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肺“魔”:肺磨热点问题之--肺磨玻璃结节是肺癌吗?
前言:随着CT扫描广泛应用于体检及常规住院检查,近些年来,查出了大量的肺结节,其中不乏是早期肺癌的许多病例,导致广大查出肺结节的朋友焦虑情绪严重,反复各家医院就诊、网络问诊,恐慌状态甚至大于比结节本身的危害大的多!而恰恰,医生对肺结节的认识与认知也有一个过程,导致不同接诊医生判断的结论常有差异,是否考虑恶性?是否要马上手术?是否要抗炎治疗?是否要做PET-CT?何时外科干预?消融行不行?若行干预,什么时机为妥?观察等待是否会影响预后?会不会导致转移进展?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并不一致,以致公众更是无所适从,也导致目前肺结节诊治存在一定程度的乱象。也许有人会说,不是有指南吗?不是有共识吗?不是有规范吗?是呀!写到指南规范里面去的都是要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结果与建议,而肺磨玻璃结节的大量发现是最近5-10年间的事,许多的观点仍是临床现象观察到的而已,没有更长时间的随访,无法得出能足以改变指南的结论。所以直到现在,指南的表述仍是:
你看看依据的仍是1995年的研究结论,那时有肺磨玻璃结节吗?所以真正临床的决策需要跳出指南的范畴,从实际出发,与患方做好沟通,采取个体化的治疗随访模式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然也正是因为目前临床与理论的脱节造成了肺结节治疗的乱象。但我想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凡事从患者有益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去决策诊疗方案,必将会得到患方的认可与信任!从今天开始,我将尝试用白话的方式(我英文不好,也不善于研究,无法说些高深的话)、从临床观察到的现象与角度出发,对目前肺磨玻璃结节诊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分享。如果有不对之处,可文末留言指出或交流。
肺磨玻璃结节是不是肺癌?
肺结节分为实性结节与磨玻璃结节,因为微小实性结节基本都是良性,较大的实性结节具有明显特征时容易判断,真良恶性难辨的也要更加重视,完善相关检查或穿刺或PET检查,在这个系列中,我们不作讨论。磨玻璃结节又分为纯磨玻璃结节与混合磨玻璃结节。
磨玻璃结节不能等同于肺癌,但从临床观察总结上千例的影像资料来看,以下几点比较可靠:
- 持续存在的纯磨玻璃结节基本上都是早期腺癌(包括腺瘤样不典型增生与原位腺癌);
- 混合磨玻璃结节瘤肺边界清楚的,主要是指磨玻璃部分与正常肺组织接触的区域轮廓若是清楚的(包括比较光整的,更包括磨玻璃部分与正常组织接触处有小齿状呈草莓表面似的那种)基本上是恶性的;
- 而磨玻璃的边缘比较模糊,病灶相对比较散,轮廓欠清楚的则炎性可能更大些;
- 首次发现的肺磨玻璃结节,不管其大小、形态、边界等如何,都应该先随访观察一段时间,一般视病灶大小可以按3-6个月来定,不到1厘米的即使间隔一年也没有问题;
- 肺磨玻璃结节若显模糊可试口服或静脉抗炎治疗10-12天左右,之后再过4-6周复查。若轮廓清楚的,抗不抗炎一般没什么区别。
总之,肺磨玻璃结节有部分是早期肺癌,有的不是,两者不能等同。但要记住:即使是早期肺癌,以纯磨玻璃为表现的都是惰性的,可以非常安全的观察随访,有进展再处理不影响预后,而且术后不需要放化疗等其他治疗,也基本不会转移复发(但再长,即新的早期肺癌再发生的可能性是有的,而且还不小,所以术后仍需按时复查CT)。
我极度怀疑一部分以纯磨玻璃为表现的早期肺癌是不等同于传统肺癌的一类新的疾病,我们应该重新来定义与命名它,以减少公众对肺磨的恐慌情绪,因为它确实是非常惰性的,甚至好几年都不会变。如果将它们与传统肺癌区分开来,则相关的治疗指南与规范都可做出调整以适应这种疾病的生物学行为,而不是按传统肺癌来对待与处理它们(点击链接:个人观点(2020.6.21):以磨玻璃为表现的早期肺癌,其生物学行为可能有别于传统肺癌,中国可以做的更多!)。
肺磨玻璃结节的随访其实很安全,真正对肺结节更有害的是“心魔”,是查出肺结节后的焦虑、彷徨,医生给出的不一致信息又加重了他们的焦虑。打开心结,方能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