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印:王福庵“拙亦宜然”

今天我们接着读印,选的印是王福庵先生的“拙亦宜然”这方元朱文印,如图:
(王福庵:拙亦宜然)
我们说过,王福庵先生是元朱文印中“铁钱篆”一类的代表人物,“铁线篆”印的线条较少作典型的圆形,而是多做微弯的弧形,就像两端加压而微弯的钢条,劲力内含。而印文各字之间以及字与边之间连接较多,结构更紧密,一印犹如一字,整体感特别强。其总体风格为嫣润静穆而又挺劲潇洒,今天这方印是典型的王福庵铁线篆风格。
(王福庵像)
让我们来细细读读这方印:
一、印面文字的来由

这方印约刻于王福庵先生69岁时(1938年),印面文字为“拙亦宜然”,出自西晋时期潘岳的《闲居赋》,这篇赋作总结潘岳自己三十年的做官经历,表达了他闲居的乐趣,他在序言里说自己住在园里卖鲜鱼、蔬菜和羊酪,并收舂税,一家人生活舒适。原文是:“巧诚为之,拙亦宜然。”联系上下文,大意是:确实有人善于钻营进取,但也有人拙笨不善为官。

那么,王福庵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词句刻印呢?
(拄杖者为71岁的王福庵)
之前的读印系列文章我们说过,王福庵先生在北伐胜利之后曾任职印铸局,是真正的职业印人,他在京期间曾兼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委员,名声素著。到了抗战时期,日伪政权要他任职伪印铸局,他托病坚拒,宁肯断绝收入。期间,他在家“日刻一印”以自娱, 这方“拙亦宜然”表达的正是他虽然在家不做官,但却恬然自如,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
这当然是彰显气节的一句表态。篆刻与实用印章的不同正在于此,它除了实用,还可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情感,与画、诗、书法尽皆相同。
二、如何保持水平稳定
大家应当注意到,这方印的四条边框,并不是水平的直线,特别是上下两条边框,也不是水平方向的,这很奇怪,大家知道,这两条线牵涉印面的平稳,如果不直,必然影响安稳。但实际上,我们并不觉得这方印有欹侧歪倒的感觉,为什么呢?
关键是几条线,如图:
(水平方向的安稳)
如图,这方印,印中的斜线、弧线比较多,这是“铁线篆”印的特征,但我们一定要注意,为数不多的水平线条(蓝色线),恰恰起了安稳印面的作用,水平方线的弧形线,线条两端连接之后的“弦”线,也是水平的,这正是此印安稳的原因所在。
初学者一定要知道,当水平方向需要保持平稳时,水平方向的横向保持水平很重要。
二、“三密一疏”大格局下的横向联结
这方印的四个字天然三密一疏,这相对来说,在章法上很好处理,这样的印例极多,都是典型的“对比型”章法,密处茂密繁复,疏处潇洒空灵。这是印面文字天然的巧处,但这方印的章法,远不是“三密一疏”这样简单。
注意看:
(接边与文字连接)
接边是元朱文印的特征,而印中文字的互相连接是“铁线篆”亚类的另一特征,因为印面文字的互相连接保证了这一类印的整体感,这让人想到博古架或仿古门窗上的花格,它们之间的连接,加强了整体感。
(仿古门窗)
问题是,这方印中,上两字连接(黄色块)消解了拙字“手”部的孤单无依(“出”部连接了上边与右边),当然,也加强了左右两字之间的联系,左右的团聚感加强了。
同理,下边两字也“硬生生”地连接了起来(黄色块),为什么要连接呢,因为要加强团聚,这处连接,有明显的“经营”痕迹(实际上,上两字的连接也是“经营”出来的),因为它的连接并不完全“自然”,有点“巧”得过分,但不连接必然左右两字隔离,因此又是必须的。此外,然字的左右两部分是连接的,但那是自然的,字形使然,并非刻意经营。
三、印中字上下关系的处理
上面说了印中字左右关系的处理,接着我们看上下关系的处理。实际上,这一点,更见作者功夫。
这方印中,上部两字与下部两字完全没有连接,为什么呢?看图:
(上下咬合关系)
依照均分印面的格局,上部字的下边界应当在“宜”字的底横,但显然,“拙”字的“手”部、“出”部都有超出这条线的一处,突出到“亦”字的地盘。此外,“亦”字的头部一笔也突入到“拙”字的地盘,这里的上下咬合很充分,有了这种“咬合”,不需要再连接起来了。
是不是也可以考虑连接呢?当然,但必然破坏“三密一疏”的大格局,因为“亦”字处的空灵很重要,如果连接,会破坏“亦”字头部的空地,这一处的上下不连接,我们可以认为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这种上下咬合的关系类似下面这方印的云与湄之间的关系:依托字势,借势咬合。
(常氏云湄)
当然,这方印还有边框值得一说,此类边框获得了苍茫古朴之感。这是王福庵先生的独创,一方面是他对浙派古拙风格的继承,另一方面则是他对吴昌硕印边“做印”理论的借鉴。
(0)

