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客家味道(下)酒足饭饱
客家味道(下)
味道是有记忆的。
记忆的载体,就是食物。一种土产、一道小吃、一道妈妈常做的菜肴,都可以构成记忆的味道。这种味道很清晰地留存在我们大脑中,时间久了,味道,也就成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客家,是一个迁徙的民系。民以食为天,迁徙,是为了生存,而要活下去,就得有口饭吃。千百年来,客家人带着家谱,背上祖先的牌位,还有自己熟悉的味道,南迁、南迁,只为了寻找一个吃饱的地方。在迁徙的过程中,他们也将当地的味道融合进来,一并迁徙,当他们停住脚步的时候,蓦然回首,这些味道也成了自己的味道。
这是客家味道,是融合的味道。这味道里,有原汁原味,有搭配,有变化,还有化不开的浓情。
长汀人家春节待客,有酒有肉是标配
大碗喝酒
佳肴满桌,自然少不了酒。客家的米酒,更是值得一喝。
每到冬季时节,就是客家人家飘出酒香的时候。在客家,检验一个媳妇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她会不会酿酒。当下,随着酒厂规模的扩大,客家米酒基本上的规模化生产。而在民间,随着最优质的糯米上市,酿酒最好的季节往往选在冬至前后,称为“冬酒”,存放多年的,则是老酒。
米酒就像是客家人的魂,少不得。每到正月,从初一喝到十五,从早上喝到深夜,划拳声、干杯声响彻客家山区的每个角落。桌上的菜是热了又热,碗筷换了一幅又一幅,就是要一个热闹。不过,客家人吃酒绝非滥饮,酒桌上十分讲规矩,宴席间要左手执锡壶,按尊卑长幼次序先后斟酒。酒斟好后,酒壶嘴不能对客人,要对着自己,否则就是失礼。就是划拳的酒令,也是诸如“一心敬你”“三星高照”“四季发财”等吉祥词语,相当和谐。
长汀古法酿酒
当年,客家是中央苏区所在地,也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今天,热情的主人拿出米酒招待客人时,总喜欢说一句,这是“红军可乐”。
闻着香,色泽美,入口甜,从饮料解渴的角度,说是“可乐”没问题。但米酒用锡壶温热后,好喝又不上头,这个时候可别被“可乐”二字忽悠了,米酒后劲绵长,别一不小心就醉了。而且客家地区酒风颇盛,尤其在正月的客家农村,更是“家家扶得醉人归”。
到了酿酒季节,永定土楼人家家家酒坛飘香
米酒还可以入菜,除了有“盐酒河田鸡”等名菜。连城的涮酒则将米酒的功效发挥到了极致,在这里,“九门头”,又被称为“涮九品”,这是一道一般出现在早上的美食。原材料取自现杀的牛身上的9个爽脆部位,一般来说是牛舌峰、牛百叶、牛心冠、牛肚尖、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和牛肉,这些原料经大厨刀工改造之后,再放在加入了辣薯、香藤根等中草药的客家米酒中涮熟,出锅后,浇上热油姜汁,你就可以喝酒吃肉了。这道菜里包含了牛身上9大精华部分,又被人称为“一餐吃了一头牛”。
“九门头”可炒可涮,原本是当地江上船工为了祛风湿而发明的在地美食,因为多是内脏,价格也不贵。在当地人看来,早上吃“九门头”,可以让一天都能量充沛,涮过九门头的米酒还能祛风湿,大补身心。
花样主食
长汀灰水粄
好酒好菜吃过,就该上点主食了。
客家地处山区,水稻是最重要的农作物,米制品的盛行就不足为奇了。需要佩服的是客家厨师的巧手,单单一道大米,就做出了千般花样的小吃,这些米制品的小吃,在客家地区大叫做“粄”。
“粄”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字,大概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古代“饭”字原来是表示麦类作物制作的食品,为了区分米类作物的食品,“粄”就被增加出来。此后,随着米制品做法的多样化,“粿”“糕”“糍”等字大行其道,作为统称的“粄”字渐渐退出江湖,只在偏远山区还在使用。崇山峻岭中的客家山区,继续使用“粄”字就顺理成章了。
客家的粄,也是多种多样,种类丰富,充分地反应出大米的多种可能性。同时,米制品的流行也是充分利用食材的一种体现,农耕时代,食物种类偏少,巧妇要为无米之炊,只好在主食上下功夫了。
