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宿奏事

宋代段子苏轼是中华文化的大名人,宋代士大夫们对苏轼推崇备至,夷坚志也讲了不少有关他的故事。苏轼的文章字画因其“元祐党人”的身份一度被禁止传播,这故事讲了一个被解禁的原因。

【原文】

崇宁大观间,蔡京当国,设元祐正人党籍之禁,苏文忠公文辞字画存者,悉毁之。王铭以重刻《醉翁亭记》,至于削籍,由是人莫敢读其文。

政和中,令稍弛其禁,且阴访求墨蹟,皆以为大珰梁师成自言为公出妾之子,故主张是,而实不然也。时方建上清宝箓宫,斋醮之仪备极诚敬,徽庙每躬造焉。一夕,命道士拜章伏地,踰数刻乃起,扣其故,对曰:“适至帝所,值奎宿奏事,良久方毕,臣始能达章。”上颇叹异,问奎宿何如人,其所奏何事,曰:“所奏不可得闻,然此星宿者,故端明殿学士苏轼也。”上为之改容,遂一变前事。

时婺陈子象名省之,父为温州掾曹,传其说如此,子象说。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盗敬东坡||东坡雪堂||东坡书金刚经||铁冠道士||巢先生||单于问家世词||三朵花

【白话语音文字版】

宋徽宗崇宁大观年间(1102-1110年),蔡京权倾朝野,他跟宋徽宗一起发起了打击“元祐党人”的政治运动,苏文忠公(苏轼)的文辞字画等物,只要能见到的都要被毁掉。王铭因为请人重刻了《醉翁亭记》,结果得到了“削籍”的处分,因为此事,没人再敢读苏轼的文章了。
徽宗政和年(1111-1118年)间,有关苏轼文章的禁读令稍微松弛些了,社会上甚至有人偷偷寻访苏轼的墨宝,都以为这是大太监梁师成因总自称是苏轼某位小妾的儿子,所以实际上是梁师成在收藏苏轼的字画,但真实情况又不同。
当时刚建好了上清宝箓宫,斋醮等仪式都准备的非常恭敬虔诚,徽宗皇帝经常亲临参加醮事。有天夜里,徽宗皇帝又来了,他命斋醮的主礼道士给上天奉表,那道士趴伏在地,一两个时辰过去才起身。徽宗扣问他为什么伏地这么长时间?道士回答说:“刚才我到了玉帝那里,正赶上奎木狼星在上奏事情,很长时间才结束,我这才能把表文递上去。”徽宗听此,大叹惊异,就问:“奎木狼星是什么人?他上奏的是什么事?”道士回答:“他上奏的事情我没听到,但这位星宿就是我朝已故端明殿学士苏轼。”徽宗一听脸色就变了,于是以前对苏轼的打压政策也改变了。
当时婺州(今浙江金华)人陈子象(名省之)的父亲在做温州掾曹,这个事儿是他父亲讲给他的,子象又转述出来。
【祥宏点评】:奎宿,奎木狼星。中国神话中的二十八宿之一;崇宁年,宋徽宗年号,1102-1106年。大观,宋徽宗年号,1107-1110年;元祐党籍,也称“元祐党人”。北宋元丰八年(1085)宋神宗去世,年仅九岁的哲宗继位,同年司马光任宰相,全面废除王安石变法、恢复旧制。反对变法的一派,被称为“元祐党人”,到了徽宗朝,宋徽宗跟和蔡京又一起发起了对“元祐党人”的政治迫害;苏文忠公,指苏轼,也是“元祐党人”,属被迫害的对象之一;醉翁亭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撰写的名篇。本故事所说的《醉翁亭记》,指的是苏轼手书的字画作品,被时人追捧,故事说到的重刻,是指以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为底本刻石碑;梁师成,宋徽宗时代的大太监,一度受宠,权力很大,被称为“隐相”,他自称为苏轼的私生子;上清宝箓宫,北宋京城著名道观;大珰,大太监;徽庙,指宋徽宗;斋醮,道家法会,又称科仪。道士们身穿法衣道袍,手持法器,踏罡步斗,通过一系列仪式期达到消灾祈福、驱病降魔等目的;拜章,给上天神鬼的祷文;端明殿学士,通常以翰林学士担任,掌管进读书奏。宋元丰改制以后,以执政官担任,无职掌,仅出入侍从以备顾问。苏轼和洪迈都是端明殿学士;掾曹,州级官署分职能部门主官;王铭和陈子象,都是可稽考的宋代官员;蔡京(1047-1126年),福建莆田人,北宋末期太师,被时人称为“奸相”;削籍,可简单理解为取消户口,往往与编管等处罚获罪官员的手段同用。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9-《夷坚志》道人道士)

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