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为何不惜决战,执意要攻打上甘岭?大多数人可能并不清楚原因

“联合国军'1951年发动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被粉碎以后,自1951年底以来,在战场上,除以空军和海军的航空兵继续对朝鲜北方进行狂轰滥炸和实施细菌战,企图以空中压力迫使朝中方面接受其在谈判中的无理条件外,其地面部队一直没有大的作为。

1、1952年以来的“联合国军”的战场形势

尽管从1951年12月到1952年4月,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多次制定发动地面攻势的计划,但由于1951年夏秋季攻势的得不偿失,到美国国会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指责,因此,范佛里特的计划都未能得到李奇微的批准。只有1952年4月中旬提出的“筷子16”攻势计划获得了例外。

范佛里特的“筷子16”计划,是以南朝鲜军在东线的2个师,在美军空军和炮兵的支援下,攻占南江东南的人民军阵地。李奇微对这一计划没有完全否定,他将是否实施该计划的决定权交给了范佛里特,条件是不得使用美军地面部队。但由于1952年4月底美方在谈判中提出所谓“一揽子”解决方案,又使“筷子16”进攻计划被无限期搁置。

在克拉克接替李奇微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后,范佛里特寄希望于新上任的“联合国军”司令官,于1952年6月10日向克拉克提出发起攻势的建议。范佛里特提出,在美第9军正面以南朝鲜军发起攻势,推进至平康以北新的阵地,以全部控制“铁三角”地区。

“这样做,就可以获取有关敌阵地编成的新情报;破坏敌人的补给和储备物资;还给美军火力与韩军山地机动力以相配合的机会,取得协同作战经验”。

但克拉克认为,这样做:

第一,有可能给正在进行的停战谈判带来不利的影响;第二,该作战计划的预计损失将超过战果利益,得不偿失;第三,假如敌人转入全面反攻,第8集团军目前没有足够的预备兵力;第四,就是进至平康不再扩大战果,那也仅仅多占点死地盘面已,改变不了现状。因此他和他的前任一样顽固,于6月25日否决范佛电特的计划。

克拉克主张,在志愿军和人民军兵力占优势、火力加强、后勤补给改善、阵地更为巩固的情况下,“歼敌方法只有一个,即敌人从阵地出来采取进攻时予以决定性打击,他主张,必须待敌进攻,我决不可先敌进攻”。

进入1952年7~8月间,停战谈判的前景更加暗淡。华盛顿和远东的美国策划者及情报部门专家一致认为,军事压力对共产党没起作用,板门店谈判不可指望。

在他们看来:

“敌人已经牢牢地站稳了脚跟,他们已经扩充了空中和地面力量,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们准备接受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有关停战条件”。“情报官员们认为,除非联合国军司令部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扩大这场战争的范围,否则,即使使用足够的军事压力,也不能使敌人迅速结束这场战争。鉴于联合国军司令部并没有扩充军备力量的可能,在未来的时间里发动大规模进攻是不可能的,战斗仍只能限制在一些小范围内,由此可见,要想使这场战争的局势发生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前景仍是渺茫的。”

2、1952年以来志愿军的战场形势

朝鲜停战谈判至1952年5月初,除战俘问题尚未达成协议外,其余议程已全部达成协议。而在战俘问题上,由于美方违反《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规定,坚持实质是强行扣留朝中被俘人员的所谓“自愿遗返”原则,致使这--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

从5月下旬起,美方代表团一到会就提议休会3天,并不顾外交场合的礼节,不等朝中代表团作出答复就退出会场。到了7月下旬,美方代表团则变本加厉,由每次到会提议休会3天,变成每次到会提议休会一周。美国五角大楼并于此时授权克拉克和哈里逊,“假如他们两人认为有必要,只要时机成熟,随时可以在全体会议上宣布休会”。

从1952年5月初至8月底,4个月的时间,停战谈判没有任何进展,实际上已处于停顿状态。

在战场上,“联合国军”除以空军对朝鲜北方进行狂轰滥炸和实施细菌战,对朝中方面施加军事压力外,其正面战线自1951年秋季攻势被粉碎后,一直没有大的动作,并且由于志愿军采取在战术上积极活动的方针,“联合国军”在正面战线已经越来越被动。无论华盛顿当局还是远东“联合国军”总部,对改变战场局面都表示无能为力和没有信心。

