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到切入点
转:金华的博客
台湾首富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932年,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当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缺乏知名度,因此没有任何优势。在刚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王永庆感到,要想让米店在市场上立足,自己必须有一些别人没做到或做不到的优势才行。仔细思考之后,王永庆从提高米的质量和细化服务上找到了突破口。
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农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很落后,都是铺放在马路上晒干后脱粒,砂子、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里面。用户做米饭之前,都要经过一道择砂淘米的程序,很不方便,但买卖双方对此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王永庆从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带领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不辞辛苦,不怕麻烦,一点一点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出售。这样,米的质量高出了一个档次,而且实行了送米到家,深受顾客好评,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金华点评】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有着它们产生的客观基础,也有着它们得以长期存在的根据和理由。司空见惯的现象一旦转化为一成不变的观念,就会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到切入点,推动事物创新,会使事物的发展产生重大的突破甚至是彻底的改观。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