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味

冯元兴,男,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生于一九五八年,小学文化,自由职业者。摩旅发烧友,爱好读书,下棋,现退居家中。偶尔写篇短文,分享给同学朋友,不为博釆,只为抒发情感!

往事回味

窗外,一阵风儿吹来,邻居家的柿子树叶儿随着风儿在空中如蝴蝶翩翩飞舞,从窗前飘飘洒洒而过。原本青绿色的柿叶大部分已被赤红色覆盖了,深秋的凉风吹的柿叶干枯乏润,失去了春和夏日里的光泽。那青绿和赤红两色相柔和出的色彩,笨拙的我说不岀它的颜色,找不出确切的词语来形容它,但却感觉它神似画家挥毫用心涂抹的油彩画,深沉、美丽。

我不由得掀开窗扇,侧身顺着柿叶飞来的方向望去,但见原本枝叶茂密的柿子树大部分叶子已被风吹落,仅有极少数的叶儿还不愿离开与它生息与共的枝儿在风中挣扎,但最终还是被风儿无情地挽着飘落了。唯独那枝上的柿子,显得格外的坚强,任凭风儿如何地吹,摆来摆去却始终紧依着牵它的枝条。使我顿觉啥叫顽强!又一阵风吹来,拂面而过,鼻梁上的老花镜险些滑落,脸和身子深感寒冷,看着院子里满是被风吹落的柿叶,抚摸着被寒风吹冷了的脸庞,方才意识到秋已去了,冬在不知不觉中己悄然来临。

我抽身闭窗回躺在床上,拿着手机在上面浏览新闻,目光虽停留在手机,

但此刻的思绪早已随着风儿去了。它把我带回到了即有苦涩又有乐趣的往事回忆之中……

在我童年时的冬天,对于大部分家里贫穷的孩子来说,是最困苦难熬的时候。眼看着天冷了,身上仍然还穿着已经从春穿到秋的衣服,那家的母亲不想为自己的儿女们缝制一身过冬的新棉衣呢?实在是太穷太穷了,可怜的母亲没有能力而为。有的孩子光着脚没袜子穿,有的还穿着陈旧的单衣单裤。即便是有棉衣服穿的,十有八九也是破烂的。寒风袭来一个个冻的直打冷颤。我的一名同学和我是邻居,是困难孩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在我的记忆中,根本想不起他的童年时候穿过新衣服,一年到头穿的尽是七长八短,即旧又破的衣服。冬天还赤着脚穿着趾头裸露在外的单鞋。实在冻的不行,把鞋底垫些包谷包,没袜子穿找片碎布把脚包住。光身子穿着满身破絮、针脚縫里爬满了虱子的旧棉衣,被寒风一吹,整个身子如风筒一般,浑身冰凉。无奈之下找根绳子把袄从腰间扎了,裤腿也扎了抵御风寒,虽然那是根本无济于事的做法,但除此之外又能如何呢?

与他相比我算是幸运的多了。每到冬季来临之前,母亲就早早的把棉衣为我缝制好了,虽然不是新的,是用姐或父亲的旧衣服改制的,虽然里外都有补丁,但有穿的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了。

在我的少年和青年时期的记忆中,每年到了农历九、十月间,丹江河南北两岸的群众家家户户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_窝酸菜,那时候生活普遍困难,吃菜是为了充饥,不像现在的人吃菜是为调配营养。秋季收获的罗卜,白菜平时舍不得吃,储藏起来,家里吃个改样饭或是来了客人时才取出来吃些,但大部分要留着过年时及来年春荒时吃,所以酸菜就成了过冬的主菜,家家户户都要窝上一大瓮,从整个冬天吃到第二年开春。

记得在我青年时期和朋友谈及对美好生活的想往时,我们一致认为到了啥时候每天都能吃上红薯糊汤就着酸菜,永吃不断顿,便是好日子了,由此可见当时对生活水准的要求是多么的低,更可见酸菜在穷困时期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性了。

