说,由于自身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最重要的是物资有限,当遇到两个挨得比较近的节日之时,往往会最终做出一个二选一的抉择,而这个抉择虽然漫长,但是最终基本都是以一个节日加强、一个节日式微而告终。

当然,以上只是夏至节消失的最浅显解释。夏至节的辉煌不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古老的中国最终告别了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封建统治者之所以重视夏至节,把国家大典安排在这个时间段,其最强大的动力就在于,夏至时节,我国大江南北迎来麦秋,正是农忙的旺季。同时夏至之后雨水和阳光都将大大增强,是庄稼的重要生长期,同时也是病虫害和各种天灾的高发阶段,更需要大量劳动来确保田间管理。

因此在以农业经济为重中之重的封建王朝时代,无论是统治者的祭祀地神,还是普通老百姓的祭祀祖先,其实都是在夏至的农忙间歇里,通过举行这些习俗仪式,祈求正在面临关键时期的农业生产能够顺顺利利。这才是夏至节能够存续千年的关键。

而随着社会进入工业化、信息化时代,农业虽然非常重要,但是已经不再是过去封建社会时代的国之唯一根本,在这样的情况下,围绕农业铺开的夏至节及其传统,也就自然而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锤在这里开个脑洞来大胆预测一下,未来如果真的有一天,又出现了类似夏至节之类的为国家基础产业祈福的仪式,恐怕仪式内容再也不会是围绕种地展开了,没准是炼出第一炉钢、或者是敲下第一行代码吧。

热门推荐

解密粽子的千年之战:咸对甜!三角V筒圆!

勋章前传:功牌秘史

三大迷案,为120年前的戊戌变法兴亡定调

非正常历史研究人员,专注历史销售几千年~

我们以史为镜,可以照亮你的美

大锤说史

想看有趣的历史八卦

(0)

相关推荐

  •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有什么区别?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是道教中的节日,分别来祭祀中国古代的三官.上元祭天官,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每个节日祭祀的对象不一样,习俗也有所不同. 上元节是指农历正月十五那一天,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

  • 四大祭祖节日

    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分别是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礼敬祖先.慎终追远,表达对祖先的孝敬和不忘本,可分为家祭.墓祭.祠堂祭等形式. 四大祭祖节日 除夕, ...

  • 年年都在过清明,你知道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吗?不只是祭祀那么简单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但是又不是一个个简简单单的节气,更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之所以成为节日,和寒食节有很大的关系. 寒食节是古人们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设立,相传晋文公为了迫介 ...

  • 中国传统节日风俗习惯总结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除夕 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 ...

  • 四大鬼节都有哪些 四大鬼节是哪几个节日

    我国四大鬼节分别为清明节.中元节.上巳节.寒衣节,而它们的时间分别为公历四月五日.夏历七月十五.夏历三月初三.夏历十月初一.清明节:这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其主要活动为祭祀.祭祖,文化底蕴丰厚,遂形成了 ...

  • 今日清明节 这些习俗您了解多少?

    今天我们迎来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它又被称为踏青节.三月节,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节日.清明节历史悠久,已有两千五百多年.< ...

  • 为何俗语说“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老祖宗的经验受教一生

    中国农村有句俗语叫做"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到了夏至这个节气后,夫妻最好分房各自睡,不过这是为什么呢?这还得从夏至这个节气说起. 我国老祖宗的智慧不可小觑,传 ...

  • 明天就是夏至节了,关于夏至节的农村俗语有哪些,怎么理解?

    又是一年的夏至节到了,2021年的夏至节,是6月21日11时32分到来,夏至节这一天到来,也预示着炎热的夏季真正的来临,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进入三伏天以后,天气的炎热达到了极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非常 ...

  • 农村俗语“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你有听过吗?夏至有多重要

    我们都知道,中华5000年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乏流传下来一些谚语俗语,大家也都清楚,那是老祖宗一辈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朗朗上口,方便记忆.直至今日,有些依旧被大家流传使用. 相对来说,老祖宗流 ...

  • 散文 | 满头飘雪的夏至节

    文/王乐群 2021年6月21日上午,我来到久违的老年大学文学班代课. 代课的好处是重温旧梦,代课的坏处是夜不能寐.回忆2010年那个多雪的春天,我第一次来到文学班课堂.那时班里只有7名学员.我至今忘 ...

  • 俗话说:“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要歇多久?一个月还是半年

    夏至已过,民间有句俗语说:"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意思就是夏至之后,夫妻要分开居住,各自休息.为啥要"各自歇"呢?到底要歇到什么时候?是一个月还是整个后半年 ...

  • 俗语“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存在很深道理

    俗语"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存在很深道理 俗语"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不只是说法,也有很深道理存在 不过夏至不热,不过冬至不冷,夏至和冬至是全年最冷和最 ...

  • 俗语“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啥意思?还有哪些日子要注意?

    夏至,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古人云:"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自此之后,意味着昼短夜长,阴气生而阳气始衰,一年中的高温天气接踵而至. 虽说夏至酷暑难耐,却 ...

  • 六月初六,一个正在消失的中国节

    物道君语: 明日,六月初六,年过一半,你可知这天也曾是中国的节日? 如今却被人们遗忘. 究竟是为什么使得那些节日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而现在,那些传统节日仍然在消亡着,感知生活的能力也在一点点失去-- 节 ...

  • 十月寒衣节,正在消失的中国节

    你知道,今天是中国的寒衣节吗?你还在过寒衣节吗? 也许,你家里还挂着南瓜灯,也许你前几天还打扮成鬼怪,你也知道一个叫做万圣节的日子,是在追忆亡灵. 可你知道,中国的寒衣节是什么日子吗? 中国有三大鬼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