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我的前半生》全职or职场妈妈?如果在澳洲你的选择是?
觉得字体小的朋友,可在右上角进行设置,把字体调大
喜欢就分享出去,让原创充满你的朋友圈
本篇共4818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前
言
《我的前半生》一剧大火,戏中人物罗子君和凌玲,她们都有同龄的儿子,在对待孩子上却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当中全职妈妈和职场妈妈的较量,不禁引发了不少妈妈的思考。在结婚生子后,女性在全职妈妈和职场妈妈间该如何抉择,成为了一个摆在现实面前的难题。
罗子君是全职妈妈的代表之一,她不用上班,家务有保姆帮忙,所以她有很多陪伴孩子的时间,她可以亲自接送孩子上下学、陪孩子四处玩耍等。有人评论罗子君无知庸俗,但她确确实实给了平儿很多爱的陪伴,养成了平儿乐观开朗的性格。因此在争夺平儿抚养权时,罗子君的陪伴也成为她赢得官司的重要证据。
凌玲则是职场妈妈的缩影之一,凌玲是个单亲妈妈,独自抚养儿子佳清,需要承担起养家活口的重任,所以她需要不停地努力工作,得到子君前夫的好感和公司上级的认可。很显然陪伴孩子的时间是非常少的。戏中母子同框最多的画面,就是她陪伴佳清做作业。所以她很重视孩子的教育,要求孩子必须努力,培养佳清独立自强的能力。
两种妈妈、两种育儿风格,都是基于她们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所决定,没有谁更好,谁更优秀之说。
但是受到这部剧的影响,身边不少已婚女性惊恐自己会有罗子君的下场,纷纷宣扬着要独立自强,有自己的事业,似乎要将全世界的全职妈妈都往职场里赶。
那么,在澳洲,全职妈妈还是职业妈妈这道选择题又是否有所不同呢?
阅读导航
一、在澳洲,上班和在家带孩子经济效益相同
二、在澳洲,职场妈妈与全职妈妈的处境
三、澳洲中产阶级一人养全家”模式承压
四、职场妈妈 VS 全职妈妈,谁更快乐
一
在澳洲,上班和在家带孩子经济效益相同
澳大利亚家庭、收入和就业动态(HILDA)调研自2002年起对澳大利亚全国9500户家庭超过17,000名受访者进行了随访,并于近期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澳洲幼托成本飙高,5岁以下幼儿保育成本自2002年以来出现显著上升。相比2002年,双亲家庭幼托成本上涨幅度为75%,单亲家庭幼托成本上涨幅度为104%。
甚至可以说:在澳洲,上班和在家带孩子经济效益已经相同。
对于幼托成本翻番的调研结果,Oyster Bay高中教师Murphy表示并不意外。在她看来,幼托成本增加虽导致经济负担上升,但是从长期而言,这部分支出仍属于“物有所值”。
Murphy和她的丈夫共育有两个小孩,一个3岁,一个1岁。两个小孩每周需去托儿所3天。该托儿所的收费标准为122澳元/天。联邦政府提供的育儿补贴尚不足以支付所有费用,他们存在约6周的缺口,Murphy为此需自行承担数千澳元的支出。
她说:“或许你会认为这六周还不如自己带小孩。但是你必须考虑全职在家的成本。对于我自身的家庭而言,保持全职工作状态所带来的效益远远超过了托儿所的成本。”
她说:“我工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得收入,而是保住一份职业。”
二
在澳洲,职场妈妈与全职妈妈的处境
在澳洲,初为父母的夫妇大都考虑到了幼儿园的费用。如果有两个宝宝送托儿所,那么每月支出和年薪5万的个人的税后月收入相差不多。
所以。单从家庭收入和支出平衡这点来说,一个有两个孩子的白领妈妈,上班(把孩子送托儿所)和呆在家里带孩子,并没有太大区别。
这样的情况下,职场女性往往分为两派,一派表示即使送二个宝宝去Day Care(托儿所)的每个月费用和她的工资差不多,她也愿意去上班。因为在家,太闷。”另外一派则认为,生一个孩子还可以继续工作,但是生两个孩子就准备呆在家里带孩子。
在澳洲,人们对待职场妈妈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主要表现为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不缺钱的母亲不应该工作”,而现在大部分人的就业观与此截然不同。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支持已育有子女的女性重返职场。
尽管人们就业观念有所变化,但是在就业问题上,据统计,男性依旧持有更为保守的看法。澳洲职场多为男性所主导、由男人设计、为男人服务,拥有一整套男性的文化和价值观。对女性来说,存在一定程度的“职场天花板”现象。
尤其是当父亲的收入超过一般白领工资,澳大利亚很多大公司中层经理以上的太太们都不工作。身边有朋友的孩子上的是私立学校,一个班级20多个孩子的妈妈中,只有她一个是职场妈妈。
私立学校中绝大多数妈妈是全职妈妈,这是澳大利亚家庭结构和普遍价值观决定的。
第一,大部分的澳大利亚家庭,祖父母们都不会像中国祖父母们一样帮助照看孩子。按他们的话,周末或者孩子病了,看一两天可以,长期就不行了。他们宁愿退休后,到各地旅行。孩子们从襁褓期就由父母亲自照料。
2
第二,大部分家庭中,丈夫还是主要(较高)收入者。
3
第三,大部分中产阶级都希望并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孩子,照料他们的确很费心血。这包括每天接送他们上下学,带他们参加各种课后活动。
