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一个浙江金华东阳湖沧村小伙成...
1931年,一个浙江金华东阳湖沧村小伙成为了民国政府公派到了奥地利维也纳,去学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警察制度的留学生之一。
维也纳国家警察训练中心的一次舞会中,小伙认识了教官的15岁女儿,后来一起跳圆舞曲、一起滑雪、一起爬山、一起听音乐会,不禁慢慢产生了情愫。那是年轻人恋爱的感觉。
可是一旦3年学习生涯结束,小伙就必须回国履职,可能再回维也纳的机会也就比较渺茫了。这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这份感情不过是一个少女情窦初开时的终极浪漫罢了,等激情过去,回到现实时,一切都会结束。这或许只是一个男版灰姑娘的故事。
然而每每小伙讲起自己积贫落后并且经常打仗的国与家,以及自己农村时期的困苦的童年,等等这些,面色怅然,却又露出一份坚毅,深深打动了这个维也纳少女,于是少女提出:“你毕业后,带我回中国吧!”
这是一个少女对未来最勇敢的憧憬,但是小伙不敢随便答应,因为爱情不只是冲动,还有责任。
果然少女的父亲知道自己的女儿和自己的学生在恋爱,顿时火冒三丈,愤怒地找到小伙,一通言辞激烈的反对:“我承认你深爱着我女儿,但这是不可能的。我就这么一个女儿,我不想让她远嫁中国,让我们全家遭受骨肉分离的痛苦。”
小伙自然懂得一个父亲的心情,他开始刻意疏远女孩,可是女孩却变得更为坚决,15、6岁的少女心情如天气,而且更容易逆反。小伙也不敢确定这是不是女孩的叛逆心理所致。只能摊牌:“中国战争频繁,民不聊生,你跟我去中国会吃苦遭罪。”
1933年,小伙毕业了,回国履职的期限也快到了,他必须离开维也纳,回到中国,在邮轮码头上,小伙看到了满脸欣喜的少女,她真的决定和小伙一起回中国。
因为此刻少女刚好满18岁,根据奥地利的法律,少女满18岁,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选择,父母无权干预。
少女的父母带着三个弟弟来送行,他们知道无法阻止女儿的决定,那就只能送上祝福。这一刻亲情的挽留还是让少女潸然泪下,她和父母弟弟约定,5年之内,一定带着丈夫回维也纳来看望父母。
经过26天的海上之旅后,他们来到了上海,回到了中国。1935年,在杭州,小伙和少女终于如愿以偿地西装和婚纱,在杭州北山路新新饭店举行了婚礼。小伙还给少女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华知萍”——“萍水相逢,到知心爱人,再到来华定居。”
然而小伙和少女甜蜜的婚姻刚刚开了头,平静的婚姻生活刚刚走向正轨。1937年,日本鬼子开始了全面侵华,不知下一站是何方的流亡,成了他们颠簸生涯的全部。
少女与父母的五年之约,成为泡影。由于日本鬼子的入侵,根本无法联系上异国的家人,他们在不断逃亡中蹉跎着岁月。
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中国大地暂时迎来了和平与宁静,当初喝牛奶、吃面包的维也纳少女此刻已经成为一个吃糠噎菜的勤劳俭朴的中国家庭主妇,邻居都不拿她当外人,称呼她为“维也纳婆”,称呼粗鄙,但却显温情。
但是作为丈夫还是满怀歉意地跟她说:“你带着孩子回维也纳吧。”殊不知此刻的维也纳也回不去了,那里的战争也结束不久,无法联系到自己的家人。
对于这个曾经的维也纳少女而言,现在中国就是自己的家,这里有心疼自己的丈夫,有可爱的孩子,有那些热情善良的中国邻居。
不知不觉,她在中国一呆就是半个多世纪。一直到1990年10月,她才在小女儿的陪同下,时隔56年,第一次回到了维也纳。
此刻尴尬的是她的德语也已经说不溜了,父母早已不再,三个弟弟也已花甲。她的事情很快传遍了维也纳,市长接见了她,并给她颁发了“维也纳荣誉市民”勋章,还称赞她是维也纳的骄傲。
当时维也纳的生活条件远在中国之上,二弟一直挽留她,可是她却说:“我离不开丈夫和孩子们,那里有我的家!”并且赶在春节前,回到中国的家中与丈夫、儿女团聚。
1998年,丈夫得了癌症不久人世。丈夫满心愧疚,因为当年一时心动,却让她跟着自己受了大半辈子的苦。因而一再催促她回维也纳,因为她如果无法实现满居一年,奥地利国籍可能无法申请,落叶归根的梦可能彻底破碎。可是此刻的丈夫更需要自己的陪伴,虽然有钱请护工,但是她哪里放心?
但是为了不让丈夫遗憾,她回到了维也纳,拿到了奥地利国籍证明后,第一时间赶回了浙江东阳湖沧村的家中。丈夫看到妻子拿着奥地利国籍证明后,安详地离去。
但是丈夫并不知道,妻子回来后,就再未回到奥地利,仍然生活在湖沧村,一直到2003年2月19日,生命走到尽头。
“生同寝,死同穴”,子女将她与丈夫合葬。丈夫一生说了无数次“你回去吧!”结果妻子一辈子没有离开丈夫,因为70年的共同生活,历经各种苦难,只有丈夫在的地方才是她的家。
当年的中国小伙名叫杜承荣,维也纳少女名叫格特鲁德·瓦格纳。他们的故事被写成传记,拍成纪录片和电影,曾经感动了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