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篆刻:比丁敬还早的切刀宗师——朱简

在篆刻圈里,只要一提到切刀,几乎稍有常识的人就会想到“浙派”,想到“西泠八家”,并由此想到浙派的开派宗师丁敬,但实际上,切刀用于篆刻,最早的并不是丁敬,而是明代的一位宗师级人物,这位宗师是切刀刀法真正的祖师爷,他叫朱简。
(朱简像)

简介

朱简(1570-1625年后)字修能,号畸臣,后改名闻。他是安徽休宁人(又一个安徽的篆刻大师,徽派的底子有多硬,看这些大家就知道了)。他的生卒年月是推断出来的,因为并无资料详细注明他的生卒准确年份,所以只能凭借他的师友们的记录去大致推断。由这个推断可知,朱简所处的时期,正是篆刻发展的黄金时代:
前面有文彭开创了文人篆刻,何震推广了文人篆刻,后面有比他大七岁的苏宣普及了文人篆刻,当朱简在世之时,《集古印谱》已经印行于世,世间文人,亲手施刀篆刻已成风气。更重要的一点是,朱简本人也有物质条件投身篆刻,他出于殷实之家,据他的老师陈继儒在《印品》序言中说他弃家中“美田园”而远游,以学诗文及篆刻为乐事。据他自己在《印经》里说:
“尝从云间陈眉公先生游,得顾(顾从德)、项(项元汴)二氏家藏铜玉印,越楮上真谱四千余方。又于吴门沈从先、赵凡夫(宧光)疁城李长蘅、武林吴仲飞、海上潘士从、华亭施叔显,青溪曹重父、东粤陈文叔、吾乡何主臣、丁南羽诸家,得其所集不下万余”
陈眉公,就是陈继儒,当世大儒,朱简跟着老师得以进入大收藏家顾从德、项元汴家里去观摩他们的家藏铜印,又得以接触众多的当世书法、绘画大家,当然也得以见识这些书画大家的印章藏品。
也就是说,朱简成为篆刻大家的条件是充足的:1、他本人有兴趣、也有充足的经济条件;2、他有机遇,他赶上了自古以来篆刻发展的黄金时代;3、他有机会结交名家,拓宽了眼界。有了这些条件,朱简自从起步期起,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由此,他成为“别立门户,自成一家……一种豪迈过人气不可磨灭,奇而不离乎正,印章之一变也”的篆刻大家。