根据上述情况,志愿军总部(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邓华、副司令员杨得志)判断,“联合国军”似在酝酿大的动作。其意图是在准备进行登陆作战,或是准备局部攻势,或是轮换部队,尚难预料。遂于8月24日10时,向各军、各兵团和东西海岸指挥部发出指示,要求各部队“严密注视各正面敌情发展与变化,迅速切实布置侦察,以战斗手段捕获俘虏,尤其六十五军、十五军立即组织侦察战斗,查明美陆--师、美七师部队调动情况,西海指切实加强西海岸防务监督工作”,及时报告各地敌情征候。

从9月18日至10月5日,志愿军按照统一的部署和方针,以第39、第12、第68军为主,对“联合国军”展开战术反击,第65、第40、第38军和人民军第3、第1军团,也选择目标进行了反击,从而形成遍地开花的全线性战术反击。

此次反击作战,历时18天,共对“联合国军”1个班至4个连兵力防守的18个阵地,攻击19次,歼灭美军1个连(美第38团8连)9个排,歼灭南朝鲜军1个营指挥所、1个营大部、3个整连、两个连大部、17个排,共毙伤俘敌9000余人(含美军约2000余人),志愿军共伤亡2000余名,敌我伤亡比为4:1。

从10月6日至31日,志愿军和人民军进行了第阶段战术反击作战,这阶段作战改变了第一阶段各军根据准备情况不等没有统一发起攻击的做法,而于10月6日晚统一开始动作。10月21日,原本第二阶段战术反击已结束,但由于10月14日“联合国军”向上甘岭地区发起“金化攻势”,争夺日趋激烈。为配合上甘岭地区的防御作战,志愿军首长决定战术反击延续到10月底。

从10月6日至31日的第二阶段反击作战,志愿军共对“联合国军”的48个目标攻击58次,其中美军防守的9处,法国、荷兰、加拿大军防守的3处,南朝鲜军防守的36处;巩固地占领11处;共毙伤俘敌18900人。

1952年秋季的全线战术反击,是志愿军在转入阵地战以来向“联合国军”发动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进攻行动,给“联合国军'以沉重打击,使整个战线上的“联合国军”部队穷于应付,疲于奔命,打乱了其行动步骤。

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秋季战术反击期间,志愿军和人民军先后对“联合国军”连、排防御阵地和个别营防御阵地共60个目标反击77次(人民军对3个目标攻击3次),打退“联合国军”排以上兵力的反扑480余次。经过与敌反复争夺,巩固地占领17个阵地。

整个战术反击作战,全歼“联合国军”2个营指挥所、10个连、69个排、8个班,大部歼灭其2个团、1个营、7个连、8个排、5个班,共计毙伤俘敌27000余人,缴获各种炮32门、各种枪2373枝(挺),击毁各种炮57门、坦克67辆、汽车74辆,击落敌机183架、击伤241架。志愿军也付出了伤亡10700余人的代价。

3、上甘岭战役是“联合国军”提振士气的举措

与“联合国军”的情况相反,志愿军和人民军在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的同时,1952年在战场上采取战术上积极活动的方针,特别是1952年3月底以后,营连规模的不断主动出击、挤占阵地、狙击活动等等,战场上非常活跃,并将第一线斗争的焦点推向“联合国军”阵地。由于运输的改善、阵地的巩固、武器装备的加强,而越战越强,越战越主动。

面对这种形势,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与克拉克协商,寻找战场上军事胜利的方法,结果认为所有颇具规模的作战计划都是行不通的,克拉克表示,他在地面战线上已无能为力了。美国陆军战史写道:

“我们面临着士气高昂的敌人,他们力量相当雄厚,他们占领了第一流的、结构完善的有防御纵深的阵地,并且源源不断地得到后勤力量的支援。显而易见,在这些情况下,以目前有限的力量去指挥当前这场战争,要想发动积极的进攻,谋求军事上的胜利,以我们的条件达成停战协定是行不通的。只有增加兵力,解除某些限制,远东司令部才能发动强化战争,才能在不付出很大生命代价的同时有希望获得成功'。克拉克认为,除非远东司令部打算把这场战争打到鸭绿江,否则,它不应该在决定性进攻时承受固有的损失。他觉得,攻打不大不小的目标将使美军损耗很大,况且是没有意义的。“

