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乍到 | 悉尼,香港的后花园!
这是澳洲财经见闻最新推出的一档专栏
全方位解读澳洲的衣食住行
第一时间解答你最好奇的问题
用通俗有趣的图文为你呈现澳洲都市生活中财经那些事
本篇共2703字|预计阅读时长4分钟
从香港飞悉尼,我也算寻着众多香港移民的足迹,南下到了世界的另一边。还没出机场,在免税店就看到了微信支付的中文标示。自助过关时刷中国护照,提示语言也是中文。从机场搭朋友的车出来,中国银建设行的牌子,块头大到想忽略都难。
在悉尼的第一个落脚点是市中心的青旅。四处走走, 遍地都是普通话。有几条街道,普通话有压倒性的优势,仔细一看原来是悉尼科技大学附近。成堆的中国学生中,夹杂着其他中国元素,奶茶店、兰州拉面、卤肉饭、中国旅行社、中国药店、雅思补习班,不一而足。
初来乍到,银行卡和电话卡都要办起来。按照青旅前台的指引,我来到附近的商场,门口两个派发传单的东北人聊得正欢。到了门店,接待我的是个华人面孔,不过三个回合,交谈语言就成了普通话。过了一会,她向经理汇报,说起了粤语。我暗暗觉得好玩,飞了10多个小时,跑了那么远,竟然还是在和港人打交道。在店里10来分钟,进来了5个人,3个讲广东话,熟悉的感觉,好像我就没有离开香港。
第二天和朋友去办银行卡,又毫无意外的被指引至华人面孔的职员面前。这人30出头,职业装得体,简洁干练,胸牌上插了一面中国国旗。对方打量了我们一下,讲起了中文。一来二去,我知道对方是上海人,高中随全家来到香港,原来在中国城的分行工作,最近那边装修,便来到中国城附近的这家分行。
我们在银行大概停留了半个小时,来交谈业务的几个人,有一个北京小哥,一个台湾美女,一个只会说英文的韩裔,主管是香港人,说了一口非常港式的普通话。他评价说,从小移民澳洲的华裔或亚裔,大多不会说本国语言,有些能听懂,对母国也没什么感情。就他而言,全说英文没啥问题,不过究竟中文讲的亲切,所以如果碰上中国同胞,还是愿意以中文沟通。
他觉得20年前的澳洲华人中,讲闽南话的福建人、讲粤语的香港移民、台湾和中国大陆移民并驾齐驱,粤语的辐射力稍大。现在中国崛起,直接反映就是操普通话人口的增加,影响力早己已经盖过了粤语。
悉尼香港双城记
来悉尼几天,就赶上了复活节。澳洲的复活节放4天假,和香港一样。不过在香港,复活节是商家做生意的大好时机。香港人多地少,闲暇时间大家都喜欢出门逛街吃饭。铜锣湾、旺角一带,能看到是人人人,能做是买买买。然而在澳洲,假期真放假,商场、大型超市都会关门或缩短营业时间。
从青旅搬出那天,商铺全天关张,例外的只有华人餐馆。突然间“茶餐厅”三个字在好像特别显眼,我大步走进去,瞬间觉得自己是出了假国。这家香港茶餐厅,菜单是繁体字,耳边全是广东话,茶品、纸巾和筷子的摆放方法,都和在港时一模一样。如果不是桌子大点、分量多点、饮料不含在套餐中、食物用澳币计价,就一定是我穿越了。
澳洲天高云淡、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一直深得港人青睐。上世纪90年代,香港涌现移民潮,现在持特区和澳洲两本护照的,保守估计也有十多万。有不少是全家移民,子女从小在澳洲接受教育,扎根、立足于澳洲,父母则在拿到身份后,认为更适应华人社会,因故重返香港。2015年的港姐麦明诗即生在澳洲,幼时随父母回流香港。
还有港人因在澳洲读书、工作,成为澳洲公民,持有两本甚至三本护照。其所生子女,只需要在澳洲住满两年,便可成为正式公民。即便不住满两年,只是Citizen by decent,也可持有澳洲和特区的双重护照,享受出行的便利。
双城物价比拼
香港和悉尼两地的物价,都不便宜。日用品两地价格差不多,奶制品、咖啡澳洲便宜一些。餐饮方面,粗略转了一圈,大概澳洲的价格高出香港10%到20%,分量也多一些。
交通
公交方面,两地都以公交和轨道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在香港觉得两站地4.4港币,港岛线全线8港币,过海14.2港币,去深圳50+港币,和国内的2、3块起步,10块封顶比起来,是花钱如流水。
