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4】眩晕的药物治疗,看这 4 张表就够了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咽喉科门诊的15%。眩晕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眩晕是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假性眩晕多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几乎都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患者感觉“飘飘荡荡”,没有明确转动感。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治疗药物种类繁多,本文做一简要梳理。
表 1
眩晕常见病因
1.周围性眩晕
由内耳迷路或前庭部分、前庭神经颅外段(在内听道内)病变引起的眩晕为周围性眩晕,包括急性迷路炎、梅尼埃病等。其特点为: ①眩晕为剧烈旋转性,持续时间短,头位或体位改变可使眩晕加重明显。②眼球震颤:眼震与眩晕发作同时存在,多为水平性或水平加旋转性眼震。通常无垂直性眼震,振幅可以改变,数小时或数日后眼震可减退或消失,向健侧注视时眼震更明显。头位诱发眼震多为疲劳性,温度诱发眼震多见于半规管麻痹。③平衡障碍:多为旋转性或上下左右摇摆性运动感,站立不稳,自发倾倒,静态直立试验多向眼震慢相方向倾倒。④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及面色苍白等。⑤常伴耳鸣、听觉障碍,而无脑功能损害。
2.中枢性眩晕
是指前庭神经核、脑干、小脑和大脑颞叶病变引起的眩晕。特点:①眩晕程度相对地轻些,持续时间长,为旋转性或向一侧运动感,闭目后可减轻,与头部或体位改变无关。②眼球震颤粗大,可以为单一的垂直眼震和(或)水平、旋转型,可以长期存在而强度不变。眼震方向和病灶侧别不一致,自发倾倒和静态直立试验倾倒方向不一致。③平衡障碍:表现为旋转性或向一侧运动感,站立不稳,多数眩晕和平衡障碍程度不一致。④自主神经症状不如周围性明显。⑤无半规管麻痹、听觉障碍等。⑥可伴脑功能损害,如脑神经损害、眼外肌麻痹、面舌瘫、球麻痹、肢体瘫痪、高颅压等。
1.耳石症
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多就诊于耳鼻咽喉科。表现眩晕与头位有关,起病突然,开始为持续性眩晕,数天后缓解,转为发作性眩晕。但当头处于某一位置时即出现眩晕,可持续数十秒,转向或反向头位时眩晕可减轻或消失。可见显著眼震,其眩晕持续时间差别很大,发病后多数在几小时或数日内自行缓解或消失。
2.梅尼埃病
临床表现是眩晕呈间歇性反复发作,间歇数天、数月、数年不等。常突然发生,开始时眩晕即达到最严重程度,头部活动及睁眼时加剧,多伴有倾倒,因剧烈旋转感、运动感而呈惊恐状态,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搏缓慢、血压下降和眼球震颤。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至几小时不等,个别呈持续状态,连续数日。每次发作过后疲乏、思睡。间歇期平衡与听力恢复正常。多次发作后眩晕随患侧耳聋的加重反而减轻,发展到完全耳聋时眩晕也消失。
3.椎基底动脉VBA系统缺血性病变
有眼球震颤而不伴神经系统其他症状和体征。按临床表现分为:①短暂缺血发作型 发作无定时,可一日内数次或数日1次,一般数分钟至半小时缓解或消失。轻者仅有眩晕、不稳,重者频繁发作进展为完全性迷路卒中。②进展性卒中型 发病后眩晕、耳鸣、耳聋持续进展加重,数日后达高峰。③完全性卒中型 发病后数小时眩晕、不稳、耳鸣、耳聋达高峰,明显眼震。数周后症状可逐渐减轻。常遗有听力障碍头晕。
还有其他病变也可导致眩晕,都属于眩晕症的范畴,如:小脑出血、颈部病变、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药物或毒物中毒、炎性脱髓鞘疾病等。
表 2
眩晕首选治疗
表 3
突发性聋的治疗
注:* 突发性聋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1. 治疗首先建议全身给药
口服给药:泼尼松每天 1 mg/kg(最大剂量建议为 60 mg),晨起顿服;用 3d,如有效,可再用 2d 后停药,不必逐渐减量,如无效可以直接停药。
静脉注射给药:甲泼尼龙 40 mg 或地塞米松 10 mg,疗程同口服激素。
2. 局部给药可作为补救性治疗
鼓室内注射可用地塞米松 5 mg 或甲强龙 20 mg,隔日 1 次,连用 4~5 次。
耳后注射可以使用甲强龙 20~40 mg,或者地塞米松 5~10 mg,隔日 1 次,连用 4~5 次。如果患者复诊困难,可以使用复方倍他米松 2 mg(1 ml),耳后注射 1 次即可。
前庭抑制药物,了解下?
对于急性的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前庭性偏头痛及严重的晕动病,应用前庭抑制药物,一般不要超过 72 小时,以避免抑制前庭代偿。
表 4
常用前庭抑制药物的药理学特征
病情康复期使用加速前庭代偿的药物:倍他司汀(激动 H1 受体)、银杏叶提取物(抑制 PAF)、乌灵胶囊、尼麦角林。急性期使用的激素也是加速前庭代偿的药物。
治疗原则
急性发作期的处理
卧床休息,减少和避免头部的活动和声、光刺激。
适当控制水盐摄入,避免内耳迷路和前庭核水肿。
排除严重器质性病变后,眩晕剧烈这,可选用异丙嗪(25~50 mg)肌注,苯海拉明(10~20 mg)肌注,地西泮 10 mg 肌注,苯巴比妥钠注射液 0.1 g 肌注。剧烈呕吐者,给予胃复安 10 mg 肌注。
间歇期的处理
病因处理:根据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病因明确者给予手法、药物即手术治疗。
脱水剂:甘露醇减轻内耳迷路水肿
改善循环药物:倍他司汀、盐酸氟桂利嗪、尼麦角林等
抗生素:细菌性迷路炎等炎性病变
抗病毒药物:病毒性迷路炎、前庭神经炎
糖皮质激素:前庭神经炎、脑干、小脑炎
抗栓降纤药物,如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降纤酶、阿司匹林肠溶片等,用于血管闭塞性疾病,如脑梗死,迷路动脉梗死。
神经保护剂:B 族维生素,维生素 C,辅酶 Q10,ATP 等
手术针对病因治疗
迷路摘除术、前庭神经切断术、乳突切除术、肿瘤切除术等。
前庭康复治疗、心理治疗
由于眩晕症状涉及多个学科、多种疾病,所以在疾病预防方面较为困难。往往眩晕的发作并无先兆,有些诱因尚不确切,如周围性眩晕前庭神经炎,30%有前期感冒病史,推测病毒性感染是其发病因素。但大多数感冒不一定引起前庭神经炎,所以发病前期并无良好的干预手段。中枢性眩晕应早期检查MRI、DSA,有助于相关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