总之,无论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还是东京的“联合国军”总部均认为,以重大伤亡代价换取山头是不合算的,即使打下一些山头对谈判结局也无决定性影响。

“联合国军”总部抱怨有限战争束缚了他们的手脚,限制了他们在战场上的行动。

而且,美国在世界各地驻军,战线太长,兵力分散,弹药供应不足,装备生产跟不上经费预算紧张。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当局和战场指挥官都感到无可奈何,打又无力痛快地打,不打又难以忍受,从上到下都处于一种无可奈何的悲观状态。志愿军和人民军发起的全线性战术反击作战,几乎是攻则必克,攻则必歼。

“联合国军”在正面战线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韩国战争史》中写道:

志愿军“从1952年4月至9月,在整个战线的前沿不断挑衅,到10月初,全面发起高地争夺战”。“被我1951年秋季攻势迫居守势的敌人,过了一年,从1952年入秋开始,反而转入积极进攻”。“相反,我军却一如既往,采取守势,因而不可避免地在作战上丢失先机之利,在战争精神上处于萎靡状态。”

美国陆军战史也承认:

1952年“9月底10月初,种种迹象表明,共产党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掌握了地面作战的主动权”。

3、“联合国军”为何要执意发动新的战争?

1952年10月6日,美国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偕“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等人再次到南朝鲜视察,与在朝鲜的美军高级将领范佛里特等人及南朝鲜总统李承晚会面,分析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全线性战术反击后的形势。他们认为志愿军和人民军战术反击的目的,是想迫使“联合国军”方而接受朝中方面在谈判中提出的关于全面遣返战俘的方案,在志愿军和人民军的打击下“联合国军”在战场上已失去先攻之利。

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同时也为鼓舞一下部队的士气,并对志愿军的战术反击进行报复,“联合国军”地面部队指挥官、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建议采取行动,在美第9军前线发动一场有限目的的进攻。

10月5日,他在给克拉克的信中说:

“为了扭转局势,我们必须首先采取小规模的进攻行动,使敌人陷于被动的防守地位;目前我们都是为应付敌人的进攻而采取防守行动,致使我们遭到了1951年10月和11月以来所有战斗中最惨重的伤亡。”

为扭转当前战局,范佛里特建议采纳美第9军名为“摊牌”的行动计划。范佛里特说,在金化以北不到3英里的地方,美第9军和敌人的军队都设有工事,双方间隔只有200米。在598高地(即597.9高地,美军也称“三角山”)和该高地东北而大约1英里多的地方有一条从西北伸向东南的狙击兵岭山脉(指537.7高地北出),那里的敌人正好卡住了我方的咽喉,故此死伤就相应要大得多。

假如能把敌人驱逐出这些山头,他们将不得不后撤到1250码(合1143米)以远的另一个防守阵地。考虑到目前弹药库存所能提供的最大火力以及空中力量的最大近战支援,美第8集团军司令对“摊牌”计划的实现是乐观的。

虽然克拉克过去曾反对夺取高地的冒险行动,但现在情况不同了。第七届联合国大会即将于10月14日开幕,朝鲜问题将要提交新一届联合国大会讨论,美国当局需要“联合国军”在朝鲜军事行动的配合,以占据政治上的有利地位。

同时,给参加“联合国军”的其他国家一点“胜利”刺激,让他们投入更多的金钱和生命。在停战谈判中美方迫使朝中方面接受其企图强迫扣留战俘的“自愿遺返”原则,遭到坚决拒绝的情况下,9月27日,杜鲁门写给克拉克一封信,在这封信里,指令克拉克,如果共产党仍不接受“自愿遺返”原则,那么联合国军司令部代表将无限期休会,最重要的是“不能减少军事压力'。

鉴于此,克拉克认为军事上的压力是必须的。“摊牌”将可以非同寻常地创造一个好机会,可以不付出过大的牺牲就能拿下一些阵地。假如一切按计划行事,仅美国第7师和南朝鲜第2师的2个营就可以圆满完成这一使命。野战司令官们估计,此行动将进行5天,由于有200多架次飞机和16个炮兵营280余门大炮的支援,步兵不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只要付出200人的伤亡代价就可达到目的。

按照杜鲁门的指令,10月8日,美方代表单方面中断谈判会议,宣布无限期休会。同一天,克拉克批准了“摊牌'计划。

4、为何选择上甘岭?