此时,丹江河里显得格外的热闹,老笼担子挑的,架子车拉着的,人们来来往往,一溜一串如同赶集一般,都来到丹江河里淘洗,我也曾跟随大人到丹江河,站在那冰冷的河水里淘洗过尚待窝的酸菜。

随着秋的暂行暂远,冬随之而来。立冬时节过后,丹江河面开始慢慢结冰,这时,生活在丹江河南岸村庄的社员们便开始筹划在丹江河上搭木板桥的事了。

说起搭桥到有些乐趣可言,居住在丹江河北岸的人们是不用考虑搭桥的,他们赶在河水上冻之前把河南岸的地该种的种了,该施肥的施了,只等来年春暖再去地里料理。而丹江河南岸的社员就不同了,他们要到县城销售农付产品,采购生活所需物品,等等事项那一件离得开县城呢?平常时可涉水渡河,如夏秋季节丹江河发大水,但可等待数日,水终将有退去的时候。而冬天就不同了,谁愿意躺着冰冷刺骨的水过河呢?

自然,在丹江河上搭木桥就成了南岸社员顺理成章的事了。

生产队提前挑选好身强力壮的人手,准备好搭木桥所用的木桩、桥板、巴钉、铁丝等。再挑个农历3、6、9的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只见搭桥的社员们来到河边,脱去衣服,个个光着赤条条的身子,下面的那物件儿格外显眼,随着身子的挪动而左右摇摆。这时,在丹江河边洗衣服的年青媳妇儿和尚未岀嫁的姑娘唯恐躲避不及,是不敢及目的。到是那年龄长点,见识多广的中年妇女中不乏有胆大开通之人,她们却并不回避,还时不时地抬头望着搭桥人那结实健壮的赤着身躯,看着看着,就来了乐趣:甲说:“你看喂怂男人腿板里那东西左摇右摆欢实的跟个不郎鼓似的”,乙说:“看把你说的稀气的,你屋里男人又不是没得”?丙说:“看把你俩说的香的,难道还能当饭吃不成”?此时,刚过门的年青媳妇悄悄的听着,但见羞色遮面,默不作声,只是在心里偷偷地乐着。然有尚未出门的姑娘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带有责怪的口气羞涩地说:“看你几个姨都说些啥话嘛,人家都在跟前哩,说难听人的话也不避个像,叫人到咋说哩嘛?”。年长的妇女们自知口敞过度,纵然受到指责也不计较。然后她们几个人嘴里不知低声细语的又叽咕些什么嘎话,一会儿开心地笑了,一会儿不知谁又说到谁的要害处了,你用棒槌戳她一下,她又用手撩起一泼水洒向你,她们在尽情的乐着。清潵荡漾的丹江河哗哗的流水声,伴着岸边树林里鸟儿叽叽喳喳欢快的鸣叫声,仿佛在演奏着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应和着她们那欢乐愉快的旋律。

搭桥的社员们已做好了下水前的一切准备,他们打开一壶老烧酒,每人仰起头咕噜咕噜的喝上几口,仅管太阳当空,但节气不饶人,河里的水还是冰冷刺骨。酒劲烧心 ,借酒驱寒,过会儿下水便不会觉得特别的寒冷了。

临下水前最后一道工序最为奇趣,也不知是祖上留传下来的妙方;还是受了那位高人的指点?凡是我们这个年龄,生长在丹江岸边的家乡人都知道无论在夏季还是冬季,脱光衣服下水前都是要往肚脐眼上浇上自己的热尿,据说此法能仿止伤风肚子疼。(如若有人要问那妇女如何作法?这里值得一说的是当河水至齐腰深以上时,妇女一般都不过河了,如家里有急事非得过河,都是由男人揹着,甚或有劲大者将女人架在脖项。)当然搭桥的人也深晓此法,他们将自己的那物件头儿向上,一股热气腾腾的清澈水注犹如喷泉一般向着胸前喷发而岀,又顺着胸沟流到脯脐窝儿。但见他们各自拍打着自己的肚子,稍作热身运动后,不用人发号施令,个个如雄狮猛虎般跃入齐腰深的水中,扶桩的扶桩、打桩的打桩、架板的架板、固定的固定、各执其责,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口中还接连不断地高喊着号子,那声音铿锵有力,响彻云宵,犹如恢宏嘹亮的钟声回荡在山谷。引得岸上的行人纷纷驻足观望。

