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有兴复汉室之志,为何诸葛亮被千古传诵,而荀彧则默默无闻
看过三国的都知道,刘备虽有汉室忠心之名,但其自身从学时才能来说,与曹操有很大距离,而且刘备出名大部分功劳都离不开他的两个兄弟张飞关羽,但前期刘备却有识人用人之才,所以诸葛亮跟随刘备被大家的认知跟多更大,而且诸葛亮更是奇才。
而曹操是一位枭雄,自身能文能武又能识人用人,虽说荀彧之才与诸葛亮不相上下但是大家的认知度却很低。而且后期才表现出对汉之忠心,天子无能 此时天下人心皆被曹操收买,这时反曹意义不大,随以身试法但是又窝囊无声。其次,曹操之心路人皆知,跟随曹操时便注定了结局,为之惋惜!
诸葛亮和荀彧皆有兴复汉室之志,但是所采取的策略不同,自然也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荀彧是士族阶层,依附于曹操,其实是因为操拜汉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欲借曹操的势力恢复汉朝。但是当他见证曹操封魏王,意在取代汉朝而居正统的时候,政治理念发生了分歧。曹操出身寒族,要建立一个法家寒族统治的政权。严重冲击士大夫的利益,其命运自然是天意注定。
诸葛亮则不同,他志在恢复西汉朝的统治。在政治理念上与刘备无缝衔接,一个是早年躬耕于隆中;一个则是织席贩履,可谓是白手起家,都是寒族。诸葛亮是法家思想的推崇者,自然也是利用刘备汉室宗亲的名望,以恢复西汉朝的统治为目的。推行他的政治理念,所以曹操要建立的代表法家寒族利益最大化的曹魏政权,与刘备和诸葛亮经营的蜀汉政权,在阶级利益最大化这个方面不谋而合。就本质上讲,诸葛亮在成都推行的就是一条没有曹操的曹操路线,荀彧及其所代表的士族统治阶级,自然就会成为政治利益最大化博弈的牺牲品。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掌控蜀国实权,此后的所有功绩都会记到他头上,而荀彧一直在许都从事程序性的行政工作,实际的决策权一直在曹操手中。刘备和诸葛亮是君臣关系,刘备发掘了诸葛亮,首先是因为诸葛亮强大的荆州关系网,然后用了很多年去培养诸葛亮,直到白帝托孤后,诸葛亮的时代才真正到来。曹操和荀彧是同僚关系,是同为汉臣,更像是朋友,前期的曹操野心没有那么大,只是讨伐不臣的各方势力,和荀彧的政治观点相符,后期曹操封王,荀彧心凉,分道扬镳。
感觉荀彧和曹操更像是合作关系,为曹操以及世家门阀之间提供了一架桥。荀彧身后站着的是颖川士族,很多时候必须得为士族说话,而曹氏虽然需要颖川士族来巩固维系他的统治,但曹操又很忌惮士族,反感被士族掣肘,不然也不会颁布唯才是举令。再加上荀彧心向汉室,所以感觉两人从最初时就有矛盾,只是前期体现不出来。所以就注定了他们两人不能像刘邦萧何,刘备孔明之间那样密切。
曹操是辅佐天子的权臣,而且事实行为上,荀彧只是辅佐权臣,而没有辅佐真正的天子汉献帝。所以名不正言不顺。 且从根上讲,汉朝不管东汉还是西汉,基本一直都是维护士族利益的,荀彧属于士族,不仅是官二代,可以说是官N代,而曹操后期时代唯才是举政策导致大肆启用寒族为官,损害了士族的利益。其实荀彧维护汉朝的决心并不单纯是为了忠汉,也夹杂有为自己及所在利益集团和自己后代争取利益的决心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