突出成就

朱简有这样几条重要成就:
1、他是篆刻流派论的提出者。前面我们讲到的文彭的三桥派、何震的雪渔派、苏宣的泗水派等流派概念最早就出自朱简的《印经》,朱简甚至将明代所有的印人一一列名归类归入各自流派。除了以上三派的印人之外,他还把一部分印人归入“别立营垒,称伯称雄。”的独立印人,但对于明代印人,有两个重要印人没有归入流派,其一是下一节我们要讲的汪关,就是娄东派;其二就是今天讲的朱简自己。原因很正常:(1)、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朱简没给自己归类;(2)、汪关是他同时代的印人或稍晚于他的印人,他不可能归类。
“流派说”很重要,因为有了“流派说”,印家林立、风格纷纭的印坛依照创作特征理出了清晰的头绪,也使后来学者在选择创作风格时有了明确的标准,“流派说”直到后来的清代、民国以及近代篆刻,仍有其积极意义。
2、他开创了碎切徐进的切刀刀法。现在我们提起刀法,一般就会说冲刀啊、切刀啊;甚至不是冲刀就是切刀。而实际上,切刀,就是从朱简这里开始的。
(切刀刀法的运刀动作)
实际上,这种刀法就是将刀杆直立起来,以切刀形式一点一点(就是所谓的“碎”)“切”出线条。这种刀法最早即起始于朱简,这种刀法使线条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笔墨情趣,同样也使印面效果更具苍古气息,短碎细切的“个性化刀法”使朱简在长程冲刀盛行的明代独树一帜,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他开启了“印从书出”的先河。现在我们说起“印从书出”,一般会说是邓石如,但实际上,最早将书法的笔墨时序引入篆刻及在篆刻中对书法特征的呈现做出探索的就是朱简。朱简明确提出:
“吾所谓刀法者,如笔之有起伏,有转折,有缓急,各完笔意,不得孟浪,非雕镂刻画,以钝为古、以碎为奇之刀也。刀法也者,所以传笔法也。”(《印章要论》)
实际上,朱简的切刀并不是以碎为奇的切刀,而是表现笔意的切刀。我们看他的大量印作,已经明显有起、收笔处的藏锋。比如朱文“邹迪光印”:
(邹迪光印)
注意看每一笔的起收笔处理;也有明显的书法时序性特征。比如白文“汤显祖印”:
(汤显祖印)
这方印除了观察起收笔处的藏锋处理外,还要注意看显字下部“丝”部的交叉笔,朱大师没有将交叉笔完全刻通,而是处理成有先有后的时序性特征,这跟之前的秦汉印是完全不同的。
4、他开创了篆刻批评。篆刻需要欣赏,既有欣赏,就肯定会有批评,篆刻发展到朱简这里,篆刻批评的发展虽不能说完全为零,但完全不成系统且非常零碎,篆刻艺术的发展,需要客观的批评者,这个评者应当具备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朱简具备这样的条件,他的作品《印品》,就是一部典型的篆刻批评作品,在这部书里,他把他认为的“谬印”一方一方列举出来,对于这一点,他的态度目的都很明确,他决心要
“涤心刮目,抡成印品一书,以其当于古者,著而为则;戾于古者,黜而志鉴;瑕瑜分列,欲俾来者,心腕昭于沿习伪舛之后,更以还之古初。”
在这本著作里,朱简不迷信权威,他甚至把文彭、何震等被后人奉为指路明灯的大师的作品也拿出来挑毛病,当然,批评或多或少必然有部分个人的偏见在内,他对这些作品的评价也不一定就是金科玉律(审美本身就是多元的、主观的,没有固定标准的),但印学批评自朱简开始终于走上篆刻历史舞台,开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了。
(朱简《印经》内页)
正是受朱简的影响,印学批评在明代后期大量出现,篆刻这门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艺术,在经历了从唐至宋元这段漫长的衰退时期之后,重又焕发出盎然生机,明清时期也由此发展成秦汉后的第二个高峰时期。

作品

我们还是来看一下朱简的作品吧:
(质父)
这方“质父”实际上已经跟前世所出现过的朱文印完全不同了,印中的文字是带有书法意味的篆书,却既不同于汉朱文,也不同于元朱文。
(陈继儒印)
这方“陈继儒印”是回文印式,虽然这只是一方传统意义上的汉白文印式印,但我们却要注意这方印中“纟”部的笔画时序感,这是朱简对“以书入印”的探索,这种探索最终促进了邓石如“印从书出”理论的提出。
(西庐老人)
这方“西庐老人”完全不是汉朱文印式的规整,甚至用篆也不是标准的缪篆、小篆。这方印中的大疏大密特征,“老”字处的苍茫,几乎就是后世吴昌硕印风的风格。写意印风,在朱简这里就已经有成熟的作品了。
(又重之以修能)
“又重之以修能”这方印,六字均分印面,这是汉白文印的典型章法,但朱简反白为朱,这又是朱简的探索,当然,也有笔画完成过程中对于书法特征的精确描摹。
(王穉登印)
这方“王穉登印”是仿汉作品,所不同的的是,朱简完成时用的是切刀,在笔画的完成方面保留了大量的书法元素。注意观察朱白文不同的完成方法。
(米万锺印)
这方“米万锺印”是仿汉朱文的作品,但风格是朱简的风格,切刀,略带写意,笔画完成带书写特征。
(拥书一室)
提到“大疏大密”,我们常常会想到邓石如,想到赵之谦,想到吴昌硕等后世大师,而实际上,除了在汉印中的疏密关系外,这种大疏大密的章法,在朱简这里已有成熟的作品了。这方印左上角的红地格外显眼,这正是这方印的“出彩”之处。
(开之)
这方印是朱简给大诗人冯梦祯刻的私印,章法大开大合,用刀劲健奔放,写意意味十足,这是前无古人的作品。

