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淘来的青花瓷卖了36万元|青花瓷
《在秋天里奔走》
有一次我去乡下收购瓷片,遇到一位老太太,我问她家里有没有瓷片和瓷器一类的东西。老人和蔼可亲,热情地给我端出来一大篓瓷片。我挑选了几块瓷片后继续问她还有没有别的瓷器,老太太犹豫中从屋里抱出来一件青花瓷。
青花瓷在我的眼前一亮。我接过老太太递来的一条湿毛巾,擦去青花瓷上的尘灰,我在心里暗暗叫绝。
这是一件乾隆青花《桃花源记》山水人物葡首方尊,高约一尺二寸,肩宽五寸有余,口径近四寸,底足直径四寸五。器型端庄大方,画面主题描写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一个渔夫,沿着一条小溪航行,他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民生活古朴而富裕,男女老少熙熙为乐。配合瓶颈部的书卷博古纹,充分体现古代文人和艺术家向往田园之乐和隐逸之欢的闲情逸致。我暗自惊喜,这尊方瓶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收藏价值。铀面清亮润泽,青花的色彩让人赏心悦目,给人一种久远的安静之感。我在心里说:“这次肯定捡漏了!”
我给老太太开了让她满意的价钱,把这件乾隆青花《桃花源记》山水人物葡首方尊拿回去后,没让画家吴宗三知道。我想,这样的宝贝少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安全。
我很想将这件青花瓷留下来观赏把玩,享受它的无尽之美,但又想到留下它会带来不少的麻烦,就在一天夜里的凌晨3点,把它在昏暗的灯光下交给了一个陌生的男性“淘宝人”,就这样很快以36万元的价格出手了。
我的心里空荡荡的,像失去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并且失去的女儿还像是我亲手交给人贩子或劫贼的,我抹不去这件青花瓷在脑海中的清晰印记,一种负罪感久久地折磨着我。
为了消除我出手乾隆青花《桃花源记》山水人物葡首方尊后的痛苦折磨,我只有去四处继续搜寻瓷片,在苦苦搜寻中填补我的失落。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多久又有了新的收获。在乡下一大堆瓷片中偶然发现了一件高温蓝釉瓷片。这件瓷片很奇特,瓷片长35毫米、宽25毫米、厚3毫米、肩厚5毫米,其胎质是一种非常细腻的黄土胎,胎中掺拌着一种非常均匀但又较粗的颗粒。在我看来应该是高古瓷的胎质中最早的多元配方所制作的瓷器。从瓷片的外表观察,此器内素胎光滑细润无釉,器体厚度较薄,胎体剖面的外壁线与内壁线,是两条同心球面平行线。换句话说,就是这件瓷片不是胎壁上下厚中间薄的束腰形;也不是上下薄中间厚的腰鼓形。应该说这件瓷片的坯胎制作非常讲究。从瓷片的表面弧度进行测算,原件应该是一件直径在二十厘米左右的球形体或鼓形体器物。
这件奇特的瓷片制作还比较注重力学。具体表现在器物内壁的肩上部,有一道加工非常精致的圆弧凸纹,很像球面器内的一道加强筋,可能是器物的上部要承受某种力,而且器物的肩部通向口缘的方向有所增厚,并且厚与薄过渡得非常均匀。这道圆弧的凸纹增设在器物内的中上部,既保证了器物整体受力耐用,又能保证器物表面匀整美观。整块瓷片内外壁见不到旋转手工拉坯纹与修刀纹,只有非常细小旋转有规律的竹丝纹。竹丝纹保持和圆弧凸纹在同一水平线上,竹丝纹也被胎内涌出的胎浆所覆盖。由于器物的肩部到口缘增厚,又要保证胎体的厚度表里整体均薄一致,不是手工拉坯制作工艺。这件瓷片的工艺应该是类似模制工艺,并且有专用的内外模控制才能保证器球面胎壁的厚薄一致。
我认为从这件瓷片的特征推测,很有可能与文献上所说的柴窑瓷有关呢,弥足珍贵。
我这次不会马上就将这件高温蓝釉瓷片出手了,我要等到认识它的人卖个好价钱,估计应该超过乾隆青花《桃花源记》山水人物葡首方尊好几倍的价钱吧。
从笔记中清楚地看到妹妹在前方的景德镇。
早上,我直奔景德镇而去。我知道那里有个叫吴宗三的人与妹妹有关,如果能顺利找到妹妹就是万幸,如果还是找不到妹妹的话,我就直接去找吴宗三好了。
来源: 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