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篆刻:流派印的开创者-文彭

学习篆刻史,要注意这样一个特征,中国的篆刻史分成两大截:前半截是朝代史,从商代起始,下经春秋战国、经秦、汉、魏晋南北朝、经隋、唐、宋、元;后半截是流派史,从明代的文彭、何震、苏宣、朱简、汪关到民国的赵叔孺、王福庵、齐白石。中间有个衔接期,即宋、元时期,前一篇讲的米芾、王冕、赵孟頫、吾丘衍就是这个衔接期的代表人物。
因为前期的朝代史实际上讲的是实用印章的历史,严格意义来说,后期的流派史才是真正狭义上的“篆刻史”。
今天讲篆刻流派史的第一人:文彭
(文彭像)
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这个号很重要,要记下来,因为最终他的流派就叫“三桥派”),他是文征明的长子,以岁贡生授嘉兴府学训导(岁贡生是每年秀才中的优秀者,选拔出来可以入京都国子监读书,像蒲松龄、吴承恩曾经都是岁贡生,文彭是其中出类拔萃者,他最终成了训导),官至南京国子监博士(所以后来称呼他叫“文国博”)。
文彭的老爸文征明很厉害,这个不用多说,文徵明的艺术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篆刻也是吴门一带(就是前面说的吾丘衍的学生们)印人的杰出者,他被人称为是“四绝全才”,他的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也叫“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他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就是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里听到的“江南四大才子”)。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柯律格说,16—18世纪的300年间,文征明在中国的影响力,相当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
(文征明画像)
父亲如此厉害,儿子自然也受影响。据周应愿《印说》称文彭“克绍箕裘,间篆印,兴到或手镌之,却多白文。”可见,对于文彭,写篆稿是经常的事儿,兴致到了,也亲手镌刻,但多是白文印(其实就是汉白文印的影响),吴正旸的《印可·自序》中称文彭:“直接秦汉之脉,力追正始”。可见最早时期文彭的精力在对秦汉印的摹仿上,但到了后来,周应愿对他的评价提高了,称他的篆刻“白登秦汉,朱压宋元。”可见,后来文彭的篆刻已走向全面化,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他无意间获得了大量的篆刻石料。
(据传文彭的代表作:琴罢倚松玩鹤)
文彭发现印石非常偶然,据周亮工《印人传·卷一·书文国博印章后》载:
余闻国博在南监时,肩一小舆,过西虹桥,见一蹇卫驮两筐石,老髯复肩两筐随其后,与市肆互诟。公询之,曰此家允我买石,石从江上来,蹇卫与负者须少力资,乃固不与,遂惊公。公睨视久之,曰:勿争,我与尔值且倍力资。公遂得四筐石,解之即今所谓灯光也。下者亦近所称老坑。
两家因为运费的原因争起来,文彭付了石料和两倍运费,于是得到了四筐灯光冻,最次的也是老坑,如果以现在的眼光看,文彭这生意做得真划算。
石料具体是哪种石头,我们已不得而知,但这种本来用于镌刻妇女饰物的冻石,因为软硬适中,易于镌刻,又光润美观,石印由此全面登上艺术舞台(王冕可惜了,他的推广能力还是逊一些,朋友圈不够强大)。有了可以刻印的石材,文彭由此开始了他的大量创作,石料太多,他又在朋友圈子里大力提倡,于是篆刻渐渐成为文人艺术家们风行的雅好。
(据传文彭的代表作:七十二峰深处)
由此联想,文彭应当刻了很多印,但是由于在他所处的时代,人们还不知道用印谱的形式使之流传(《集古印谱》是稍晚一些的事情),这就导致了我们现在讨论文彭的印,只能以他的几方自用印作为他的作品来讨论。
文彭的篆刻成就还得益于他的社会地位和他的交游人群,在他所处的时代,嘉兴项氏(项元汴)、上海顾氏(顾从德)都收藏有大量的古玺印,而文彭与项、顾都有交往,得以亲手把玩借鉴。试想,那个时候,《集古印谱》还没有印行,谁有这样的机会看到这么多古印呢,遑论亲手把玩(现在我们要求学习篆刻的朋友们尽可能地接触古玺印实物,原因即在于此)。
(市场上文彭款的印)
