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连队坚守上甘岭14昼夜 消灭1600多敌军 被授予集体特等功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的上甘岭战役,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被称为“朝鲜战场上的凡尔登”。在上甘岭战役中,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和第12军官兵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给予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一个沉重打击,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钢铁八连”在上甘岭反攻
在上甘岭战役中有一支连队被誉为打不烂的“钢铁八连”,他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8连。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8连是在1952年10月18日夜奉命到上甘岭597.9高地换防,由连长李保成率领全连趁黑沿着半山摸进了1号坑道。整个过程中尽管8连事先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到因封锁还是付出了5人伤亡的代价。
连长李保成向上级汇报
连长李保成,1927年8月29日出生于河南林县,1943年参加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和剿匪行动中多次立下特等功和一等功,是师、团领导的重点培养对象,通常都是将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他去完成。
李保成率领部队进入1号坑道以后,相继在19日的大反攻中攻占了1号和9号阵地,并占领了主峰。战斗到21日的时候,整个8连包含伤员一共仅剩下了16人,不过他们依然依靠着1号坑道坚守着597.9高地。
“钢铁八连”依靠坑道消灭敌人
整个坑道口被敌人严密封锁,后勤补给进不来,坑道内的人员也出不去。敌人妄图采取封锁的手段将1号坑道中的志愿军官兵饿死、渴死。为了最大限度地与敌人周旋,8连在1号坑道内当时每人每天分不到半个馒头,喝不到半碗凉水。许多战士甚至想用自己的尿来维持生存,但根本就尿不出来。
有些伤员因得不到及时抢救,死在了坑道内,再加上敌人对坑道口的封锁,战士们也只能在坑道内排泄。牺牲战士的尸体在坑道内长时间的停放加上战士们的排泄物,整个坑道里空气污浊不堪。
1号坑道内的情况上级领导很清楚,为了向1号坑道输送给养,多次派出了整排、整连的兵力运输,但都不幸牺牲在了运送途中。
“钢铁八连”战士利用坑道作战
这时候在1号坑道内有来自16个连队的80多名战士,其中伤员多达50多人。上级决定1号坑道内的所有人员统归135团8连连长李保成指挥。
1号坑道全长70多米,高仅1.5米。除两条大坑道外,还有几条小坑道相连。整个坑道位于半山腰,所幸坑道顶部都是坚硬的岩石,要不早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中垮塌。
退入1号坑道以后,混编成的8连坚守了长达14个昼夜,在战斗不断减员的同时,上级不断向这里补充兵员,前前后后这里共有着近400名战士。在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将坑道口炸垮后,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将它挖开。为了保住坑道口通气,前前后后牺牲了30多名志愿军战士。其中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赖发均为了保护坑道口,在敌人逼近,手脚已经被枪炮打断的情况下,用牙齿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李保成与战士研究战术
敌人为了困死1号坑道内的8连官兵,甚至将地堡就修在了坑道口附近,随时用火力进行封锁,还用铁丝网堵住了坑道口,并向坑道内投掷硫磺烟雾弹,妄图迫使1号坑道内的志愿军投降。
一直坚守到11月5日,当12军部队接防597.7高地时,8连才从坚守的1号坑道内走了出来。此时原八连建制里的官兵幸存者仅有8人。在整个战斗期间,8连曾先后三次被打光重新补充重建,因此才得名打不烂的“钢铁八连”。
李保成在坑道内教战士使用手榴弹
“钢铁八连”在14个昼夜的战斗中,共歼灭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1600余人,8连也付出了先后伤亡321人的代价。
“钢铁八连”以顽强的战斗作风,用鲜血和生命证明了自己是一支继承了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光荣传统的连队,是一把杀入敌人胸膛镔铁打造的锋利尖刀。
“钢铁八连”宣誓“坚守坑道,战斗到底”
“钢铁八连”凭借自己在上甘岭战役中的英勇表现和卓越战功,被荣记集体特等功,因此他们也被称为“上甘岭特功八连”。现在这支部队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第15军134团的尖刀连队,继续在各项重大任务中再续辉煌。
-------------------------------------------------------------
敖翔,笔名“爱历史”,历史专栏作家,爱历史网站创始人。从事老照片收集研究二十年,曾长期为《北京日报》,《炎黄地理》等刊物供稿,并在搜狐、网易、凤凰网、人民网等开设专栏,并为国内多所博物馆、纪念馆、大学研究机构提供资料协助,所获成果被港澳台和海外电视栏目和新闻机构多次引用。
请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这对我们很重要,文章将被更多朋友看到!
回复关键字“春运” 我们一起追逐回家过年的脚步
回复关键字“南京大屠杀”了解中国抗战史上最惨痛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