只见湍急的河水中,几个彪悍的庄稼汉子,任凭似刀子剜心般刺疼,冰渗入骨的河水从腰间流淌,却全然不顾,仍全神惯注的搭建着木桥。

搭桥的社员们为了千人百众的通途,舍弃了自己的温暖,这种忘我的牺牲精神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美好的印象。

这便是记忆中最为感人的一幕了!

岁月流逝,斗转星移。过去的往事只能在陈年的记忆里搜寻……

陕西丹凤: 星星

二O一四年十一月十一日

(0)

相关推荐

  • 戴彦琪 || 丹江河里的童年 ||“一人一城一故事”优秀征文选登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荆紫关河街,那即将消失的栈楼

    三边古镇荆紫关的清代五里长街(因其极盛于明清,也叫明清五里长街),声名远扬,而与五里长街相邻的丹江河街,却鲜为人知. 丹江河街位于清代五里长街西边,与五里长街平行,有许多小巷可直通河街.其实,五里长街 ...

  • 冯元兴‖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窗外,邻居家的柿子树叶儿随着风儿在空中如蝴蝶翩翩飞舞,从窗前飘飘洒洒而过.青绿色的柿叶大部分已被赤红色覆盖了,柿叶也干枯乏润,失去了往日的光泽.但那青绿和赤红两色相柔和出的色彩,笨拙的我竟然找不出来形 ...

  • 【冯元兴原创】童年的欢乐

    说起童年,步入六十岁的我和我的同学们总有着许多津津乐道,陶醉其中的美好记忆. 童年时的生活远不如当今的幸福,同学们经常挨饥受饿,吃的是粗茶淡饭,有时甚至是糟糠野菜,寒冷的冬天,有些同学还穿着秋季的衣衫 ...

  • 我家乡的小河

    我家门前不远处有一条小河. 早上,太阳披上橙红色的大衣,在晶莹的河水上照着镜子.云朵们也都穿上洁白的衣服,开始了晨练. 中午,金黄的阳光带来了温暖,把大地妈妈湿漉漉的绿衣服一下子都晒干了. 夕阳西下, ...

  • 垂钓于“闹市”

    太阳尚未升起的时候,我就一路小跑着来到了河边.此时天色还有几分暗,空气显得格外清新.乡下人大多有早起的习惯,五六点便开始在河边洗衣服,只见妇人们一只脚没在河水里,另一只脚搭在河边的石板路上,两只手用力 ...

  • 《江花》连载:第三十一章 杨大妮自杀

    江花把大妮拉回庄上,进了院.三个孩子还没有吃午饭,歪在檐抗儿上,睡着了.江花把竹根唤醒,让他快去叫二妮. 二妮过来了,怀里还抱着盼盼.江花让竹根坐到檐台上,把盼盼抱着.二妮腾开手,跟江花一起,把大妮抬 ...

  • 缑氏往事(七)

    缑氏往事之七---洗衣 小时候,我觉得每个村庄附近都有河.猜想着,莫非是老天把每条河流指派到了各个村庄?长大后才明白,傍水而居,是古人生存之必需,村边有河,是再朴素不过的现象了. 我们村有,外婆村也有 ...

  • 散文||承包后走出来的幸福往事【征文】

    承包后走出来的幸福往事 刘向阳||陕西 一九八零年农村有些地方分产到户了,在我们北方农村社员们听到了一些分产到户的消息,为止心里微微于动,听说粮食大丰收的好处,在不为生活而发愁,大胆的社员们悄悄地放手 ...

  • 徐荣华:秋风凉,棒槌响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秋风凉,棒槌响 作者 |徐荣华 原创 | 乡土中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