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有“争议”的一首诗2
李白最有“争议”的一首诗2
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大家争议,诗又不像诗,词又不是词。说它是诗,可又不是绝句和律诗,而是“三五七言”。说它是词,可是它又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属于诗的范畴。
还有人说,这首诗是李白的自创诗体。也是,像李白这种大家,酒兴来了,提笔就作,创立一种新诗体也正常。不过,后来也有专家表示,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就有一首《在西国怀王舍城》,因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
李白的这首《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为“三五七言”。
争论到最后,李白这首诗到底是何诗体,依旧争论不休。不过,不管是否是李白的创体之作,李白这首诗,也是最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
不过,还有人说,这首诗中后半部分“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并非李白所作,毕竟和前半部分诗风相差较远。
然而,不论争议如何,都不影响这首诗成为经典。尤其是,开篇“秋风清,秋月明”,6个字,瞬间将人拉入了悲凉的晚秋时分:秋风、秋月、落叶、寒鸦,更是增添了无数悲凉的气氛,使全诗显得凄婉动人。
“秋风清,秋月明”,可以说,这几个字奠定了这首诗的“霸主”地位,以至于后人一提起悲秋之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几个字。千百年来,更有无数诗人争先模仿,但却从未超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