现在市场上很多署文彭款的旧印,因为文彭在篆刻史上的地位的原因,这些旧印往往价值不菲,但依照清末大收藏家魏锡曾在《书印人传后》中的说法:“国博印独有诗笺押尾‘文彭之印’‘文寿承氏’两印真耳。未谷先生论文氏父子印,亦以书迹为据。今人守其赝作,可哂。”未谷先生指的是桂馥(他字未谷),就是《说文解字义证》和《缪篆分韵》的作者,也是一代大家,这两位的话可信度足够高,那么,市面上的署名文彭款的印作的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市场上文彭款的印)
实际上,依照周应愿的称文彭的印是“不衫不履,自尔非常”来衡量,甚至上面我们列出的“琴罢倚松玩鹤”和“七十二峰深处”也大有可能不是文彭的作品,抑或是他所篆不是他亲自镌刻,因为这两方作品,都太成熟,太精雕细刻了,这不是文彭的风格,刀工看上去也更像一个成熟的制印匠人。
当然,真假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我们来说说文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史地位,因为从文彭而下,就是广阔的文人篆刻流派史:
(明代最重要的五个流派创始人之间的关系)
这个图我们会越画越复杂,这里只是个起点,请大家慢慢扩展记忆。
1、文彭以其博大的影响力,承古开新,巩固和深化了“印宗秦汉”的篆刻审美观,在创作上,他开创了“白文宗汉、朱文仿元”的大格局,此格局,直至现在,仍有强大的影响力;
(文彭的三方印作)
我们且抛弃真假之论,但就以上三方来论,第一方“文寿承氏”显然是汉白文印式的,其实并不成熟,只是探索性的作品,或者是因为他对石料石性还不熟悉的原因。第二方“文彭之印”是朱文印,他在篆法上加了许多装饰性的笔画,并不端正规范,实际上仍有唐、宋、元印的影响;第三方印则是很端正的仿汉朱白相间印(“文”字又有元朱文之味),显然,文彭的“白文宗汉、朱文仿元”是明显的。
2、文彭的第二个重大贡献是发现了篆刻石料,并不遗余力地将之推广至更大的人群,由此形成了广大的篆刻创作群体,开创了文人篆刻风气。
我们想,文彭有这样巨大的影响,很可能得益于其家学渊源以及自己本身社会地位的原因,“训导”,有导师的意思,“博士”又是学术权威,这种影响力不是一般的艺术家可以比拟的。
3、文彭的第三个重大贡献是他培养了一大批篆刻人才。我们之后要讲的何震、苏宣可以算他的直传弟子,而朱简、汪关等受他的间接影响。其中尤其著名的是何震和苏宣,这两位都是流派的开创者,他们的弟子自然会对自己的祖师推崇备至。
有以上三个原因,文彭在生前即被世人公认为篆刻“鼻祖”也就顺理成章了。但请大家一定记住,这个流派史的第一人,并不以作品著称于世。
再强调一下,在学习篆刻史的同时,一定不能忘了两件事:1、临印;2、练书法。附上本周需要临摹的10方汉印:
81.别部司马(2.3厘米X2.3厘米)
(别部司马)
东汉官印。典型的满白印风,注意笔画的爽利与浑厚并重。注意字形的方正注意红与白的关系。后面我们还会提到另一方“别部司马”,那一方太重要了,据黄牧甫称它开创了整个浙派,到时候请注意跟这一方印之间的区别。
82.立解国丞(2.3厘米X2.3厘米)
(立解国丞)
东汉官印,西汉的工整平正风格,至东汉末年时,由于战争频仍,已渐至消解,于是印章中字多有隶势,且渐显潦草,但仍有汉家风骨。
83.祭尊(2.3厘米X2.4厘米)
(祭尊)
东汉官印中少有的匀齐作品。但你看,笔画的不工整随处可见,笔画相交处的处理也不尽相同。思考一下跟前面第15方“桓启”一印的近似之处。
84.汉鲜卑率众长(2.4厘米X2.3厘米)
(汉鲜卑率众长)
东汉官印,它看上去虽是新莽印的印式,但字形上仍有方正的追求,不愿扔掉汉家方方正正风格。这是一方中央政府赐给边疆民族的赐印,因此是皇家工匠所制,所以,仍有较高的工艺水准。
85.武猛校尉(2.4厘米X2.4厘米)
(武猛校尉)
三国官印。这个时期汉家的官印风格仍在人们的思维习惯中留存,但熟悉官印的工匠越来越少,因此,渐渐向凿印过渡。四字仍各占地盘,但笔画已不似汉时浑厚,代之以猛利爽净。
86.越骑司马(2.3厘米X2.3厘米)
(越骑司马)
同上一方印,渐渐凿印盛行!注意这方印的边界由于流传挤压,临边细条变细,这是金属印特有的金石感,又由于四角磨圆,显得苍古。
87.都尉之印章(2.4厘米X2.3厘米)
(都尉之印章)
三国官印。这是凿印里火气不重的典型,虽是凿印,但并不显锋利,章法上仍然是稳重的典型汉制,各占地盘,稳稳当当。
88.立义从事(2.4厘米X2.3厘米)
(立义从事)
这是三国官印里少有的工整风格的作品。总有少数优秀工匠保留了手艺吧。
89.东武亭侯(2.3厘米X2.3厘米)
(东武亭侯)
工整的三国印里的典型,这是一方侯爵印,官阶较高,因此工匠水平亦较高。工整,四字各占匀地。横画多有排叠感,方折多,故显端正。
90.虎威将军章(2.7厘米X2.7厘米)
(虎威将军章)
三国官印,明显尺寸大,这在将军印里属工整一类,虽刀法爽利,但章法并不显得混乱,匀齐的总体空间感仍然中规中矩,所以很有趣味。
(0)