相关推荐

  • 近代细朱文鼻祖王福庵多字印,放大原石印面和边款,刀痕更清晰!

    印谱印人印讯 王福庵多字印朱文,是王福庵最为大家熟悉的.由于字数较多,字与字.笔画与笔画之间都排列紧密,空间较小,整体显得十分茂密,但依然是有留各种不规则空白以破除整体的规矩,使整方印更加生动. 苦被 ...

  • 读印:王福庵“仁和高时显字野侯印”

    如果一定要选一位近代名家作为篆刻初学的临摹对象,我认为应当是王福庵大师.因为他精工秀雅的风格更利于初学者掌握篆刻技法,就像初学书法,从楷书.隶书.篆书这些姿态工整的书体开始入门学习一样. 王福庵(18 ...

  • 读印:王福庵“溯源仓籀订斯邕”

    在明清篆刻偏师选择上,一般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写意风格,偏师可以学习吴昌硕.齐白石.来楚生等:一个方向是工稳风格,偏师可以学习黄牧甫.赵叔孺.王福庵等:相比之下,我们更愿意让初学者从王福庵大师风格学 ...

  • 读印:王福庵“昨日老于前日,去年春似今年”

    王福庵先生是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所以,在当今时代,如果提到篆刻,都或多或少都会知道王福庵先生,因为他对于中国近现代篆刻史来说,太重要了.如果哪位同学学篆刻而不知道王福庵先生,那么建议你赶紧拜个老师认 ...

  • 读印:王福庵“脚踏实地”(顺带说说浙派的特征)

    今天仍然读王福庵大师的印,仍然先恭敬地放上王福庵大师的照片: (王福庵像) 因为是中秋假期,我们少讲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其实,相关王福庵大师的背景知识,前面的文章也讲得相当充分了),今天要读的这方印是 ...

  • 读印:王福庵“领略古法”

    今天再读一方王福庵大师的印. 我们陆续会在本系列文章里介绍大师们的印,这些大师分别为: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王福庵.赵叔孺等,多半是晚清民国名家,前文我们已经说过,这些大师们的印谱,其实就是学习篆刻 ...

  • 读印:王福庵:“但愿长醉不愿醒”

    今天再读一方王福庵大师的印. 实际上,大师的大部分印作我们都可以拿出来认认真真学习一番,他精于收拾,精于将一方印的细微之处调整到最佳状态.他的作品足够多,一本印谱简直就是一本优质的篆刻教材. 之所以我 ...

  • 读印:王福庵“饮少辄醉”

    今天读一方王福庵大师的印. 爱争论的朋友会说:怎么又来一位大师?且不急,虽然以前无数次提到王福庵,也介绍了他一部分作品,但似乎还需要再介绍一下王福庵大师和他的印风. (王福庵先生像) 一.王福庵大师及 ...

  • 读印:王福庵“仁和王寿祺篆隶之印”

    我最早知道王福庵先生,源于被家人逼着写他的<说文部首>,当时志向并不在篆刻,似乎对于文字学更感兴趣一些,后来慢慢接触篆刻,又研读篆刻史,特别是近现代篆刻人物,才发现王福庵先生竟然是这样厉害 ...

  • 陈修园“劝读十则”古今皆宜

    陈修园(1753-1823),中国清代医学家.父陈廷启,号二如,早逝.祖父陈居廊,博学通医.苦攻经史之余,还钻研医学,专心研究古代医学经典,颇有心得.见原书文辞深奥,遂加以浅注,或编成歌诀,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