总结

你看,朱简就是这样一位敢于创新、擅于创新的大师,也正因此,朱简及他的追随者在明代五大篆刻流派中占有一席之地鉴于他的刀法特征,我们干脆就给他的流派取了个名字,叫“切刀派”,他的在整个篆刻流派史中的位置如图:
(朱简在篆刻流派中的位置)
朱简的重要,其实还因为他留下了太多的理论作品。他的篆刻作品有谱传世,就叫《修能印谱》;他有印学理论著作《印章要论》、《集汉摹印字》、《印书》、《印经》等,还有上面说到的篆刻批评专著《印品》。他是个理论与实践都丰富的大师级人物,是个真正前无古人(甚至也后无来者)的另类大师。
(0)

相关推荐

  • 连载 | 不可无一 不可有二——论五百年篆刻流派艺术的出新(上)

    < 中国印学精读与析要 > 不可无一 不可有二 --论五百年篆刻流派艺术的出新(上) 韩天衡 张炜羽 上溯到明代中期的流派印章发展史,是一部篆刻艺术的出新史,就中不乏勇猛精进的出新者,但也 ...

  •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2020级3班流派印临摹结课展

    2020.4.13-2020.6.18 前言 流派印是明清时期,中国文人在文人印基础上,改革创新继往开来的印学体系,也是当今篆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由于篆刻构成的复杂因素,流派印留给当下面貌可谓 ...

  • 零基础学篆刻:浙宗的崛起——丁敬

    篆刻的两大主要流派:徽宗和浙宗:其区别,主要源于篆刻的两大刀法:冲刀和切刀.之前一直说徽宗,今天我们开始说说浙宗,首先就是开派宗师--丁敬. 关于谁是切刀刀法的第一人,清代著名的篆刻理论家魏锡曾(这个 ...

  • 零基础学篆刻:文人篆刻最早的集大成者——何震

    文彭之后的中国印坛,有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一种主流印风,就是何震的猛利印风.他的影响实在太巨大了,今天就着重说说何震. 注意,从文彭而下,我们要开始记篆刻流派了.这是篆刻史后半部分的主要内容. 文彭的 ...

  • 零基础学篆刻:技法(1)——字法

    从这一篇开始,我们开始集中说说技法部分,既要谈技法,我们可以先对篆刻技法有一个大的概览,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查验学习进度. 篆刻技法所包含的内容大致如下图: (篆刻技法所包含的内容) 我们看,有八大部分 ...

  • 零基础学篆刻:吴昌硕的70年篆刻生涯

    从吴昌硕14岁以后,他一辈子都在刻印. 他自己说:"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吴昌硕<西泠印社记>)这也是我们能拿吴昌硕印谱当字典用的原因之一,因为他出版的 ...

  • 零基础学篆刻:刀法

    所谓篆刻,自然必须是有篆有刻,我们前面所讲的字法.篆法.章法,多属于"篆"的部分,今天我们来谈谈"刻"的部分.因为是"刻",必然涉及刻刀,刻 ...

  • 零基础学篆刻:拓边款

    上一篇讲了,印面内容如果需要保留或展示,除了原印之外,还需要钤盖出来:与之类似,边款如果需要保留或展示,除原印之外,还需要传拓出来.本文专讲拓边款.也是本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 (专业印谱字口清晰) 注 ...

  • 零基础学篆刻:吴让之的价值

    1863年,夏日的一天,因为太平天国战事而躲到泰州避难的篆刻大师吴让之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不是别人,正是被后世称为"晓印莫如我"的晚清"印痴"魏锡曾. 魏 ...

  • 零基础学篆刻:“不可有二”的齐白石

    网上流行一句很精彩的话:做一件事情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晚清的篆刻大师学印都有"童子功",看看晚清四大家: ("晚清四大家"开始学印的年龄) 吴 ...

  • 零基础学篆刻:黄牧甫和他的篆刻

    这一节说说黄牧甫和他的篆刻.清代的篆刻史是以流派来传承的,因此,要说黄牧甫的篆刻,有必要向上找找根源: 黄牧甫篆刻的源头 清代的篆刻,有两位大宗师级的人物,分别是丁敬和邓石如. 丁敬开创了浙派,丁敬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