到了悉尼,发现公交票价没有最贵,只有更贵。悉尼的轨道交通绝大多数在地上运行,所以不叫地铁叫火车,搭两站2.36澳币,繁忙时段更贵。走亲访友去的稍微远点,来回即10澳币以上。好在每周刷够8次,可以享受半价,周日出门,一次2.5澳币封顶。
悉尼的火车都是双层,每排五个座位,座位方向可以随意转换,基本没人需要站着。可能也是地方大的缘故,即使很大的换乘车站,站台也都在地上,多的有20多个站台,与香港或国内陆铁的“纵向发展”相反。
住房
住房方面,悉尼比香港客气多了。这里的房子分独栋别墅、联排别墅、公寓楼几种,即便是公寓楼,大多也就3、5层,比起香港8层的唐楼,30层起、一层8到4、50户不等的居屋、公屋,简直就是天堂。澳洲的房子也大了一号,三居室大概有200平米,公寓楼的层高3米,比香港高出了不止一点。
这几年一直有澳洲人抱怨中国人哄抬房价。北京上海人到了澳洲,觉得便宜的如大白菜,于是疯抢之。这和港人抱怨中国权贵疯狂买楼,拉高房价,破坏本地市场差不多。
2012年香港政府出楼市辣招,对非永久居民加收房价15%的印花税。相应,澳洲政府一直允许外国人购置部分种类的不动产,但算上印花税、土地转让费、房屋及财产保险费等,买下来的价格大体比标价高10%。
悉尼的别墅中位数103万澳币,公寓楼中位数74万澳币,比起香港均价10万一平米,北京的一套房子动辄千万,确实便宜。华人朋友怂恿我,如果今后若有机会,也可以在澳洲买一套房,到时候只需要交给中介打理,每月就可以坐等数钱了。
华二代中文水平堪忧
我的这位朋友原籍广东,从事服装行业,之前在店内当导购,去年被调到市中心总部,这几天去了堪培拉,筹备新店的开业。她带我来到她工作过的地方,碰上不少原来熟食的老伙计,交谈甚欢。一问得知,她在这里工作了十年,现在一口流利的英语,就是这期间不断和顾客打交道时练出来的。
她说出来将近30年,中文忘的差不多了,英语口语勉强过关,但书写和阅读都一般。在澳洲出生的儿子就正好相反,他能听懂父母日常交流的广东话,但无论怎么跟他说中文,他永远用英文回覆。儿子小时候,朋友给他报了普通话班,但到了初中就因为学业繁忙,无疾而终,现在普通话已经全部还给了老师。
我跟她说,来到澳大利亚,除了想看看世界,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也想趁机练练英文,不过好像都在华人圈里混,机会不多。她听了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让我找机会多说,反而说华文媒体,当地长大的华人都干不来,因为中文不行。搞得我有点恍惚,原来在澳大利亚,中文好算一种技能,这一招鲜,是可以用来吃饭的。
那天是复活节假期最后一天。朋友告诉我,当天商店五点关门。从她哪儿回到我的住处大概一个多小时,所以下午三点,差不多就该打道回府了,于是我搭上返程。火车站人不多,车也不多,非繁忙时段十多分钟才有一辆车,停车时间足足有一分钟,上下车非常从容,不慌不忙。
这城市除了City一圈热闹非凡、繁华,有写字楼和商场之外,其他全叫郊区。郊区除了每区的商圈、购物中心和必要的政府设施,全是住宅,少有高楼,绿化程度极高,街道不宽,非常宜居。比起到处是摩天大楼,时时如在森林里行走的香港,这里就好像是灌木丛。澳洲人区分工作和生活,过了五点,大家纷纷下班,遥想灯光永不熄灭的香港,这确实是慢生活。
我想到到办手机卡时,那位港籍的店员说,来了澳洲,也许你会不再喜欢香港。一时间,我好像有点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在香港挣钱,然后来澳洲养老。那么我会抛弃香港吗?走着看吧。
点击下方图片直达原文:
【多图】澳洲一个鲜为人知的红叶胜地,值得去看看!
亲历澳洲 | 最应改变的是体制,最该教育的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