即使是这些私校的全职妈妈在孩子们上了初中,生活和学习能够完全自立之后,也试图重返职场。因为专业放置太久,她们很多人会选择一些非全职和工作时间相对灵活的工作。更多人,选择为公益非盈利组织做义务工作者,或拿象征性工资。
三
澳洲中产阶级“一人养全家”模式承压
澳大利亚住房、收入和就业动态年度报告(HILDA)中的数据表明,澳大利亚中上阶层群体所背负的压力陡然上升。
所谓的中上阶层是指那些在人们看来似乎已拥有了一切的人群,即有房、有车、小孩上私校的人群。
对于年轻人和较低收入阶层群体而言,这类人所面临的压力似乎众所周知——不断增加的生活成本导致他们不得不节衣缩食以降低支出。但是这份调研报告同时也指出较高收入群体实际上面临的压力更大。一方面,他们也受到收入增长疲态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他们的开支较其他群体明显要大。
据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开始意识到未来5年内他们并不一定能维持现有高收入水平。无论是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所、零售业或其他专业领域,未来5至10年内就业人数将大幅下滑。
目前,澳大利亚所面临的情况是收入增长率持续疲态的同时学费、电力和能源成本持续攀升。
因此,与较低收入人群一样,较高收入家庭也开始考虑收入显著下滑情况下将如何进行支出调整。尤其是夫妻中只有一个人工作的家庭,所面临的压力显然是双倍的。
此外,根据HILDA调研报告,对于双亲家庭而言,澳大利亚学龄前儿童每周的育儿费用中位数增长了75%。对于单亲家庭而言,这一费用增幅已经翻番。
与此相对应的是澳家庭收入停滞不前。HILDA报告指出,自2012年以来,澳大利亚平均家庭收入实际上已出现小幅下滑。除企业最高层管理人员外,几乎所有人均受到了收入增长疲态的不利影响。
在目前阶段,澳大利亚较高收入人群的上述紧张情绪并未广泛传染,但是我们的确看到这种紧张情绪已成上升趋势。若房市出现放缓,这种紧张情绪势必将陡增数倍。
HILDA调研报告表明,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挪用养老金偿还月供并延长退休时间。对于那些存在紧张情绪的专业人士而言,这也是他们应对未来收入变动的一种方法。十年前退休还是人们热议的话题,而今天谈论退休的话题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但是那些曾经选择投资小孩教育和房产的那部分人如今却生活的非常幸福。
但是对于如今那些希望复制他们前辈成功模式的人群而言,他们开始突然对这种模式的不可持续开始感到担忧。
由此看来,夫妻两人都有工作及稳定生活来源的家庭更容易面对未来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及经济方面突如其来的压力。
就如同《我的前半生》中,子君之所以败给凌玲,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陈俊生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中产焦虑之下,变得更希望有一个知冷知热共同努力的“好队友”。
四
职场妈妈 VS 全职妈妈,谁更快乐
假如,金钱和收入对女性来说不是最主要问题,那么她们是否依然工作其实回到了另一个中心问题:职业妈妈是不是比不工作的全职妈妈更快乐?对孩子来说又会有怎么样的影响呢呢?
美国女作家Stephanie Coontz出了一本新书《职场妈妈的胜利》(The Triumph of Working Mother)。她的结论是,无论是哪个薪资阶层,全职妈妈(Stay-home-mom)都比职场妈妈(working mother)要忧伤、愤怒、甚至更容易患忧郁症。
去年的一个调查报告表明,全职妈妈家庭所出问题孩子比职场妈妈家庭里的孩子要高,这和大家普遍理解的全职妈妈付出的时间越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越好完全相反。
即使没有社会学机构的调查数据支持,这个道理也容易理解,那就是——开心的妈妈就会有开心的孩子。而拥有眼界宽阔的妈妈,孩子无疑站在了妈妈的肩膀上看世界。
前文提到的作者Stephanie Coontz说,经过美国的70多份报告表明,职场母亲的工作选择对孩子成长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英国的报告证明双亲都工作比只有父亲工作的家庭,男孩的成长没有明显不同,女孩则在前者的家庭中问题要少一些;挪威的报告证明,孩子的行为问题和在托儿所待的时间没有直接关联。
纽约时报的另一位作者Kathleen Gerson对此也做过调查,她的调查对象中,80%拥有一个职场妈妈的孩子认为这是对他们的家庭最有利的选择。而将近一半全职妈妈的孩子则希望自己的妈妈没有选择做一个家庭主妇。这个调查虽然没有公信力的机构数据作为支持,但具有一定意义。
一个为事业奔波的妈妈,虽然劳累,但无疑更充实、自信、有趣。甚至可能更注重仪表和谈吐。而且,在一个健全的家庭里,当夫妻双方都工作,父亲会觉得更有必要分担照顾孩子的义务。这在目前也是一个趋势,至少在美国,今天的父亲们和孩子们分享的时间是60,70年代的父亲们的三倍。
在中国,很多经过10年职场厮杀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知识女性们生了孩子后在考虑是不是要留在家里当全职妈妈?甚至,是不是多花时间照顾丈夫和孩子比上班更值得,也更快乐?虽然中国和加拿大、美国的情况不同,但老实说,中国已婚女性们比美国和加拿大的同性们面临更多小三的威胁,经济独立是不是更需要考虑呢?