相关推荐

  • 方寸天地 气象万千——篆刻艺术赏析

    来源:2020.02.17 JKM-FLY 美篇     https://www.meipian.cn/2ppjbg0d 这幅作品是谁画的呢?相信同学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齐白石.画面中的虾神韵灵动,书 ...

  • 篆刻欣赏 | “朱记”官印

    查看篆刻知识技巧 朱记的独特趣味和意境,为丰富印章艺术做出了贡献,其与众不同的形制,在洋洋大观的篆书印林中独树一帜,开了隶.楷书入印的先河,启发了后世篆刻家不拘成法,勇于创新的思路. 官印欣赏: [版 ...

  • 连载 | 明代流派印章崛起的四大特定因素(上)

    明代流派印章崛起的四大特定因素(上) 韩天衡  张炜羽 笔者曾这样认为:"流派印章艺术奇峰突起,形成了与秦汉印艺术双峰并峙,互为媲美的又一高峰,这在中国文化的其他品类中是罕见的." ...

  • 零基础学篆刻:印石与印泥的方方面面

    接着我们的<零基础学篆刻>系列文章,这是第三篇,讲印石与印泥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关于篆刻的工具和材料部分,我们打算用三篇文章说完,分别是:1.关于篆刻刀:2.印石和印泥:3.印床.笔.墨. ...

  • 零基础学篆刻:邓石如的“印从书出”是篆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在篆刻创作理论这一块,有三个重要概念是并列且层层递进的,分别是"印中求印"."印从书出"."印外求印". "印中求印"指 ...

  • 零基础学篆刻:汉晋南北朝玺印

    学篆刻,汉印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了.因为"印宗秦汉"已经成为所以学篆刻人的共识,今天就说汉印. 广义的汉印,并不单指西.东两汉的印章,而是指西汉.新莽.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 ...

  • 零基础学篆刻:三种印式与最初的10方汉印临摹样本

    这里所指的三种印式,是指三种不同篆书文字入印的印章表现形式.篆刻是古典艺术,而古典的印式种类当然并不只有这三种,只是我们认为这三种印式较为经典,我们把了解这三种印式作为篆刻学习的入门钥匙,了解这三种印 ...

  • 零基础学篆刻:除了刻刀、印石、印泥之外,还要准备哪些材料和工具?

    这是<零基础学篆刻>系列文章的第四篇,我们来说说在刻刀.印石.印泥之外,我们还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和工具. 一.笔.墨.纸.砚 这四样,是中国文人的"文房四宝",学篆刻当然 ...

  • 零基础学篆刻:技法(1)——字法

    从这一篇开始,我们开始集中说说技法部分,既要谈技法,我们可以先对篆刻技法有一个大的概览,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查验学习进度. 篆刻技法所包含的内容大致如下图: (篆刻技法所包含的内容) 我们看,有八大部分 ...

  • 零基础学篆刻:吴昌硕的70年篆刻生涯

    从吴昌硕14岁以后,他一辈子都在刻印. 他自己说:"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吴昌硕<西泠印社记>)这也是我们能拿吴昌硕印谱当字典用的原因之一,因为他出版的 ...

  • 零基础学篆刻:刀法

    所谓篆刻,自然必须是有篆有刻,我们前面所讲的字法.篆法.章法,多属于"篆"的部分,今天我们来谈谈"刻"的部分.因为是"刻",必然涉及刻刀,刻 ...

  • 零基础学篆刻:拓边款

    上一篇讲了,印面内容如果需要保留或展示,除了原印之外,还需要钤盖出来:与之类似,边款如果需要保留或展示,除原印之外,还需要传拓出来.本文专讲拓边款.也是本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 (专业印谱字口清晰)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