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豆瓣被“攻陷”,饭圈文化要有边界

作者:王彦

11月23日,图书编辑贝塔减在豆瓣上发文称,其编辑的第一部新书《记忆记忆》刚上架,就被明星粉丝“灌水”很多评论用来“养号”,方便此后为该明星将上映的作品打分。此外,重新出版《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出品方也表示:“突然涌入大量0粉小号的注水短评”。

在“饭圈”文化里,粉丝为了给“爱豆”打榜,在社交媒体上“养号”的做法并不少见。何为“养号”?就是一个粉丝注册多个小号,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其活跃性,使小号成为正常账号。“养号”完成后,粉丝就可以为“爱豆”的作品打分。而这一次饭圈的“养号”看准了图书出版行业,在豆瓣上打分、评论等不客观行为已经引起行业的不满。

以豆瓣平台为例,这个平台本身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网友,他们为相同的兴趣聚集在一起,就同一部作品发表观点和看法,进行打分。在一定程度上,豆瓣的评分反映了一部作品的受欢迎程度。而近年来“饭圈”文化的兴起,也是一种粉丝文化现象。大家为同一个喜欢的“爱豆”聚集在一起,关注“爱豆”的方方面面。

“饭圈”打分的评价方式其实和豆瓣真实用户是不一样的,前者对“爱豆”毫不保留地打出满分,后者则追求以实际情况进行考量打分。豆瓣网站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属性,不少人喜欢在上面就一些专业的图书、小众的电影和特色音乐进行交流。即便这些交流不一定够专业,但提供了真实的见解。而“养号”行为的出现,不单会影响网友对作品真正水准的判断,更是对作者和作品的不尊重。

今天,来自“饭圈”的力量,用自己的标准人为地影响对作品的真实评价。在豆瓣上,“爱豆”完美无缺的人设背后是无数个饭圈个人用自己的小号不断发表大量重复、统一化的评价。据报道,在豆瓣平台上,大量格式雷同、内容单一的无效评论左右着一部作品的评分。更有甚者,一部作品下的评论场成了双方粉丝的拼实力的平台。两边极端化的评价方式,带来的是有失偏颇的用户评分。粉丝“养号”打榜,其实也是为了给“爱豆”塑造完美的形象。但事实上,人无完人,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时候,也必须接受TA可能出现的不足。

所谓的饭圈文化“入侵”,其实就是互联网上不同圈层间的碰撞。既然名之为“圈”,“饭圈”也应当有自己的边界。对“爱豆”的支持有规则,这种规则不应当扩散开来,让其他原有的评价为饭圈文化让路。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人们尊重饭圈文化,饭圈文化也应该更加理性化。饭圈文化在发展的时候,也请对其它平台“高抬贵手”。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