相对职场妈妈还是全职妈妈,每个做母亲的人可能都有机会面临这样的选择,每人也都有个人背景和诸多不同。Yahoo的女总裁Marissa Mayer在没有休完产假(美国的产假是3个月)就回到公司上班了,有人批评她是职业女性的坏榜样,也有人恭喜她可以把当妈妈和事业同时兼顾,她简直就是胜利的职场妈妈的招牌人物。
我想,职场妈妈是不是胜利不应该成为一个命题,最主要的是今天的女性比起她们的上一辈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也更全面。事业带来的成就感也是她们快乐的一部分,也许是重要的部分。
结语
对目前状况的流行说法是女性愿意要孩子,就表示愿意接受接踵而来的后果。就像一位非洲旅行向导讲一群猴子时所说的:“带着幼猴的母猴非常艰难地跟着队伍。”但人类不是猴子。
作为人类,我们起码应该有能力保证那些养育婴儿的人也是未来我们中的一员,无论何时都不会被丢在后面。
不得不承认,做妈妈比做爸爸要复杂、责任重大的多。
实际上,各家事各家知道,不可能都涌去做职场妈妈的。妈妈们如何在全职和职场间做抉择,建议先问问自己一下三个问题:
家庭经济是否支持
一个字,钱!如果有吸金能力强的老公,家里用度都不愁,那么女人是否要进入职场,选择就自由多了,什么职场不职场?全看姐的心情。但如果家里经济压力大,女人工作能减轻家庭的负担,那么放弃全职妈妈的身份,进入职场打拼也是必然之举。
家庭成员是否支持
这点很重要。你一心进入职场,可家人认为你该全职照顾家庭和孩子,矛盾之下,势必影响事业的发展。所以妈妈们在进入职场前,一定要和家人沟通好,争取得到家人的认可和支持。
另一半的支持,更是至关重要。从实质上实现工作中的性别平等需要从家庭单位就承认女性和男性都有工作和护理的权利和责任。
自己内心的认同和平静
选择全职妈妈的,问问自己能否耐住性子,照顾家庭,甘心把光阴投放在一家人的吃喝拉撒事情上?将来的日子,你需要为此投入更多的心思,提升家庭生活质量,营造优质的家庭环境。
选择职场妈妈的,能否能控制住对孩子的眷恋之情,又能否能承受源自工作的压力,负荷起工作强度。
人生路上,忌讳盲目跟风。原本好好的全职妈妈,非要学做坚强的职场女强人,到头来,你也未必能成为罗子君。
全职妈妈并没有那么糟糕,职场妈妈也没有那么的潇洒。所以,就安心的做好自己,珍惜当前最为重要。
在书写这个命题时,想到自己的妈妈,也是一位职业女性。从小到大,妈妈都知道最近流行的新电影,流行的时尚元素,明白事理,在职场上无畏无惧。
一个母亲的榜样和光辉,对女孩尤为重要,甚至是女孩在青春期最为依赖的。在女孩向女人过渡的那段时间,生理上和心理上面对种种变化,似乎对母亲更容易倾述。
急着要去上班,可以说来自于我的危机感。怕自己不够优秀,怕自己没有权威。有一个很微薄愿望在心底,为了孩子变成更好的人。
当你爱上一个人,你会希望自己更美丽更温柔。而当你成为一个母亲,会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恨不得拯救整个星球。希望把贩卖小孩的、卖毒品的、控制年轻女孩做皮肉生意的、路上飙车的、酒后开车的、打骂自己学生的……全部关进监狱。我本来就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因为工作性质每天都要阅读大量世界新闻,读的越多越觉得这真是一个疯狂的世界。
我也已经意识到,只有直接了解这个疯狂的地方,才可以更好的在未来保护自己的孩子,这当然是所有母亲的希望。如果成为职业女性,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或者更直接的为社会创造价值。
我想,目前看来,起码对我来说,未来做一个职场妈妈似乎比一个全职妈妈更容易一些。
本文作者:Cynthia高晨曦
图片制作:Chloe Liu
参考文献来源:澳大利亚家庭、收入和就业动态(HILDA)调研,The Conversation,《The Triumph of Working Mother》,《职场妈妈也许更快乐》,悉尼先驱晨报,时代报,太阳先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