客家的粄,从年头到年尾,但凡是个节日,都会有各种花样的粄,充分地反应出大米的多种可能性。
永定老鼠粄
在永定,最常见的就是老鼠粄了,这是永定一道比较常见的小吃,类似北方的一碗手擀面。
原料是糯米,磨成粉,加水,揉搓,拧成团,再用特制的“粄擦” 擦出每条一条条粄条掉在锅中,待粄熟浮面时捞起,置冷水中浸泡,冷却后再捞起备用,食用前,煮或炒均可,再配上肉末、胡椒粉等佐料,就是一道美味小吃。因为用的是糯米的缘故,老鼠粄口感劲道有弹性,拌上肉末更是画龙点睛,真是管饱又解馋。
连城芋子粄
除了老鼠粄,发粄也是永定常见的米制品,这是一道以大米为主材的小吃,蒸熟后的“发粄”从碗面隆起来,像一座尖顶的小山峰,且出现对开裂缝,客家人称之为“笑”,喻为喜事降临的征兆,所以,发粄要“越笑越好”。发粄既是主食也可以当成菜,功能相当强大。此外,永定人的餐桌上还有笋粄、印粄、糖粄、卷粄、清明粄、鸡血粄等丰富的粄子,将普通的大米做出了千般花样。
武平簸箕粄
在客家其他地区,粄也是一个强大的存在。
在武平,这里的簸箕粄,就是类似广东肠粉一样的小吃,但比肠粉口感劲道,也更爽口。簸箕粄到了连城,就被叫做捆粄,还别说,样子还挺形象。
再往北走,宁化的米包子,则是将米制品的花样,变成了对中原食品的一种怀念。米包子,又称韭菜包,外观上看,和饺子没什么区别,特别就在米包子的外皮是普通大米做成。要把大米做成外皮,没那么简单,工序还有点复杂:将粳米洗净浸透后,和水磨成浓浓的米浆,把米浆放入锅中,在温火中搅拌熬成糊状,再压成形,铲起放入簸箕内摊凉,用双手蘸食油反复搓揉成粉团,制成外皮原料,再用洗净的湿手巾盖住,不让米团表皮变硬。米包子的馅一般是韭菜,配上猪肉香菇等,吃时上锅蒸十几分钟即可,清香扑鼻。
永定芋子包
大米被开发出来了,其他的主食也没放过。客家山区,番薯芋子能当半年粮,芋子包、芋子粄就这样被制作出来了。芋子包和米包子一样,都传承了中原面食的制作技艺,但又融入了当地食材的特点,为客家地区特有的美食。
八大干
长汀豆腐干
吃饱喝足,到客家地区走一趟,总要带点什么伴手礼回家,这个时候,闽西的八大干就是您最好的选择。
所谓的闽西八大干,历史悠久,分别就是长汀豆腐干、连城地瓜干、上杭萝卜干、武平猪胆干、永定菜干、宁化老鼠干、清流明笋干、明溪肉脯干。八大干的做法不一,但都能体现客家人对食物的一种爱惜,食材很普通,但经过时间的沉淀,将风味完美的保留了下来,就不普通了。
以永定的菜干为例,虽然小,却承载着沉甸甸的乡愁。永定是闽西客家最大的侨乡,客家人在外,吃着梅菜扣肉,吃着酸菜猪杂汤的时候,总能想起生活在土楼里的时光,门前的柿子,晒谷坪上的菜干。
连城地瓜干
永定的菜干貌不惊人,黑乎乎的,但闻一闻,透出一股浓郁的香气,那是一种好闻的阳光作用下的味道,相当舒服。菜干吸油,最适合与肉类搭档。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先炸后煮,再加入菜干蒸煮,在烹制的过程中,吸收了肉香的菜干变得油润可口,这就是著名的梅菜扣肉。夏天时节,再用酸菜干泡汤,生津开胃,整个肠胃在热天也熨帖了许多。
菜干就像一把钥匙,打开客家人的心灵肠胃的大门。同样,其他的也是如此。
宁化老鼠干
再如这老鼠干。想想就令人惊悚,但客家人吃的老鼠,其实并非家鼠,而是活跃在田间地头的田鼠,营养美味。
每年立冬之后,田鼠正肥,恰是捕鼠吃鼠的好季节。宁化的老鼠干往往用米糠熏烤,呈金黄色泽,油锅爆炒之后,就是一道下酒美味。今天,我们说起老鼠干,大部分人都会有生理的不适感,但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老鼠干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即使到了物质丰富的今天,老鼠干依然也是一道值得珍惜的美食。
上杭鱼粄
通过八大干,我们不难看出,客家的美食,食材大多是普普通通,无非就是鸡鸭鱼肉,瓜果菜蔬。稍微难得一点,也许就是山上的红菇,溪涧的石蛙,但也不难遇见。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食材,到了客家人的手里,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美味,未必华丽,但,真的好吃。这就够了。
END