范佛里特“摊牌”计划的攻击目标,是志愿军在上甘岭地区防守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

上甘岭是志愿军中部战线战略要点五圣山的前沿阵地,位于五圣山主峰南4公里处。五圣山位于金城、金化、平康这一三角地区的中央,主峰海拔1061.7米,是战线中部地区的最高峰。它西临平康平原,东扼金化经金城到东海岸的公路,南距“联合国军”占据的金化只有7公里。

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均位于上甘岭以南,537.7高地北山在东,597.9高地在西。这两个高地互为犄角,是五圣山的屏障,可直接瞰制金化东北“联合国军”防守的鸡雄山阵地和金化以南开阔地带,总面积3.7平方公里,由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各1个连防守。

537.7高地北山和“联合国军'占据的537.7高地共处一条山梁,两个阵地相距只有150米。该阵地位置极为重要,是志愿军防御的要点,它可直接控制金化至金城的惟一公路,控制“联合国军”中线与东线的连接点。在志愿军开展“冷枪冷炮”活动中,“联合国军”过往车辆和人员成为志愿军狙击的目标,故“联合国军”称537.7高地北山为“狙击兵岭”。

597.9高地由3个小山头组成,最高峰在南面,“联合国军”称之为“三角形山”。

该高地与“联合国军”占据的鸡雄山北南对峙,中间仅隔有一条公路。志愿军将山上重要无名高地分别编号,以便使用炮火和作战指挥。597.9高地共编为14个阵地:沿两条山脊,形成一个前三角形,编为8个阵地,即西北方向山脊从后到前分别编为6、5、4、0号阵地,东北方向山脊从后到前分别编为2、8、1、3号阵地,3号阵地是前三角的顶点,是主峰。在3号阵地西南是10号阵地,在3号阵地正面是9号阵地,再往东南是离“联合国军”最近的7号阵地。

山脚东面是11号阵地,其西南是14号阵地、东南是15号阵地。第11、第15号阵地东北面就是小村庄上甘岭,其东面有一条山间公路,公路以东就是537.7高地北山。

10月2日,南朝鲜第2师一个参谋投诚,供称将向这一地区发动攻势,志愿军第45师遂将防守该两高地的兵力分别增加到1个营。

志愿军占据五圣山及前沿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使“联合国军”倍感难受。志愿军上甘岭地区的这两个阵地因向“联合国军”战线突出约12公里,受到“联合国军'西面阵地、南面鸡雄山、东北面注字洞南山三面火力夹击,防守起来也很不容易。上甘岭有失,五圣山就直接受到威胁;五圣山若失,“联合国军”居高临下,志愿军在平康平原就很难立足。因此志愿军必须守住上甘岭。上甘岭成为两军必争之地。

范佛里特决定由美第9军指挥的美第7师和南朝鲜第2师担负“金化攻势”的任务。在进攻开始前,调整了部署,由美第7师第31团接替鸡雄山南朝鲜第2师1个连的阵地,作为其进攻集结地;将美第9军预备队美第40师从加平调至金化西南芝浦里、云川里地区;将原属美第1军指挥的美第3师调至铁原西南归美第9军指挥。为隐蔽进攻上甘岭的企图,利用夜间增兵,白天用汽车载少量兵员后运,在坦克上插上旗子沿金化、铁原公路向西开,给人以将进攻西方山的假象。

范佛里特经过准备后,于10月14日发起了“金化攻势”,以美第7师攻击597.9高地,以南朝鲜第2师攻击537.7高地北山。

从10月14日至11月25日,志愿军为粉碎“联合国军”的“金化攻势”,进行了著名的上甘岭坚守防御作战,与“联合国军”持续争夺43昼夜,粉碎了“联合国军”的进攻,取得了坚守防御的胜利。

(正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