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纵横:复兴中医是需要提高中医待遇,还是要进一步市场化?

原创 《岐黄纵横》栏目 岐黄火炬 2019-10-28

南山:

(复兴中医),我觉得首先提高纯中医从业人员工资待遇,才是最关键

苑嗣文:

@南山不大可能。

南山:

没待遇,饿肚子怎能搞好“中医姓中”?@苑嗣文

苑嗣文:

@南山没有市场化,怎么让高待遇给中医高人?

苑嗣文:

想要国家政府普长工资,关键是医疗财政资金要充足。

苑嗣文:

古代的名医是在实战中战出来的,技术好才能成名医,才能实现收入高。

苑嗣文:

没有技术的许多现代被认定的名医,收的钱多,效果不好,砸了中医的招牌。

南山:

所以要出台真正中医的待遇。

南山:

不然好中医会伤心。

陈荣钟:

中医春天己到来,党中央领袖指航向,中医人欢欣鼓舞。传承精华:“大医精诚”(重医德)“上工治末病”(工:高明医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恬谈虚无,病安何來”“辨证论治”(中医之精髓),”四诊合参”(缺一不可)“五行生剋乘侮”(整体观)“三因制宜”(因人因地因时不可不察)“同病异治”(如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人之体质有气、血、阴、阳虚实之别),”异病同治”(胃下垂、子宫下垂,男女不同,病也不同,气虚下陷,陷者举之)“用药如用兵”“君臣佐使”……中医之精华。守正创新: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固守正宗,西为中用,推陈出新,造福人类。  一名铁杆老中医有感。

门爱德:

现在大医院里的所谓"专家""名老中医"和"学术带头人"等等,都在说中西医结合。

陈荣钟:

在这”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心态,在当今还在争论中医科学不科学,假中医满天飞的时刻,党中央拨乱反正,大张旗鼓为中医助威,还是及时而必要。

王世保:

中医院是在1950年以后由政府在各级地区组建的计划经济产物,中医本就不应该有中医院,将所有的中医家都投入医疗市场,让他们开设个体或者规模化医馆,自负盈亏,靠本事吃饭。

王世保:

古代的皇帝养了一帮吃闲饭的太医,他们拿着国家的俸禄,“竟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最后可怜了那些皇帝,为了治病,最后还要去民间寻找有本事的医家。

王世保:

现在各级“太医院”里的中医也是如此,他们图的是进职称、评名医大师和院士,哪里还把心思用在济世救人上。

王世保:

大家还要警惕,现在提出来的中医“优势病种”就是个自带枷锁的陷阱,有可能将来中医就会被西医禁锢在他们设置的“优势病种”里,规定中医只能在哪个地区治疗西医的哪几种疾病。

王世保:

不知是谁搞出来的中医优势病种,这是自毁长城之举!

王世保:

中医面前没有所谓的“优势病种”,尤其是不能按照西医的疾病分类来为中医设置优势诊疗范围。

门爱德:

"名不正则言不顺",在中国的土地上,所有的医学院、医科大学、大大小小的医院,本应该都是中医的,不需要著明“中”字,偏偏外来的居医学之正名。

王世保:

陈香美院士已经建议医政管理机构对中医进行“优势病种”限制。比如她说“中西医诊疗范围不明确”,“在临床诊疗实践中,应进一步明确中西医及中医药专科的诊疗范围”。这将是对中医行医的进一步桎梏。

中医治病根本就不能按病种治,只能按中医思维的方法如“卫气营血”“六病辨证”“阴阳脏腑经络”辨证等治,例如不同病种“麻疹”“猩红热”到热入营血时都按清营凉血透热转气而愈等等,看似政策出台重视中医,却让一帮不懂中医的人给中医套上桎梏

苑嗣文:

教学模式须改革,执业模式也需要改革。当然改革就牵扯利益调整,很难。不改,则不可能发展。

陈学习:

当前中医药环境可谓内忧外患,错综复杂,需要从根本上、多层次、多渠道、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分阶段、有步骤的实现中医复兴之路,确实任重道远!

陈学习:

话看起来貌似空洞,却每一句都要付诸长久的实践!

王世保:

医随国运,医更随文运。中医的复兴不是孤立的社会事件,它应该被置于更加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去对待。国家繁荣富强,中华文化复兴,中医才能走向复兴。如果没有以儒道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医就不会有复兴的土壤。中华文化的复兴可以推动中医整体的变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